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辉 李志红
中国科学院大学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 北京 100049
人口老龄化一方面是指老年人口相对增多,另一方面是指社会人口结构呈现老年状态。随着我国老龄化问题日益凸显,延迟退休政策是应对人口老龄化危机的举措。延迟退休即逐步延迟法定退休年龄。2021年3月11日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提出,按照小步调整、弹性实施、分类推进、统筹兼顾等原则,逐步延迟法定退休年龄。延迟退休政策可以降低由于人口老龄化问题而对经济社会发展造成的影响。
关于延迟退休成为了学界关注的热点研究。Galas‐so 指出,提高退休年龄的政治支持主要来自老龄化带来的负收入效应。[1]Rosen等指出,随着劳动力人口结构的变化,政策需要修改,需要说服工作人退休。[2]国内学者对延迟退休带来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张川川指出,年龄等于或高于60岁会显著受到退休制度的影响,健康变化影响劳动供给。[3]郭凯明等研究了延迟退休年龄政策对劳动力供给数量和质量的影响。[4]他和一些学者还指出,延迟退休年龄挤出了年老人的隔代抚养时间,对人力资本产生影响。[5]冉冬凡等指出,适当延迟退休年龄,有效利用老年人力资源。[6]王天宇等分析了延迟退休对就业和社会福利的影响。[7]杨凡等指出父母对延迟退休的态度和选择受子女经济状况的影响。[8]
另一部分学者从养老保险方面进行研究,杨璟指出,延迟退休能够缓解养老保险支付的压力。[9]邹铁钉提出优先考虑养老保险制度并轨,择期推进延迟退休的策略。[10]陈友华等针对老人福利问题,认为我国延迟退休政策既要考虑当前国情,还要提升未来劳动力资源的数量和质量,要完善当前养老保障金支付体系。[11]耿志祥等指出,延迟退休年龄降低了工作期的储蓄,资本积累下降,总产出水平下降。[12]刘万指出,延迟退休对抑制养老金收支缺口扩大有显著效果。[13]冯梦骐等分析了延迟退休政策对养老金财富的影响,指出延迟退休有利于劳动者退休后福利的提高。[14]田月红等指出,推迟退休年龄是缓解养老金收支失衡问题的有效措施。[15]阳义南等指出个人养老金是退休年龄的倒U 型曲线,养老金财富是增加还是减少,主要取决于参保年龄和职工性别。[16]
延迟退休的研究为如何完善该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提供了基础。经济社会将会受到延迟退休政策的影响,许多学者对延迟退休问题进行了广泛关注和研究。然而延迟退休热点问题研究仍存在系统理论体系尚未形成统一、实证缺乏、研究力量薄弱等问题,制约了退休体系构建。为此,本文通过以2010~2020年间延迟退休的相关文献为基础,对当前学者们对延迟退休政策的研究热点、发展脉络和未来延迟退休的发展方向等进行分析,为相关研究提供启示和参考借鉴。
由CNKI采集了分析所需的数据,使用高级检索,将检索条件设置为主题“延迟退休”,在CSSCI 期刊中对2010~2020年间的文献资料进行检索,获取436 篇相关文献资料,为保证样本文章的代表性、确保分析结果精确有效,对检索结果进行手动清理,剔除了与研究主题无关的文章后,最终获得429篇有效文献。
通过延迟退休问题的论文发文量体现了该领域的研究现状与热度。
如图1所示为2010年至2020年延迟退休相关文献的发文情况,通过统计分析可知,近10年来有关延迟退休问题的研究文献发文量虽略有波动但总体呈上升趋势,年均发文量为44篇。从图1可以看出,2012年是一个转折和增长点,之后研究延迟退休年龄的文献数量大幅增加,2017年发文量最多。我国于2012年颁布实施了《社会保障“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研究弹性延迟领取养老金年龄的政策”。自2012年起,此方面的研究得到了广泛关注,延迟退休问题的研究与政策紧密相关。2017~2020年发文数量略有波动,整体发文数量仍较高。随着“十四五”规划的发布实施,延迟退休年龄研究会迎来新的发展阶段,将产生更多的相关研究成果。
关于延迟退休问题的研究机构发文量可以反映出该领域的主要研究机构分布情况。根据知网统计,机构发文量见表1。
表1 2010~2020年延迟退休年龄研究机构发文量统计(≥5)
由表1可知,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共发表了25篇相关论文,发文数量最多。其次是武汉大学社会保障研究中心发表了17篇论文,发文量较多的机构还有上海财经大学公共经济与管理学院、西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等院校。发文机构分布情况表明社科类院校是延迟退休研究领域的主要机构,主要为公共管理、经济学以及社保等领域,且从地区分布来看,主要集中在我国的中东部经济较发达的地区,这些地区就业人数多,对延迟退休政策关注度较高。
采用文献计量方法,对样本文章进行归纳分析,描绘延迟退休的研究现状和未来趋势,提取热点主题。不同学科领域的学者对延迟退休问题做了许多研究,通过使用CiteSpace 文献知识可视化工具分析我国延迟退休的学术研究现状,对研究热点和趋势进行分析。
研究热点反映了在某一阶段,对存在明显联系研究内容的高度凝练和方向指引。基于CiteSpace 工具提取了样本关键词,绘制了相应的知识图谱,确定了2010~2020年间的相关研究热点。
如图2所示,关键词的出现频率可以通过节点大小来体现,如果节点较大,则反映出此主题的研究频度相对较高,表示其受到的关注度也越高。在不同的节点间,线条越粗、越密集,则说明节点的热度越高,与其他主题间具有越强的相关性,也就是节点具有越强的中心性。为了更好地识别和分析延迟退休研究的热点主题,通过对样本文献的关键词进行筛选整理,制出高频关键词列表,分析延迟退休的热点主题。
图2 2010~2020年延迟退休的关键词共现图谱
延迟退休关键词出现的频次和中心性分析可以反映延迟退休研究热点趋势(表2)。
表2 延迟退休年龄研究高频关键词列表(2010~2020年)
由图2、表2可知,“延迟退休”“养老保险”“人口老龄化”“退休年龄”等关键词的节点较大,出现频次高、网络中心性强,“延迟退休”出现的频次最高,为181 次,中心性最强,为0.49。这些关键词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近十年有关延迟退休研究的热点。基于对关键词知识图谱的分析以及相关文献的热点,也反映出当前对延迟退休的主要关注点。分析延迟退休政策的研究脉络,总结为以下几点。
第一,有关延迟退休的社会背景,关键词主要有“人口老龄化”“经济增长”“就业”等。延迟退休政策是国家实施提高劳动力法定年龄或劳动力全额领取养老金年龄的制度政策。延迟退休主要由于两方面的原因:一是缓解养老金支付压力,二是增加劳动力供给。而我国延迟退休年龄的原因主要与社会老龄化有关。在人口健康状况大幅改善和预期寿命不断延长的条件下,适当延长退休年龄是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要举措。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受教育年龄增加,预期寿命延长,从生命周期的角度来看,退休生涯和工作时间之间也应当保持一定的平衡。
第二,关于延迟退休的影响研究,该主题涉及“养老保险”“养老金”“人力资本”“就业”等高频关键词,因此该主题的有关研究在整个延迟退休年龄研究中占比较高。延迟退休影响因素很多,较为复杂,与公众有密切的联系。作为一项重要的改革措施,延迟退休年龄事关公众的切身利益,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讨论,学术界对延迟退休逐渐达成一定的共识,并且将研究的关注点转移到研究政策的影响和评估政策效应。许多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养老金和劳动力两个方面,部分学者关注延迟退休政策的负面影响,例如延迟退休是否会对青年人就业产生挤出效应,延迟退休政策是否会对人口生育率产生影响等。也有学者关注延迟退休对老年人健康和福利的影响。这些都反映出公众对延迟退休存在不足的关注和公众对延迟退休的期待。
第三,有关延迟退休的政策研究,关注政策内容的设计和实施方案的选择,这直接影响政策实施效果,如何提高延迟退休政策设计的科学性、合理性以及形成有效的具体方案成为研究的热点。从“延迟退休年龄”“弹性退休”“养老保险制度”等这些高频关键词来看,不仅对延迟退休年龄的制度设计进行分析,同时还对相关的配套政策改革问题进行研究。随着相关理论研究和社会热点问题的讨论,关于延迟退休的制度设计,提出建立弹性制、差异化的延迟退休机制对策。在具体的延迟退休政策研究中,将退休年龄作为关键因素,根据人口、经济、社会条件等的变化进行调整,以此推出不同的方案。有关延迟退休政策配套措施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以养老金制度为主的激励机制;二是以家庭政策、老年教育、就业为主的保障措施。另外在制度设计上女性延迟退休年龄也成为学界关注的焦点,有些研究认为在退休政策上应体现男女平等的原则。
通过关键词突现图,能够呈现出延迟退休在某一阶段内的研究热点和趋势,从而识别出研究的发展方向以及前沿问题。通过对文献的关键词突现进行测算,得到10年来延迟退休领域突现词图谱。
如图3所示,结合我国延迟退休主题出现的社会背景以及政策研究的发展过程,将2010~2020年延迟退休研究分成以下3个阶段。
图3 2010~2020年延迟退休研究的突现词图谱
第一阶段(2010~2012),有关退休年龄改革和延长退休年龄的政策开始引起学术界的关注,突现词有“退休年龄”“老龄化”“养老金保险”等,表明该阶段对延迟退休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退休年龄与养老金的关系,并且成为当时社会各界广泛讨论的焦点,在学术界也引起了是否应该进行退休改革、推行延迟退休政策的讨论。养老金待遇与工作年限直接相关,延迟退休会影响广大劳动群体的养老金福利,引发养老金待遇公平问题,因此对于推行延迟退休政策需要持较为谨慎的态度。
第二阶段(2013~2017),随着对延迟退休研究热度的提升,相关研究成果增长较快,研究热点从是否应该延迟退休转向延迟退休产生的影响分析,突现词包括“就业”“影响因素”“收支平衡”等,表明延迟退休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是这一阶段的研究热点。养老金和劳动力是评估分析延迟退休政策效应和影响的两个重要维度。
第三阶段(2018~2020),从突现词“延迟退休政策”“可持续性”可以看出,研究热点集中在政策制定。这一阶段,对推行延迟退休政策逐渐达成一定的共识,相关研究较多,如何制定科学合理的延迟退休政策成为关注的热点问题。作为一项重要的改革措施,延迟退休事关广大劳动群体的切身利益,必然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深刻影响。在新的宏观经济社会背景下,相关研究还有很大的空间,需要完善延迟退休的政策制定及合理的实施方案。
延迟退休政策的发展将会进入新的时期,总结以往研究成果、识别研究热点和前沿趋势,可以为今后延迟退休政策研究提出启示。通过中国知网CSSCI 数据库,借助CiteSpace 可视化软件,统计分析了2010~2020年共10年间延迟退休方面的文献,并进行知识图谱分析,梳理了有关延迟退休的研究热点和研究前沿趋势,研究结果如下:
第一,从2010年开始,学术界对延迟退休政策的研究总体呈上升趋势,从文献数量来看,延迟退休政策的相关研究发文数量从2012开始快速增长,发文量的最大值出现于2017年,随后发文量虽略有波动但总体呈上升趋势,反映出公众对延迟退休的关注度非常高。社科类高等院校是主要研究机构,研究主要集中在经济学和公共管理领域。
第二,通过关键词共现分析,确定了延迟退休研究的热点问题。延迟退休政策的关注点在于相关政策的社会背景、政策产生的影响、政策制度的设计等。学术界对于推行延迟退休政策逐渐形成共识,目前研究热点主要是如何制定延迟退休的相关举措。延迟退休政策将会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因此,需要通过合理的政策制定,最大程度上减轻政策带来的负面影响,实现政策制定的科学化。
第三,通过突现词图谱,对延迟退休不同研究时期的发展和研究热点进行分析,发现研究热点与延迟退休政策的关注点保持了较高的相关性。在研究初期,人们主要关心延迟退休对养老金待遇的影响,养老金福利与延迟退休年龄的关系是研究热点;随后对延迟退休的研究进入增长阶段,出现了较多的研究成果,关注与延迟退休产生影响的相关问题,其中更为关注延迟退休对劳动力市场产生的影响;现阶段对延迟退休的政策制定成为当前的研究热点。
第四,未来的发展方向,通过对延迟退休在2010~2020 间的相关研究发现,对延迟退休的研究从最开始的原因分析,可行性分析,到政策制定以及可能的效果评估。研究发现,延迟退休在政策实施中并没有统一的政策标准,政策的实施也存在地区差异化。基于此,未来的研究方向将是对地区政策实际效果评估研究,以分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延迟退休配套方案。
在2010~2020年间,学术界在延迟退休领域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有关政策效应和影响的研究较多,选取的维度主要有劳动力与养老金两个方面,研究维度和视角有待进一步丰富与扩展。从研究主体来看,跨学科的交流合作有待加强,延迟退休政策需要更多高质量的研究成果为其提供理论依据。在新的经济社会背景下,需要完善延迟退休政策制定,相关研究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