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玉华
当前,在幼儿建构学习环节中,由于幼儿自身的兴趣、生活经验、动手能力等方面的不同,相同的低结构材料在不同的幼儿手上会构建出不一样的物体。幼儿的动手能力也存在比较大的差异,有一些幼儿动手能力强,在脑海中直接就可以构建出各种各样的主题,而有一些幼儿面对一堆简单的材料,稀里糊涂地去堆叠,不能将其成型。低结构材料是没有具体目标的,也没有规定的材料,如一些易拉罐、木板、纸张、塑料瓶等,它们相对高结构材料而言,低成本且变化多样。一般来说,在进行低结构材料建构学习时,幼儿都会产生极大的兴趣,会发挥自己的思考意识,不断地进行自主思考,并主动向老师学习,所以,低结构材料建构也是当前幼儿园最热门的活动之一。因为低结构材料并没有具体的操作方向,因此幼儿教师在活动过程中的预设目标以及指导方向是相当重要的。
一、通过制定“设计图”,帮助幼儿构想主题
因为低结构材料没有具体的操作方向,因此当幼儿面对这些材料时,往往感到无从下手,不知怎么去玩。在这时,幼儿教师可以引导幼儿思考,这些基础的材料在我们生活中可以用来做些什么呢?用它们可以替换生活中的什么东西呢?从而引导幼儿对提供的低结构材料进行自主思考,选择并提出各种各样的主题。一般来说,幼儿的注意力是不集中的,并不能长时间坚持,容易半途而废。因此,教师应让幼儿进行有目标的建构,可以让幼儿在构建前自主思考一下,想要构建什么东西,并帮助幼儿将要构建的物体即设计图画出来。随着建构活动的深入,有一些幼儿会将设计图画为符号的设计,看起来简单明了、通俗易懂。画好了设计图后就可以让幼儿开始构建,在搭建过程中,可以很明显地发现幼儿搭建的责任感更强烈以及注意力更集中,并在过程中遇到困难会主动向教师寻求帮助,而这恰恰体现了幼儿对构建细节的注重。设计图能让教师更容易发现幼儿在构建过程中产生的问题,有利于教师对构建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并提出恰当的建议,同时也有利于教师在提供低结构材料前早做打算。
二、构建环节中,帮助幼儿发现问题
在构建环节中,大多数幼儿往往不能自发意识到自己在搭建时遇到的问题,而这个时候,教师需要主动向幼儿进行提问,帮助他们发现问题,从而引导幼儿对这一难点进行思考。通过教师以及幼儿共同讨论,一起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推动建构游戏的进行。例如,小明搭建了一座小房子,通过教师的观察,发现该房子没有门以及窗户,那么教师就可以用提问的方式引导小明发现问题,“小红来你家做客,在房子外面并没有找到门,那她从哪里进去呀?进去之后,如果没有开灯的话,房子是黑暗的嗎?”很快,小明就找到了自己搭建的房子具有的问题,在材料中找到了几根细铁丝,其中三条做门,四条做窗户,安装在房子前,并告诉教师,这就是房子的大门以及窗户。在教师的提问帮助下,小明很快就发现了在搭建过程中的问题,并顺利解决了该问题。
三、让搭建好的物品帮助幼儿进入游戏情节
很多教师认为幼儿在搭建完成作品后,这个游戏就结束了。可是,对幼儿制作出来的物体,他们更喜欢去玩,用这些制作好的物体开展游戏体验。所以,教师在面对幼儿这一兴趣爱好时,需主动为幼儿提供帮助,帮助幼儿将游戏顺利进行。例如,小花用淡黄色的爽歪歪罐头搭建了一座长方形的快乐城堡,当小花的朋友小红来拜访时,她拎着红色旺仔牛奶糖包装做成的包包来到小花的家里,想要在小花家里二楼的房间住一晚。可是家里只有一层楼,小花很为难,于是找朋友一起想办法。很快,她们又用几个爽歪歪罐头以及一个鞋盒搭建出二楼,用纸张折出楼梯,小红在朋友们的帮助下顺利入住小花家的二楼房间,有了好朋友的陪伴,小花的心情格外开心。通过实践可以发现,在游戏环节中的材料投放,并不是一次性就可以完成的,需要教师在游戏过程中,让幼儿成为游戏的主人,观察游戏环节,深入思考,通过了解相应的情节发展,并提供适当的材料。
四、结语
幼儿的健康发展是当前幼儿教育中深受关注的一部分,而活动材料构建是其中重要的活动之一,通过低结构材料的活动,教师能更好地观察幼儿的情况,拉近师生之间的关系,同时让幼儿学会了对低结构材料的运用以及投放的认识,也能开发幼儿的想象力,为幼儿的美术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许燕萍.教师在幼儿与低结构材料互动中的观察与指导策略[J].软件(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9(9):114.
[2]姜全琦.多角度评价策略在低结构材料游戏中的运用[J].软件(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9(9):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