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艳艳,于爽,卞宏生,金阳,李廷利,黄莉莉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药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40)
教育部高等学校中药学类专业指导委员会2015年颁布的《本科中药学类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的主导思想包括“定位专业目标,优化符合中药人才培养规律的课程体系,推动以学生为中心教育理念的贯彻落实,强化实践教学,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中药药理学是一门重要的中药学类专业的课程,它沟通中西医、联系中西药、跨越医学和药学、衔接基础和临床,在实现中药学类专业学生培养目标中十分重要[1]。而在传统的中药药理学教学模式中,均以教师为中心,忽视了学生的个体性差异,师生活动较少,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并不高。因此,本文旨在以先进的BOPPPS教学理论为指导,借助云班课移动教辅工具,变革传统的教学方式,实现中药学(类)专业培养目标和中药药理学课程目标的有机统一,提高教学效果,解决现代高校师生互动问题,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制定教与学的最佳方案。
中药药理学在中医药学术创新、临床疗效的提高和中药产业发展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中药药理学融合多学科知识,课程内容信息量大,相似度高,在教学实践中严重影响学生的理解记忆与认知度,更难以构建完整的学科知识体系。本课程的目标不仅是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理论以及实验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步培养学生形成科研思维和科研能力。而在传统的中药药理学的教学过程中,存在如下问题:1)中药药理学课程的知识体系系统而又庞杂,相似度高,又与许多基础课程紧密相关,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要求很强,教师往往根据教材内容的顺序,对各类中药及方剂的药理作用及作用机理逐一讲解,其缺点在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过于注重零散的知识点,从而忽视系统知识体系的建立,这不利于学生自主思维能力的培养。2)教师在有限的课时内,很难全面教授教材中为数众多的中药及方剂的药理作用、作用机制、临床应用和现代研究情况等,因此大多是以满堂灌为主;而对于学生,很少有时间去独立思考或是在课堂上进行讨论,无法引起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以及对自主学习的热情。所以,在中药药理学的课堂教学中,我们应该引进一种新型而高效的学习模式,即以云班课为平台的BOPPPS结合教学模式。
BOPPPS教学模式模型最初由ISW(加拿大教师技能培训工作坊)根据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对教师的资格认证所创建,主要用于教师的技能培训使用,采用以教学实践为主的方式通过集中强化训练以提高教师教学技能和教学的有效性[2]。该模式以有效教学设计著称,强调教学理念的转变,是一个强调学生参与和反馈的闭环教学过程模型,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对课堂教学过程进行模块化分解,尊重人学习过程的自然规律,进行小模块的教学演练,注重模块内和全课程教学内容的“起承转合”脉络,确保既定课程教学目标的有效实现[3],详见表1。
通过整理和查阅相关资料,笔者发现在国外,SCI上提到BOPPPS的文献较少[4],在国内,相关文献也不多,最早的是2007年黄娟在《职业教育研究》上发表的《加拿大模型的教学技能培训》,以此文章为起点开启了国内对BOPPPS模型研究的热潮。在CNKI中,以期刊、主题等为检索词,检索文献总数为302 篇,文献统计结果显示,近三年将BOPPPS教学模式应用与教学实践的研究显著增加,逐渐成为各级院校、各类专业教学改革研究的热点。该教学模式可以很好地解决教学知识点分散,学科涉及内容过多的问题。教学内容可以分割为多个板块,以一个板块为一个独立部分,每个教学板块之间都有联系,再将每一板块融合成为一个完整的课堂。从教学实践[5-6]效果来看,师生间的教学互动得到有效开展,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知识掌握良好,有效达成学习目标,使低效的被动学习趋向了高效的主动学习,提升了教学效率。
云班课是由北京蓝墨公司开发的一款完全基于网络环境,将即时反馈、互动教学融于教师和学生课堂内外教与学的服务平台,是国内首款免费课堂互动教学App,利用移动网络设备,进行同步管理,其融入人工智能技术,实现师生、生生即时互动。源于该应用移动互联的特点,使手机与课堂教学的结合极大的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手机于学生从学习的干扰因素转变为强大的学习催化剂。同时,教师端成为教学活动的得力助手。利用知网数据库搜索“云班课”主题相关文献,发现自2016年以来共有689篇文献。云班课以“资源、活动、成员、消息、课堂表现”五大功能贯穿教学活动的核心与外延——课堂教学、课前与课后,将整个教学活动呈现为多环节的层层渗透,相互推进的立体化教学。
表1 BOPPPS模型中六要素的含义、主要教学任务及教学策略
在教学实践中,云班课大数据教育服务平台被广泛应用于高等教育的教学变革中,推动了课堂教学的现代化,提升了学生课堂的参与度,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营造了良好的教学氛围[7-9]。同时,此教学平台的引入,将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有机结合,形成混合式学习评价体系,丰富了教学研究的多样化视角。搭建了从线上线下教两方面对学生的学习行为、学习结果、学习情感等全过程考核,一改传统教学中只关注学生学习结果的单一评价方式,使学习行为与学习效果紧密联系,有效发挥教学评价的诊断、强化、激励作用[10]。
基于中药药理学教学存在的问题,以及对BOPPPS教学模式和云班课辅助平台的介绍,为了充分发挥云班课和“BOPPPS”教学模式的优势,服务于中药药理学教学实践,将“BOPPPS”教学模式的六个环节与云班课的五大板块进行深入融合,搭建“以学生为中心”的混合教学模式[11]。以两者结合应用于《中药药理学》中三七药理作用教学设计的举例如下:
①引言
采用恰当的课堂导入方式,根据实际教学情况,采用案例、故事、情境、悬念、直接、温故和图片等多种导课方法,进行日常课堂导入。在进行三七药理作用的实际教学中,可以采用问题导入法,即向学生进行提问,三七为伤科要药,具有化瘀止血的功效,请同学们思考,为什么三七既能活血,又能止血?采用启发式的综合性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能主动整合原有的知识,提取最有联系的旧知识,来同化和顺应新知识,发现和分析问题。将课程内容随时进行归纳总结,使其转化为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的知识点,注意采用“对比”的教学策略,比较各个止血方药的异同点,便于学生理解。
②学习目标
中药药理学作为中药学专业主干课程,则依据学科的培养目标,实现理论知识、实践技能以及情感目标的培养。在三七的药理作用教学中,明确该堂课的知识目标包括:1)掌握代表药三七止血、抗血栓的药理作用、有效成分、作用机制;2)熟悉三七临床应用;3)了解三七常用配伍以及常用成药(云南白药)的药理作用和现代应用。实践技能目标:1)传承创新能力:从三七的功效出发,将功效-药理作用-物质基础-临床使用互相融会,能够具有对该类方药进行中药新药研发的能力。2)自主学习能力:能够进行三七止血或抗血栓内容相关的小论文撰写、课堂讨论、小组汇报等能力以及培养学生分析思考问题的能力,自主进行止血作用相关的实验设计。除上述目标外,还应明确学习态度与价值观(情感),认识到中药学专业的重要性,能够树立专业自信,加深中药学的热爱;认识到本次课程内容的重要性,能够认识到止血方药代表药物三七是中医药学理论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指导临床治疗出血证合理使用药物的重要性。
③前测
采用云班课的测试功能,对本次课涉及的已学知识进行教学预测和学情分析。课前给学生准备一些习题,不宜过多,2-4道即可,主要包括本次课涉及的已学过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如出血证的概念,三七的功效等,作为学情分析,了解学生对已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合理安排本次课的时间及重难点内容。
④参与式学习
在实现参与式学习中,主要分为形式和内容2个方面。形式上,主要包括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前者主要采用提问和引导阅读的方式来实现。在上课前老师可以先进行提问,回顾上节课的重要内容,对于回答准确的同学予以表扬和鼓励。以讲述生理性止血的三个时相为例引发学生探究式的思考,总结并理解的三七的止血作用机制。而后者则多以小组讨论和辩论的方式实现,并以习题的形式巩固学生学习情况。内容上,通过云班课教辅软件具有的讨论、头脑风暴、作业、投票问卷、测试、举手、抢答、选人、小组评价等功能,实现了语言、思维和情感的互动[12]。
⑤后测
每次课程结束后通过云班课教辅软件在线测试,在设计题目时可以包括选择题,判断题,简答题,实验设计题,如可设计一个简答题为三七发挥止血作用有几个环节?同时,该软件可以推荐学生阅读教材、教辅、多媒体、网络资源、课外拓展资源、讨论学习材料及科研方法等相关的书籍,并开展课后讨论、自主设计实验方案和小论文。在课程结束后可以让学生进行课外自主学习,如撰写有关三七皂苷药理作用研究进展的小论文、进行思维导图的制作等。
⑥总结
引导学生对于每个代表性中药的药理作用及各章节中的重点内容制作思维导图。课程评价包括形成性评价--阶段性测验和终结性考核2个环节。其中,有关阶段性测验,主要通过云班课软件进行单元、章节、每月和期中4个阶段测验,并通过及时反馈,改进,督促学生学习,从而最终形成平时成绩。而终结性考试则主要包括笔试和技能操作2大部分,并进行成绩分析,反馈和总结,其中指导原则和试题结构。
以习近平主席为核心的党领导中央高度重视教育事业,对教育工作提出一系列重大部署[13],提升高等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整顿本科教育,各高校教育工作者正不断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推动教学理念的变革。以BOPPPS模型梳理教学中各环节,借助云班课平台实现智能化的课堂教学,灵活配置两者,避免再次陷入课堂教学形式化的误区,做到教学内容和形式相统一,优化课堂教学知识的输入与输出过程,激发学生的思考,发掘学生潜能、潜质,从而有效增进师生互动,促进“教”与“学”的协同推进,提升学生的素质,提高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