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 敏
(安顺市人民医院,贵州 安顺 561000)
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是指胰酶在胰腺内被激活,引起胰腺组织自身消化、水肿、出血或坏死的一种疾病。轻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症状较为轻微,其病情多呈自限性,预后良好。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多存在胰腺出血、坏死、继发感染、腹膜炎、肠麻痹等情况,其死亡率较高[1]。肠麻痹是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2-4]。肠麻痹也叫麻痹性肠梗阻,是指由各种原因影响肠道植物神经系统的平衡、肠道局部神经的传导或肠道平滑肌的收缩,使肠管扩张、蠕动消失,不能将肠内容物向前推进的一种疾病。生大黄是一种能促进肠蠕动的中药[5-6]。本文主要是探讨用生大黄灌肠疗法辅助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并发肠麻痹的效果。
选择我院2019年1月至11月期间收治的80例重症急性胰腺炎并发肠麻痹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纳入标准是:病情符合重症急性胰腺炎的诊断标准且并发肠麻痹;存在腹胀、腹痛等症状;其家属知晓本研究内容,并签署了自愿参与本研究的知情同意书。其排除标准是:在入院后接受手术治疗;合并有恶性肿瘤、精神疾病或其他消化系统疾病;对本研究中所用的药物过敏或对接受灌肠治疗存在禁忌证。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治疗组(n=40)与对照组(n=40)。 在对照组中,有男22例(占55%),女18例(占45%);其年龄为22~71岁,平均年龄为(52.34±4.41)岁。在治疗组中,有男21例(占52.5%),女19例(占47.5%);其年龄为24~73岁,平均年龄为(53.62±4.87)岁。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已通过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的审核、批准。
对两组患者均进行禁食、胃肠减压、抗感染、抑制胃酸和胰液分泌、肠外营养支持、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及纠正酸碱失衡等治疗,并用大黄液或清胰汤对其进行治疗。待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后,对其进行肠内营养支持,方法是:为患者留置鼻饲管,鼻饲管的远端应位于Treitz韧带远端的肠管内。在第1天,经鼻饲管为患者滴入500~1000 mL的生理盐水(温度为37℃),若患者可耐受,则从第2天开始为其滴入肠内高能营养多聚合剂。初始时滴入的速度为25 mL/h ,之后逐渐增加滴速,直到将滴速增至100 mL/h。保证患者每天摄入总能量25~35 Kcal/kg,摄入碳水化合物3~6 g/kg,摄入氮0.2~0.3 g/kg,摄入脂肪2 g/kg。在此基础上,用生大黄灌肠疗法对治疗组患者进行辅助治疗,方法是:从患者入院后的第1天开始,将8~24 g的免煎生大黄粉(由广州三九医药有限公司生产)加入到 100 mL的生理盐水(温度为37℃)中对患者进行灌肠,1~2次/d,持续治疗5~7 d。
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用显效、好转和无效评估其疗效。显效:治疗3 d内患者肠麻痹的症状和体征(如腹痛、腹胀、恶心、呕吐、肠蠕动减弱或消失)消失。好转:治疗7 d内患者肠麻痹的症状和体征消失。无效:治疗7 d后患者肠麻痹的症状和体征减轻不明显。总有效率=(显效例数+好转例数)/总例数×100%。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腹胀、腹痛缓解的时间及胃肠功能恢复正常的时间。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发生并发症的情况。并发症包括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胰腺假性囊肿、上消化道出血、急性肾功能衰竭等。
用SPSS 20.0软件处理本研究中的数据,计数资料(如治疗的总有效率、并发症的发生率)用%表示,用χ²检验,计量资料(如腹胀和腹痛缓解的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正常的时间)用±s表示,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治疗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7.5%。其中治疗效果为显效、好转和无效的患者分别有23例(占57.5%)、16例(占40%)和1例(占2.5%)。对照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75%。其中治疗效果为显效、好转和无效的患者分别有15例(占37.5%)、15例(占37.5%)和10例(占25%)。治疗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后,治疗组患者腹胀、腹痛缓解的时间和胃肠功能恢复正常的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对比治疗后两组患者腹胀、腹痛缓解的时间及胃肠功能恢复正常的时间(d,± s )
表1 对比治疗后两组患者腹胀、腹痛缓解的时间及胃肠功能恢复正常的时间(d,± s )
胃肠功能恢复正常的时间对照组 40 4.92±0.63 5.15±0.81 7.08±0.68治疗组 40 3.26±0.71 3.35±0.58 5.27±0.71 t值 11.061 11.427 11.644 P值 <0.05 <0.05 <0.05组别 例数 腹胀缓解的时间腹痛缓解的时间
治疗后,治疗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为5%,其中发生ARDS和胰腺假性囊肿的患者各有1例(各占2.5%);对照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为22.5%,其中发生ARDS、上消化道出血、急性肾功能衰竭和胰腺假性囊肿的患者分别有2例(占5%)、4例(占10%)、1例(占2.5%)和2例(占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统计的数据显示,目前全球每年有超过50万人发生重症急性胰腺炎,其中病亡的人数超过20万。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在发病的初期体内的炎症反应多局限于胰腺内,随着病情的发展,其体内的炎症反应可扩散至全身,导致其出现ARDS、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SIRS)、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MODS)等并发症[7]。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的病情一般可分为三期:1)合并全身炎症反应期。这一时期多指患者发病后的2 W内,此时患者可出现全身性炎症反应和多器官功能不全,其生命安全受到严重威胁。2)全身感染期。这一时期患者会出现全身感染的症状。3)残余感染期。这一时期为治疗后期,此时患者全身感染的症状明显好转,病情趋于稳定。本研究中纳入的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的病情均处于合并全身炎症反应期,且其均未接受手术治疗。肠麻痹是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导致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发生肠麻痹的原因主要是:1)胰腺发生急性水肿,对其包膜上的神经末梢产生刺激。2)胰腺的炎性渗出液和胰液外溢,对腹膜和腹膜后组织造成刺激。3)胰腺炎症累及肠道,引起肠胀气。临床上应对重症急性胰腺炎并发肠麻痹患者的病情进行早诊断、早治疗,以降低其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死亡率[8-9]。目前,临床上对此类患者主要是进行禁食、胃肠减压、抗感染、抑制胃酸和胰液分泌、肠外营养支持、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治疗,并在其病情稳定后及早对其进行肠内营养支持,以促进其肠道功能的恢复[10]。生大黄是中医常用的一种中药材,其味苦,性寒,归胃经、大肠经、肝经、脾经,可泻火、凉血、祛瘀、解毒,常用于治疗积食痞满、实热便秘诸证。现代药理学研究发现,生大黄中的主要成分是大黄素。大黄素具抗菌、导泻、增强免疫功能、清除氧自由基、降低胰酶活性及保护胰腺等多种作用。
本研究的结果证实,在对重症急性胰腺炎并发肠麻痹患者进行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用生大黄灌肠疗法对其进行辅助治疗能缩短其腹胀、腹痛缓解的时间和胃肠功能恢复正常的时间,提高其临床疗效,降低其并发症的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