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实,是一种理想

2021-06-30 02:32:12刘永胜
书画艺术 2021年2期
关键词:藏族同胞天津美术学院叙事性

刘永胜

2 0世纪初,中国画向西方写实绘画学习,继而促成了1950年代现实主义水墨人物画兴起,并在此后数十年间,构成了中国水墨人物画的新传统。徐展以藏族同胞为主体的水墨人物画,在艺术语言上具有极明显的写实特点,特别是一些参加重要展览的作品,因其鲜明的主题性和叙事性,很容易被人们视为现实主义水墨人物画的当代发展。但这种认识,很难概括徐展作品的全部真义。现实主义绘画中,人物的身份识别和叙事性的情景几乎是作品最为突出的视觉特征,而在徐展大量近乎肖像画的作品中,人物神态丰富多变,或庄重,或虔诚,或微笑,抑或是惊讶、好奇等,无不突出了个体生命在那一瞬的灿烂与鲜活。至于其藏民身份、生活场景等带有标识性的人物特征,几乎不能引起人们的关注。人物形象传神生动的观画体验,在现实主义水墨人物画中并不罕见,但如徐展作品中完全压倒主题性和叙事性的这种强烈生命感体验,显然已超越了现实主义绘画的范畴。

来自现实主义水墨人物画的品评标准在阅读徐展作品中失效,表明徐展的水墨人物画已经具有了新的内在逻辑,它在视觉上的酣畅和精致,已经兼具了传统人物画和写实绘画的相向交融与升华。

虽然写实是一个舶来的概念,但中国传统美术对写实的追求却从未间断。从富有生气的宋画,晚明的“波臣派”,到齐白石早期的肖像画,无不展示了中国传统绘画在写实方面的追求和成就。不过囿于绘画的理念,“写实”的观念最终没有在本土形成,而“写生”则成为文人士大夫以画喻示自我精神超拔的高标。显然,传统的写生,强调的是“写对象之生气”,而非现代意义上的对景描画。单纯的写实性绘画在摄影术发明之后就已注定趋向衰落,而其在中国完成了促进社会变革的历史使命以后,工具属性渐褪,审美内蕴不断增强,并于20世纪八九十年代发展到了极致。与之相应,传统绘画也开始渐显复兴之态势。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写生”的概念在现代汉语的表达中日益向对景描画转变,而“写实”的内涵也逐渐融入传统写生的要求,形成了融勃勃之生气与实在可感为一体的新风格。徐展在20世纪90年代初进入天津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学习,接受何家英等先生教导,一方面直接承续了学院的写实教导,另一方面也受到国画系传统审美的蒙养,渐渐形成了以写实为表、写生气为根本的绘画追求。

徐展在作品中呈现出的气机酣畅和精致兼具的审美品格,对长期以来现实主义水墨人物画颇为明显的“大众化”趣味无疑是一种深化与升华。他的作品表现了一个学院艺术家在面临自我意识表达和社会体认的冲突、交错时的自觉选择,是画家面临鲜活的生命由衷发出的赞美。他早早放弃现代艺术的多样化探索,實则体现了一个艺术家成熟的文化判断;他对人物神态近乎苛刻的精致追求,在灵动的线条和酣畅气机的映衬下,非但摆脱了同类题材作品的僵化与媚俗,也淡化了现代都市人们对藏族同胞生活猎奇式的惊艳;他的作品中见不到现代艺术中急于表现的个人痛苦、矛盾、焦虑和不安,但也没有过分渲染远离当代文明的虚假空灵。他笔下一个个鲜活的藏族同胞,于笔墨苍茫中浑然一体,显露出勃勃的生机。

徐展在写实中构建的艺术世界,实则是一个热爱生命、尊崇自然的理想国。

徐展 1971年生于安徽萧县,1990年考入天津美院绘画系,1994年毕业。现为天津美术学院教师。1994年9月《为西藏祝福》入选第八届全国美展优秀作品展;2002年5月《联络无极限》参加“纪念毛泽东同志延安文艺座谈会讲话发表60周年”全国美展优秀作品展,获天津市金奖;2009年9月《进城》获第十一届全国美展提名奖;2014年9月《郎木寺的节日》获第十二届全国美展铜奖;2019年9月《吉祥甘南》入选第十三届全国美展。

猜你喜欢
藏族同胞天津美术学院叙事性
天津美术学院作品
大众文艺(2023年22期)2023-12-10 04:42:06
“罗萨,扎西德勒!”
布达拉(2022年3期)2022-04-25 12:45:27
叙事性景观中植物的特点及配置形式研究
现代园艺(2021年19期)2021-12-08 22:23:57
天津美术学院2021届毕业生优秀中国画作品
国画家(2021年4期)2021-10-13 07:31:44
天津美术学院油画系作品选
流行色(2020年6期)2020-07-31 03:28:16
《沉思的藏族同胞》
请菩萨找零
神山 世代的轮回
户外探险(2014年7期)2015-01-28 20:07:36
图像志的延伸:互文语境中的叙事性
高校初任英语教师身份构建的叙事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