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竹家具艺术
——兼论明清竹家具的艺术特征

2021-07-13 04:30:50孙巍巍杨丽华
世界竹藤通讯 2021年3期
关键词:圈椅硬木竹材

孙巍巍 佟 达 杨丽华

(1 佳木斯大学 黑龙江佳木斯 154007;2 渤海大学 辽宁锦州 121013)

中国竹资源较为丰富,其分布面积和属、种数量均居世界前列。据考古发掘,在中国竹子很早就作为人们日常食用和器用之物,商周时期竹子在日常器物中应用广泛,从湖北江陵九店东周墓中出土有竹制的圆盒、席、筐、篓、笥、扇、算筹、笔筒等近百件物品[1]。竹器在不断发展演变过程中,除了具有礼器、乐器和日常用器等各种物质功能外,也逐步上升到了君子气节的精神审美象征。中国古人喜竹、爱竹、赞竹,并且善于利用竹子制作生活所需器皿,竹制家具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中国竹家具的制作和使用历史悠久,究其原因主要有二:一是中国盛产竹材,取材和制作十分便利;二是中国古人对竹子有特别的情感偏好,在“岁寒三友”“四君子”中都有竹子的身影。

“明清时期,中国传统家具发展达到顶峰,其中竹家具也不例外”[2]。究其原因是多面的,既有社会经济、工具技术发展进步的因素,也离不开皇亲国戚的喜爱以及文人士大夫参与设计的贡献,尤其是大量优质硬木的输入也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然而,对于竹制家具研究发现,至少在宋代竹家具风格特征已发展得较为成熟,到明清时期其造型特征得以延续,基本继承了宋代竹家具的形制,品类更为丰富,样式达到完备,并且出现了大量硬木制的仿竹家具。本文试图以中国传统竹家具形制和编织工艺嬗变为出发点,对明清竹家具的艺术特征进行探讨,从而总结出明清竹家具造型简朴、结构实用、装饰自然等艺术特征,既充实了中国传统竹家具研究的内容,也可为新中式竹家具的创新设计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1 竹家具概述

1.1 竹家具形制

中国家具的形制总体上历经了席地而坐的矮型期、席地坐与垂足坐的高矮并存期、垂足而坐的高型期演变过程,竹家具亦是如此。竹家具经历了由席、筵等铺垫家具到竹笥、竹几、竹榻等矮型家具再到竹椅、竹桌、竹架等高型家具的发展历程。

席家具具有坐、卧功能,是中国古人最早使用的、通过一定工艺制作的铺垫卧具。在距今约5 000年的浙江吴兴钱山漾遗址中,出土竹器200余件,有竹席、篾席、篓、篮等日常用具[3]。商周时期,竹家具已广泛使用。在战国时期楚墓中出土有大量竹席、竹笥等竹制家具[4]。在湖北云梦县的睡虎地秦墓出土的秦简《封診式》的《穴盗》条目中载有:某里士五(伍)乙告曰……内中有竹柖,柖在内東北,東、北去廦各四尺,高一尺[5]。此处的竹柖即为竹床,且床高一尺,说明在席地而坐的秦汉时期已经存在矮型竹床家具。在唐宋壁画、绘画和诗词等文艺作品中,有很多竹家具的呈现(图1、图2),其形制已经高型化并趋于成熟[6-7]。明清时期的竹家具,伴随硬木家具的成熟而不断完善和丰富,依据宋代绘画和现存明清竹家具来判断,其形制变化不大,主要是品类更为丰富,并且出现了硬木做的仿竹家具。

图1 南宋马公显作品《药山李翱问答图》局部Fig.1 Part of “the Portraits of Questions and Answers of Yao Shan Li Ao”, the Southern Song Dynasty, Gongxian Ma

图2 唐代《六尊者像》局部Fig.2 Part of the “Statues of Six Arhats”, Tang Dynasty

1.2 竹家具编织工艺

竹编工艺是原始初民在使用竹的过程中逐步产生的,是中华民族造物历史进程中极富魅力的工艺文化,也是一种集观赏性和实用性于一体的传统手工技艺,渗透着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物质技术和审美意识。

在距今6 000年前的西安半坡文化遗址出土的陶器底部有竹编织物印痕——席纹,这些印痕是制作陶器时铺垫在下面的竹席压印出来的,从这些压印出的席纹可以总结出编织方法有4种:斜纹编织法、缠结编织法、绞缠法、棋盘格编织法[8]。在浙江吴兴钱山漾遗址中,竹席家具的编织,通过对竹材的削片、刮光处理,采用经纬交替(一经一纬或二经二纬或多经多纬)编成人字形、菱花形、十字形等,也会采用梅花眼、辫子口等较为复杂的编织工艺[3]。从春秋战国到秦汉魏晋时期,竹编工艺进一步发展,在江陵望山一号墓出土有彩漆篾片编织的竹笥,由内外2层篾片编织而成,细薄的外层篾片编织成矩形图案纹样,宽厚的内层篾片编织成人字形图案,十分美观精巧[9]。经唐宋至明清时期,竹家具的形制主要以高型家具为主,这时的竹材编织工艺主要应用在实木椅凳的座面或床榻的床面。明清时期,竹编技术更加成熟,竹编工艺更讲究实用性与艺术性的统一,出现了许多极具特色的地方性竹编产品,如湖南益阳水竹凉席、安徽舒城舒席等[10]。

2 明清竹家具艺术特征

2.1 造型艺术特征

明清竹家具的造型在唐宋时期的基础上传承与发展,同时也明显受到了明式硬木家具造型艺术的影响。明式硬木家具的一个显著造型特征是注重线条美的显现,既强调造型线条曲直的流畅变化,又考虑了造型结构部件比例适中的整体感。受明式硬木家具风格的影响,明清竹家具在造型上的特征体现在简练、淳朴、疏朗、协调等方面,其线条的运用更加轻快与清新。图3为一把清代竹圈椅,此竹圈椅的造型与明式硬木圈椅基本一致,椅面边框由4根竹子开榫围合组成,椅腿下部有2根竹子开榫围合形成的管脚枨,券口处由1根竹子弯曲构成。从竹椅整体造型分析,椅面边框和管脚枨有较强的“面”的视觉感受,同时又由于竹竿为圆形,使得竹竿间拼贴时形成了一定的“线”的视觉印象,再加上竹椅的椅圈、腿足、联帮棍、靠背板处的“攒接”装饰,这些线性元素的运用使得此竹圈椅具有了灵活的“线条之美”。

图3 清代的竹圈椅Fig.3 Bamboo Round-backed Armchair, Qing Dynasty

2.2 结构艺术特征

一般来说,中国传统家具结构有3种样式,即箱形结构、立柱与横梁结构、竹家具结构。箱形结构集中体现在魏晋至唐代的床榻类家具上,立柱与横梁结构是宋代以来实木家具结构的主要形式,竹家具因其制作材料的特殊而形成了有别于前2种的家具结构式样。家具结构样式主要是依据制作材料而定,明清竹家具结构特征也是根据竹材自身的物理属性而定的。竹材虽有较强的刚性,但因其中空,所以不适合采用实木的榫卯结构,通常采用插接结构;同时,又因竹材的韧性较好,所以比较适合造出弯曲状形态,使得明清竹家具中有较多的裹腿结构设计。在图3所示的竹圈椅中,其椅圈的工艺是整根竹子弯曲而成,4根竹子开榫围合在竹腿中部构成椅面边框结构,2根竹子开榫围合在竹腿下部形成管脚枨结构,腿足与椅圈、联帮棍与上下衔接部件之间采用插接结构,靠背板处的各部件也采用插接构成,靠背板中间的装饰图案采用了类似硬木家具中的“攒接”技法。此椅的造型样式与硬木圈椅基本相同,但是结构技法却有较大的差异,主要区别有二:一是硬木家具的榫卯在这里变成了“有卯无榫”的插接结构,即在竹材上造出卯眼,榫头则是竹材端部不进行切削而直接形成;二是利用竹材自身韧性较好的天然属性,在椅面边框和管脚枨等部位采用了裹腿结构,而椅圈则是整根竹材弯曲而成。明清竹圈椅的这些结构方式,满足了实木与竹材制作的圈椅整体风格的统一,同时也利用竹材的自然属性而进行了有益的结构工艺变化,体现了明清竹家具结构的实用精巧之美。

2.3 装饰艺术特征

明清家具作为中国古典家具发展的高峰,其艺术价值是全方位的。濮安国[11]曾指出,明清家具的装饰,与家具的造型和结构取得了珠联璧合、相得益彰的效果,是体现明清家具卓越成就和优秀艺术水平的重要部分,其装饰的意义主要可以从3个方面去考察:一是家具部位的装饰,二是各种装饰手法,三是装饰的题材和内容。明清竹家具的装饰艺术价值要逊色于明清硬木家具,更多表现出的是文人士大夫们自然淳朴的审美追求。明清湘妃竹家具是中国传统竹家具中较有特色的一个品类,正是在文人士大夫追求自然审美趣味背景下应运而生的[12]。图4为清代湘妃竹莳绘“喜上眉梢”靠背椅。从家具部位的装饰考察,此椅的管脚枨为“步步高赶枨”造法,既是家具结构的一种方式,也是明清家具常用的一种装饰技巧,寓意步步高升;另外,此椅牙子采用类似硬木家具的“攒接”工艺,造出回纹图案,极具吉祥之意。从家具装饰的手法考察,此椅利用了湘妃竹天然的斑纹色泽,结合髹黑漆莳绘靠背板、镶铜足等人工审美装饰的介入,达到了斑色纯然和谐且富于变化的审美追求。从家具装饰的题材和内容考察,此椅靠背板髹黑漆莳绘“喜上眉梢”传统装饰图案最具特色,图案色彩富丽、图形寓意美好,是中国传统视觉艺术中典型的吉祥装饰题材。总之,明清竹家具的装饰在体现美好愿望的同时,更多的展现出了人们对自然清新之美的追求。

图4 清代湘妃竹莳绘“喜上眉梢”靠背椅Fig.4 Xiang Fei Bamboo Maki-e “Beaming Brow” Chair, Qing Dynasty

3 结语

就现代考古发现来看,家具是在人类日常起居生活中自然而然产生的,而中国竹家具在南方地区广泛存在,并且随着经济发展、技术进步以及生活方式的改变而不断变化,经历了由贴地的竹席家具到低矮的竹榻再到高型的竹椅、竹架等嬗变过程。明清竹家具作为中国传统竹家具发展的完善形式,其艺术特征主要体现在造型的线条灵动之美、结构的实用精巧之美和装饰的自然和谐之美等方面。对中国传统竹家具艺术嬗变的梳理,以及对明清竹家具艺术特征的着重探讨,将有助于对传统竹家具的全面认识,也可以更好地为新中式竹家具创新设计提供美学参考。

猜你喜欢
圈椅硬木竹材
耐老化处理对毛竹竹材颜色变化的影响
竹材化学预处理对其表面纳米TiO2生长行为研究
竹子学报(2021年1期)2021-10-29 13:24:00
明式家具木结构应用研究
人物画报(2020年1期)2020-01-07 22:11:21
明式圈椅对现代家具设计发展的影响
活力(2019年19期)2020-01-06 07:36:00
基于桐油热处理的竹材理化性质研究
外国“中国椅”相较于中国古典圈椅的内在文化缺失
数码设计(2018年5期)2018-12-28 08:37:11
晚明江南文人对苏式家具选材上的影响
艺术科技(2017年1期)2017-04-05 20:36:42
基于竹材力学特性的竹家具设计方法
工业设计(2016年8期)2016-04-16 02:43:31
明式圈椅的传统文化内涵和现代传承
工业设计(2016年8期)2016-04-16 02:43:29
圈椅的现代适应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