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博
摘 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说实话、真话,尤其是要求学生动真情、说真话,用真心、真情写作文,使习作生动形象,打上学生个性烙印,蕴含真性情,从而打动读者之心。结合当前小学生习作问题,引领学生“我手写我心”,让习作呈现出生机与活力,也让学生借助习作提升个人文学素养和写作水平。
关键词:小学写作;真心;水平
在作文教学中不难发现,不少学生的习作假、大、空,有的是华丽辞藻的堆砌,有的是依葫芦画瓢地刻意模仿,写法千篇一律。从这些习作中可以发现,习作缺少“真”味,而学生的真心也未能被充分地激发出来。因此,对于小学语文教师来说,写作教学任务是艰巨的,教师要让学生心中自然流淌出情感,同时也让学生真心对待写作,真心倾诉。
一、联系生活,激发兴趣
从阅读文本中获取与学生生活紧密相连的写作教育资源,通过读写结合进一步引领学生领悟优秀文本中写作的具体方法,同时也感受到优秀文本谋篇布局的技巧以及运用的语言风格,让学生从文本中感受艺术化的生活充满了无限精彩,引发读者与文本的情感共鸣。比如,在《牛和鹅》一课中,文章描写刻画生动,写出了“鹅”的胆大妄为、神情十足,也刻画了“我”慌忙逃窜、狼狈不堪的模样。而正是文中对心理以及动作的细致描写,引发了学生共鸣,纷纷回忆生活中遇到的真事:有人害怕狗,也有人害怕小老鼠、小虫子等,这些藏于内心深处的情感被唤醒。学生通过文本的学习,表达欲望被激发,自觉把从文本中所获得的心理体验迁移到具体的习作中,使学生无形中以“牛和鹅”为范例,详细描写了自己面对害怕的动物时内心的活动以及蹑手蹑脚、上蹿下跳、惊恐万分等神态。
二、激活动力,开发兴趣
小学生天生好奇心强,对新鲜事物充满了强烈的探索欲望,因此习作课堂要呈现多元化,这样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比如,通过打擂台形式读一读自己的优秀作品,或者通过参与游戏、主题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活动中感悟与体验,围绕活动进行习作时则能下笔有言,捕捉最深刻的真心体验,由此掀起情感涟漪,心中有话可说,情感自然流露笔端。要让学生可持续地坚持写作文,就需要让学生体会到习作能带给人一种喜悦和成功感,既是倾诉心声的良好载体,又是发表个人见解的有效渠道,更能体现学生的人文素养。让学生乐于写作、自主写作,关键在于教师的评价,采用鼓励、肯定等激励式的方式,评价学生的作品,圈画作品中写得好的地方,并且及时表扬,在班里宣读圈画的好词好句,或者让其他学生进行记录。有的学生写得不理想,此时教师要从中捕捉出习作的小亮点,及时给予鼓励性评价,这样能培养学生写作的自信心。教师对学生习作提出建议和意见,学生修改后宣读,让学生懂得作文经过修改后会变得更为精彩,让自己的文章能打动自己,也能打动别人,进一步激发学生写作的持久兴趣。
三、自主随性,增添乐趣
当学生保有强烈的写作兴趣之后,教师可借助练笔训练,放手让学生自由发挥,想说就说,想写就写,教师做恰当点拨,让学生有条理地写,意识到写真心话更要有条理,逻辑严密,思路清晰。
1.开展小练笔,模仿典型句式
对于小学生来说,起初,其在写作的时候还不知道该如何写话,教师可以分阶段、螺旋式上升的形式提出具體目标,让学生从模仿典型句式开始进行随笔练习,从低年级到中、高年级,低段年级学说一句话,中年级学写一段话,再到高年级写具体的细节以及按照体裁要求写。读写结合,与生活相连,对文本中比较典型的句子做仿写,让学生先从口头表达进行锻炼,然后根据句式把想要表达的句子写出来,如此也能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写作的条理性。
2.积累素材,学会运用语言
读写结合,从阅读文本中积累素材。学生可以背诵或者摘抄文本中的好句好词,进一步感受好词好句在文中的巧妙运用,同时也感受文本所包含的语言之美。学生在进行习作时,无形中也会将一些好词好句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所以,保持良好的摘抄习惯,“积沙成塔,集腋成裘”,能逐步丰富学生的词汇量,为学生更好地写作提供素材。鼓励学生坚持写日记、周记,给予学生自由表达的空间,把自己真心想说的话都一一写在本子上,让学生的思维得到发散,充分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总之,小学生习作水平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教师要循序渐进,让习作变成学生自然而然表达心声的载体,诉真情、说真话,让学生成为美的创造者和传播者,与他人分享优秀作品,让写作不再成为负担,而是快乐源泉。
参考文献:
蒋燕琳.小学高段习作教学培养学生真情实感表达策略[J].散文百家(理论),2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