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金伟
中成药治疗缺铁性贫血有“简、便、廉、验”的特点。上期我们介绍了较适用于气血两虚型的归脾丸和较适用于脾胃虚弱型的加味四物丸的用法,本期介绍另外两种。
我今年70岁,6个月前出现牙齿松动、口干、食欲减退;5个月前出现面色苍白、两颧潮红、头晕目眩、健忘失眠、耳鸣、潮热盗汗症状。以为是“牙火”“阴虚火旺”,自行服用牙周灵、六味地黄丸10天未见效,故到市某中医院求诊。中医师诊断为肝肾阴虚型缺铁性贫血,因消化功能减退、进食减少所致,并有轻度高血压,给予杞菊地黄丸。口服8天后,面色苍白、两顴潮红、头晕目眩、健忘失眠、耳鸣、潮热盗汗缓解;15天面色苍白、两颧潮红、头晕目眩、健忘失眠、耳鸣、潮热盗汗消失;血压降至正常;1个月牙齿松动、口干、食欲减退缓解。继续巩固用药10天。至今未复发。
(上海 杨先生)
本药由熟地黄、山药、枸杞子、山茱萸、菟丝子、龟甲、茯苓、女贞子、旱莲草、鸡血藤和炙甘草组成,具有滋养肝肾、补益精血的功效。药理学研究发现,该药有补铁、轻微升高血红蛋白量、轻微降压作用,尚有增强体力和耐缺氧能力作用。临床上用于肝肾阴虚(症见面色苍白、两颧潮红、头晕目眩、两目干涩、健忘失眠、耳鸣耳聋;腰膝酸软、潮热盗汗;口舌干燥、毛发焦枯、爪甲易脆,发育迟缓;或皮肤瘀斑、鼻衄齿松;舌红少苔、脉细弱),以及现代医学中的缺铁贫血、营养不良性贫血、溶血性贫血、慢性白血病、寄生虫所致的贫血、各种慢性失血、轻度高血压。
用法:口服,每次6粒,每天2~3次。7~14天为1个疗程。用药期间不宜进食生冷、多纤维素食物,忌烟、酒、浓茶。低血压、平素体虚、消化不良者慎用。本药未见不良反应。
我今年45岁,2个月前出现面色淡白、口唇黏膜淡白、畏寒肢冷、食少便溏;肢倦乏力、萎靡不振;尿少、浮肿症状。我以为是更年期综合征,自行服用更年安、六味地黄丸1个月未见效。在市某医院中医科,中医师诊断为脾肾两虚型缺铁性贫血,由更年期综合征、内分泌失调引起,给予右归丸口服。服药7天面色淡白、口唇黏膜淡白、畏寒肢冷、食少便溏、肢倦乏力、萎靡不振缓解;14天面色淡白、口唇黏膜淡白、畏寒肢冷、食少便溏、肢倦乏力、萎靡不振消失,尿少、水肿明显缓解。继续巩固用药7天,尿量增多,水肿消失。至今未复发。
(南京 黄女士)
右归丸由熟地、山药、山茱萸、菟丝子、枸杞子、补骨脂、鹿角胶、党参、黄芪、当归和陈皮组成,具有温补脾肾、益气养血的功效。药理学研究证实,该药有补铁、促进红细胞再生、升血色素、利尿消肿的作用。临床上用于脾肾两虚(症见面色淡白或苍白如蜡、口唇黏膜淡白、畏寒肢冷、食少便溏;肢倦乏力、精神萎靡不振、消瘦或浮肿;少气懒言、自汗、发育迟缓、囟门迟闭、方颅发稀;舌淡胖、苔白、脉沉细、指纹淡),以及现代医学中的缺铁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失血性贫血、肿瘤消耗性贫血等。
用法:每次3~6粒,每天2次,早晚各1次,饭后服。7天为1个疗程。用药期间多进食牛肉、猪瘦肉、红枣、姜、红糖等,忌生冷、酸、煎炒之物。消化不良、胃十二指肠疾病者不宜服用。
临床上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缺铁性贫血的中成药有很多,希望大家根据病情咨询医生或药师,对症用药。因个人体质和病情不同,用药1~2个疗程如不见效或疗效不显,应到医院复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