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国喜
摘 要:想让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更高效,就需要教师借助先进的教学理念及教学方式。小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思维比较固化,而思维导图的出现可以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因此,教师要将语文教学与思维导图相结合,促使学生思维得以发散,让思维导图的优势得到充分发挥。
关键词:小学语文;思维导图;应用研究
思维导图是根据大脑的敏感度所形成的思维框架,利用符号、颜色、图片等将知识点之间衔接起来,刺激大脑的想象力、联想能力及记忆力,使学生的思维得以有效地发散。由于小学生语文基础不够牢固,词汇量累积不够,在学习时思维能力较弱。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可借助思维导图引发学生思考,让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兴趣,提升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激发学生的自觉性,以此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实效性。
一、创设情境,阐明思维导图绘制方法
想要使学生的理解能力及接受能力有所提升,就需要教师将学生的学习兴趣完全激发出来。把思维导图纳入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极大的帮助。要使学生对思维导图的绘制方法有大致了解,教师就需要结合所创设的情境开展教学活动。例如,在教学《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相关内容时,在教学的开始阶段,教师可借助创设问题情境的方式,牢牢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其思考,为学生更好地接受思维导图绘制方法奠定基础。教师问:“同学们,有的同学家中有兄弟姐妹,那么一个和谐温馨的家庭需要的是什么呢?”教师问题抛出后引起学生思考。学生经过思考回答完问题后,教师要根据学生所说在黑板上写出家人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原因,使学生对“爱”在家庭中的重要性有了正确的认知,让学生明白家庭的和谐温馨都是围绕爱来进行的。以家庭中有关围绕爱所产生的一切联系引出思维导图,让学生掌握思维导图的基本绘制方法,在学习过程中有效地解决重难点问题。
二、师生互动,共同绘制思维导图
课堂导入环节结束后,教师组织学生学着制作一套完整的思维导图,建立系统的知识结构。在此过程中,教师应加强与学生的互动,提高教学成效。例如,在教学《白桦》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以具有趣味性的话题引发学生思考,将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热情点燃,让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对思维导图进行初步绘制。教师说:“同学们,大部分同学在很小的时候就对古诗有所接触,那么谁能说说古诗都具备哪些特征?”学生回答完毕后,教师要根据学生所说的古诗特征在黑板上写出“古诗特征”这一关键词,再将学生所说的与古诗相关的特征全部罗列出来,与学生共同分析,明確古诗特征要素。教师接着说:“有哪位同学对现代诗有大致了解?现代诗的特征有哪些?”学生回答完毕后,教师要为学生进行有感情的范读,让学生对诗歌所表现的意境之美加以体会,感受作者所要抒发的情感。最后,教师应根据古诗词的特征,鼓励学生与教师一同绘制思维导图,其中包括诗人想要抒发的情感、诗中所蕴含的意境、诗歌所散发的魅力等。该种方法能有效地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使学生熟练掌握所学内容的重点及思维导图的绘制方法。
三、核心精讲,倡导个性化绘制思维导图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思维导图的目的是为了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由于小学生的思维过于跳跃,因此,个性化的思维导图对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在核心精讲阶段,对学生开展生生合作的教学方式,能够实现其个性化绘制思维导图这一目标。例如,在教学《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相关内容时,教师首先要明确学生的学习目标,再将学生划分成多个小组,让学生小组对所学内容进行自行探究及探讨,绘制自身所理解的思维导图。随后,教师应了解学生在绘制思维导图过程中的想法,对学生进行适当点拨,解决学生在绘制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之后为学生构建展示学习成果的空间,用赞赏的言语评价学生,检验各小组的学习成果,进而使学生思维得到良好的发散。
总之,思维导图对学生的记忆与联想有很大的帮助。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思维导图的优势,促使学生思维得到良好的发散,进而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成绩和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石珍霞.浅谈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2021(30):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