王彦东
摘 要:语文作为素质教育中必不可少的一门学科,从小学开始就存在学生的知识脉络中,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方面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阅读作为语文中占比较大的模块,教师应积极主动地研究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方法策略,从而改变传统模式的枯燥乏味,提高课堂效率。
关键词:语文教学;阅读能力;小学语文
一、培养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意义及作用
小学阶段的学生缺少对语言文字的敏感度,同时这一阶段的学生思维正在从具体形象思维转变为抽象逻辑思维。对于语文这种工具性比较强的学科,通过教师的积极引导,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同时也能潜移默化提高其他学科能力,进而提升课堂效果及质量,使学生茁壮成长。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通过阅读能力主动阅读,学生可以主动选择书籍,选择适合自己的健康有意义的图书进行阅读。教师的积极引导使学生与书中内容产生思想碰撞,并进行交流沟通,从而达到观点的融合统一。教学模式是通过一定的教学观念、教学手段、教学大纲等所形成的一种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大纲、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步骤。
二、培养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策略
1.教师重视课外阅读对小学生的影响
学校一般会设有阅读室,语文教师可以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到借阅室自行借阅图书,但要告诉学生不能在课上阅读,要爱护书籍并在时间要求之内及时归还;教师可以让学生带自己喜欢的图书来学校利用课余时间自行阅读,同学之间可以相互借阅;打造图书角,让学生将家中自己喜欢的图书带到学校,放到图书角里为学生提供便利;保证学生每天或者一周的阅读量,并进行阅读评比。
课外阅读可以作为课内文章学习的补充,在教师进行教学时可以带领学生一同感知、阅读,语文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原著中找到对应章节,阅读后比较原著与教材中有什么不同,如果可以在不改变原文含义的前提下合理增删,能够加强学生对原文的感知及掌握。教师为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就要培养学生对阅读的兴趣,进而带领学生主动阅读。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采用“翻转課堂”的教学模式,使阅读教学模式从传统的教师引导、教师带领逐步转变为学生的“我想读”“我要读”。进而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充分发挥不同模式对于语文教学的作用。
2.开展丰富的阅读课程,培养学生的审美
相比传统的授课模式,我们可以开展一些阅读角落、线上课堂、学习食堂等等。孩子在课间或者午休时间如果想要阅读一些书籍或是课文可以在阅读角落进行学习,同时我们给他们奖励代币。课间饿了的学生可以在学习食堂阅读五分钟,我们给他们一些饼干或者牛奶。同样放假期间我们也可以在线上让孩子们进行阅读并与家长进行实时交流等等,这都是比较有效可行的教学方式。同时我们可以布设一个投影仪,为学生更为生动地放映一些与学习内容有关的视频、电影或者PPT。此外,今天的小学生的压力比我们想象的要大,在课堂之外我们应该开展一些户外互动与阅读学习相串联。我们可以跟邻近的图书馆进行合作,让孩子某个时间段在图书馆阅读自己喜欢的书。再比如课上的学习内容我们可以与课外的活动相结合,逐渐引导孩子上课认真听讲,因为课上的知识才是活动游戏里获胜的关键,这需要教育者将两者有效结合起来。
在开展阅读课时,选取适合低段学生的文章进行赏析,给予学生一定的选书自由,使学生的兴趣爱好得到很好的启发。家长与教师应对学生进行鼓励,学生受到的鼓励越多,越能提高阅读的兴趣,教师应尊重学生的审美,使阅读的形式更加多元化。语文教师在引导学生阅读的过程中,应积极赏析文章,对低段学生理解文章有着指导促进作用。语文老师应积极挑选低年级学生易接受的古诗词,并与学生探讨作者在诗词中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注重优美诗词的背诵,理解其中的内涵,感受古人游玩时的心态与心情。
综上所述,培养学生语文阅读能力,对于发展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有着重要的意义。教师应充分引导并培养学生的知识素养,拓展学生思维,找到更有效的提升语文阅读能力的方法,使学生可以更直观地了解阅读。使学生产生阅读的良好习惯,为未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从而更高效地学习。
参考文献:
[1]任婷新.基于阅读能力培养的小学语文教学研究[J].新智慧,2019(12):122.
[2]张莹.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文学素质培养[J].课外语文,20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