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经取穴推拿联合针刺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研究

2021-06-22 08:27:46马坦坦
当代医药论丛 2021年12期
关键词:腰椎间盘例数量表

马坦坦

(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六安医院康复医学科,安徽 六安 237005)

目前,西医临床上主要采用药物镇痛法、物理疗法等方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治疗,但整体疗效有效,且治疗后其病情易反复发作[1-2]。近年来,针刺疗法、推拿疗法等中医综合疗法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中得到广泛的应用[3]。本文以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期间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六安医院收治的10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用循经取穴推拿联合针刺法治疗该病的临床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期间在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六安医院就诊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选取1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本次研究对象的纳入标准为:1)其病情符合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标准[4]。2)其年龄在18~65岁之间。3)具备进行保守治疗的指征。4)患者及其家属自愿参与本次研究,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其排除标准为:1)既往有脊柱手术史。2)合并有腰椎滑脱或腰椎狭窄。3)合并有腰椎结核。4)合并有全身性感染。5)属于过敏体质。将这100例患者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50例患者中有男24例,女26例。试验组50例患者中有男23例,女27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相比,P>0.05,存在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两组患者均进行牵引治疗。方法为:指导患者取坐位,将颈部略向前倾,充分放松颈、肩部的肌肉。将牵引的重量控制在患者自身体重的50%~80%之间。每日治疗1次,每次治疗0.5 h。同时让两组患者口服依托考昔,每次服30 mg,每日服1次。在此基础上,用循经取穴推拿联合针刺疗法对试验组患者进行治疗。1)进行循经取穴推拿治疗的方法为:指导患者取仰卧位,点压其太溪穴和解溪穴。将双手的拇指重叠,点压患者的足三里穴。在开始点压时,以下压的手法进行点压,逐渐改为以上挑的手法进行点压。然后用拇指、食指及中指提拉患者的股四头肌。最后,用双手的掌心按压冲门穴约15 min后,缓慢放开。指导患者改为侧卧位,用下肘压其环跳穴,并弹拨其臀大肌、梨状肌的结节及痉挛部位。指导患者改为俯卧位,指压其承山穴约15 min后,缓慢放开。每日推拿1次。2)进行针刺治疗的方法为:取外丘穴、委中穴和侠溪穴。用毫针直刺外丘穴和委中穴,得气后留针15 min。用毫针点刺侠溪穴,放血4~5滴。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7 d。

1.3 观察指标

治疗结束后,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其疼痛症状、肢体的活动功能及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在两组患者接受治疗前后,采用疼痛症状量表对其疼痛的程度进行评估。该量表的分值为0~6分。患者疼痛症状量表的评分越高,表示其疼痛的程度越严重。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和改良日本骨科协会腰痛评分表(M-JOA)对两组患者肢体的活动功能进行评估。ODI的分值为0~45分,M-JOA的分值为0~30分。患者ODI及M-JOA的评分越高,表示其肢体的活动功能越差。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对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估。该量表的分值为0~100分。患者WHOQOL-BREF的评分越高,表示其生活质量越好[5]。

1.4 疗效判定标准

将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分为显效、有效和无效三个等级。显效:治疗后,患者疼痛症状量表评分降低的幅度>70%,其肢体的活动功能基本恢复正常。有效:治疗后,患者疼痛症状量表评分降低40%~70%,其肢体的活动功能明显改善,且其能够直立行走。无效:治疗后,患者疼痛症状量表评分降低的幅度不足40%,其肢体的活动功能未改善。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方法

对本次研究中的数据均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²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的对比

对照组50例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76%,试验组50例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4%,二者相比,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的对比

2.2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疼痛症状评估量表评分的对比

治疗前,两组患者疼痛症状评估量表的评分相比,P>0.05。治疗后3 d、7 d,两组患者疼痛症状评估量表的评分均低于治疗前,其中试验组患者疼痛症状评估量表的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详见表2。

表2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疼痛症状评估量表评分的对比(分,± s)

表2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疼痛症状评估量表评分的对比(分,± s)

注:△与治疗前相比,P<0.05;※与治疗后对照组相比,P<0.05。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3 d 治疗后7 d对照组 50 2.81±0.84 2.37±0.60△ 2.06±0.45△试验组 50 2.75±0.90 1.94±0.45△※ 1.48±0.26△※

2.3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ODI评分及M-JOA评分的对比

治疗前,两组患者ODI的评分及M-JOA的评分相比,P>0.05。治疗后3 d、7 d,两组患者ODI的评分及M-JOA的评分均低于治疗前,其中试验组患者ODI的评分及M-JOA的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详见表3。

表3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ODI评分及M-JOA评分的对比(分,± s )

表3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ODI评分及M-JOA评分的对比(分,± s )

注:△与治疗前相比,P<0.05;※与治疗后对照组相比,P<0.05。

组别 例数 ODI评分 M-JOA评分治疗前 治疗后3 d 治疗后7 d 治疗前 治疗后3 d 治疗后7 d对照组 50 29.68±6.90 17.93±3.41△ 15.68±3.41△ 16.41±2.53 14.89±1.87△ 10.72±1.60△试验组 50 28.84±6.78 12.14±2.97△※ 11.44±2.87△※ 15.78±2.38 11.65±1.54△※ 7.59±1.18△※

2.4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WHOQOL-BREF评分的对比

治疗前,两组患者WHOQOL-BREF的评分相比,P>0.05。治疗后7 d,两组患者WHOQOL-BREF的评分均高于治疗前,其中试验组患者WHOQOL-BREF的评分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详见表4。

表4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WHOQOL-BREF评分的对比(分,± s)

表4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WHOQOL-BREF评分的对比(分,± s)

注:△与治疗前相比,P<0.05;※与治疗后对照组相比,P<0.05。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7 d对照组 50 66.40±4.52 74.82±6.07△试验组 50 65.02±4.37 82.56±7.45△※

3 讨论

近年来,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病率呈逐年升高的趋势。该病患者主要的临床表现为腰痛及下肢放射性疼痛,可严重影响其日常的生活与工作[6]。中医认为,腰椎间盘突出症属于“腰尻痛”的范畴,多因风寒湿热诸邪内袭、跌扑损伤所致。研究发现,通过针刺侠溪穴、外丘穴和委中穴的方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治疗可活血通络、舒筋止痛,有效减轻其下肢痿痹和腰腿痛的症状[7]。该疗法还可促进患者机体的血液循环,消除其腰椎间盘突出区域水肿疼痛的症状[8]。采用循经取穴推拿的手法刺激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足三里穴和解溪穴,可促进其下肢气血循环的畅通[9]。采用该手法刺激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太溪穴、环跳穴和承山穴,可强腰固肾,进一步改善其下肢的经络,缓解其肌肉痉挛的症状,纠正其脊柱力学平衡紊乱的状态[10]。

本次研究的结果证实,采用循经取穴推拿联合针刺疗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治疗可有效缓解其疼痛的症状,促进其肢体活动功能的恢复,并可改善其生活质量。

猜你喜欢
腰椎间盘例数量表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
人工膝关节翻修例数太少的医院会增加再翻修率:一项基于23 644例的研究
16排螺旋CT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中的应用观察
更正
患者术后躁动危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三种抑郁量表应用于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的分析
16排CT在腰椎间盘突出诊断中的应用
初中生积极心理品质量表的编制
心理学探新(2015年4期)2015-12-10 12:54:02
中学生智能手机依赖量表的初步编制
PM2.5健康风险度评估量表的初步编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