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学峰
(乳山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山东 威海 264500)
帕金森病是一种在中老年群体中发病率较高的神经系统疾病。此病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静止性震颤、运动迟缓及肢体僵直等,部分患者可出现睡眠障碍、认知障碍等非运动症状,其生活质量可受到严重的影响[1]。有研究指出,帕金森病的发生与中脑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变性死亡导致纹状体内多巴胺含量显著减少有关。现阶段,临床上对帕金森病患者主要是进行药物治疗。左旋多巴胺是以往临床上对帕金森病患者进行治疗的首选药物。但有研究表明,长时间应用此药进行治疗易导致患者出现精神障碍、异动症等并发症。近年来,具有调节多巴胺能释放系统作用的药物在治疗帕金森病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根据这些药物的实际作用靶点可将其分为多巴胺受体激动剂、单胺氧化酶B抑制剂、芳香氨基酸脱羧酶抑制剂,其中多巴胺受体激动剂及单胺氧化酶B抑制剂是对帕金森病患者进行治疗时比较常用的辅助用药。普拉克索属于多巴胺受体激动剂,司来吉兰属于单胺氧化酶B抑制剂。本文主要是比较用这两种药物治疗早期帕金森病的临床疗效。
将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乳山市人民医院接诊的86例早期帕金森病患者纳入本研究。其入选标准是:1)被确诊患有帕金森病;2)病程<8个月;3)具有正常的语言沟通能力,能够配合完成药物治疗及疗效评估;4)其本人及(或)其家属知情并同意参与本研究;5)临床资料完整。其排除标准是:1)患有非典型性帕金森病;2)患有精神疾病;3)存在重要器官的严重功能损伤;4)患有消化性溃疡。将其随机分为普拉克索组和司来吉兰组。司来吉兰组43例患者中有男23例、女20例:其年龄为58~79岁,平均年龄为(63.5±1.2)岁;其病程为2周~7个月,平均病程为(3.2±0.5)个月。普拉克索组43例患者中有男22例、女21例:其年龄为57~79岁,平均年龄为(63.4±1.3)岁;其病程为2周~6个月,平均病程为(3.3±0.5)个月。两组研究对象的基础资料相比,P>0.05。
对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治疗。方法是:让患者口服美多巴,初始剂量为62.5 mg/次,3次/d。之后结合患者的病情逐步将用药量增加至125 mg/次,3次/d。在此基础上,为普拉克索组患者应用普拉克索进行治疗。方法是:口服,初始剂量为0.25 mg/次,3次/d。之后结合患者的病情逐步将用药量增加至0.5 mg/次,3次/d。为司来吉兰组患者应用司来吉兰进行治疗。方法是:口服,初始剂量为2.5 mg/次,1次/d。之后结合患者的病情适当增加用药量(最大剂量为10 mg/d)。两组患者均治疗6个月。
1)分别于治疗前、治疗6个月后应用统一帕金森病 评 分 量 表(Unified Parkinson’s Disease Rating Scale,UPDRS)对两组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进行评估。该量表可分为UPDRSⅠ(用于评估精神、智力、情绪)、UPDRSⅡ(用于评估日常行为)、UPDRSⅢ(用于评估运动功能)三部分,评分越低表示患者的病情越轻。2)观察两组患者在用药治疗过程中发生的恶心呕吐、头晕、乏力等不良反应。3)分别于治疗前后应用ADL量表和MMSE量表对两组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认知能力进行测评。ADL量表的分值为0~100分,MMSE量表的分值为0~30分,评分越高表示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认知能力越强。
对本文中的数据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²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两组患者治疗前UPDRSⅠ、UPDRSⅡ、UPDRSⅢ的评分相比,P>0.05。治疗6个月后,两组患者UPDRSⅠ、UPDRSⅡ、UPDRSⅢ的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两组患者UPDRSⅠ、UPDRSⅡ、UPDRSⅢ的评分相比,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UPDRS评分的对比(分,± s )
表1 两组患者UPDRS评分的对比(分,± s )
组别 例数 UPDRSⅠ的评分 UPDRSⅡ的评分 UPDRSⅢ的评分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司来吉兰组 43 2.82±0.93 1.55±0.95 2.67±1.02 1.49±0.62 2.40±1.04 1.30±0.25普拉克索组 43 2.81±0.93 1.56±0.97 2.67±1.01 1.51±0.61 2.41±1.02 1.33±0.24 t值 0.705 0.629 0.639 1.053 0.628 0.627 P值 0.183 0.295 0.306 0.096 0.265 0.395
司来吉兰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2.33%,普拉克索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11.63%。司来吉兰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低于普拉克索组患者,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的对比[例(%)]
两组患者治疗前的ADL评分、MMSE评分相比,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ADL评分、MMSE评分均高于治疗前,P<0.05;两组患者的ADL评分、MMSE评分相比,P>0.05。详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ADL评分、MMSE评分的比较(分,± s )
表3 两组患者ADL评分、MMSE评分的比较(分,± s )
组别 例数 ADL评分 MMSE评分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司来吉兰组 43 55.26±3.91 75.96±7.25 17.15±3.26 22.59±5.13普拉克索组 43 55.25±3.92 75.89±7.35 17.17±3.25 22.57±5.14 t值 0.597 1.083 0.815 0.395 P值 0.225 0.095 0.896 0.228
帕金森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与致残率。此病主要是由脑部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变性坏死、多巴胺合成量锐减所致。在治疗此病的过程中,需要通过用药提升患者脑内多巴胺的含量,从而缓解其临床症状。普拉克索是一种多巴胺受体激动剂,对多巴胺受体具有较强的亲和性,可通过兴奋纹状体内的多巴胺受体来减轻帕金森病患者的运动障碍。有研究指出,普拉克索可对氧化应激反应起到良好的抑制作用,从而可减少活性氧自由基的生成,抑制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坏死及变性,延缓帕金森病患者病情的进展[2-3]。司来吉兰可对多巴胺的分解进行有效的抑制,从而可改善帕金森病患者的各种临床症状。有研究指出,司来吉兰能够提升帕金森病患者尾状核内多巴胺的含量(提升幅度可达到40%~70%),抑制其体内氧自由基的氧化作用,从而有助于改善其临床症状[4]。此外,此药还可对多巴胺的再摄取途径产生干扰,促进神经递质的释放,进而可改善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功能。本次研究的结果显示,治疗6个月后,两组患者UPDRSⅠ、UPDRSⅡ、UPDRSⅢ的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两组患者UPDRSⅠ、UPDRSⅡ、UPDRSⅢ的评分相比,P>0.05。这表明,用普拉克索与司来吉兰治疗早期帕金森病均可取得显著的疗效。司来吉兰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低于普拉克索组患者,P<0.05。这表明,与采用普拉克索相比,用司来吉兰治疗早期帕金森病的安全性更高。帕金森病患者除了中脑边缘系统、黑质和纹状体等神经元系统受损外,多巴胺能系统、去甲肾上腺素能递质系统往往也存在不同程度的受累,从而使得其易出现运动症状和相关非运动症状并存的情况。此病患者的非运动症状主要包括认知功能障碍、睡眠障碍等,上述症状的产生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存在较大的影响。本研究的结果显示,治疗后,两组患者的ADL评分、MMSE评分均高于治疗前,P<0.05;两组患者的ADL评分、MMSE评分相比,P>0.05。这表明,为早期帕金森病患者应用普拉克索与司来吉兰进行治疗均可有效地提高其生活自理能力及认知水平。
综上所述,为早期帕金森病患者应用普拉克索与司来吉兰进行治疗均可获得良好的疗效,但应用司来吉兰的安全性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