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恩替卡韦对乙肝相关性肝癌根治术后患者进行辅助治疗的效果分析

2021-06-22 09:06:56梁赟磊
当代医药论丛 2021年12期
关键词:根治性乙肝肝功能

梁赟磊

(晋城市人民医院,山西 晋城 048000)

原发性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是一种侵袭力强、致死率(仅次于胃癌和肺癌)、发病率均较高的恶性肿瘤。诱发HCC的高危因素主要包括罹患病毒性肝炎、肝硬化、黄曲霉毒素、亚硝酸盐暴露、缺乏硒元素、遗传因素等。大量研究表明,发生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 HBV)感染是HCC的重要致病因素。有研究指出,用ETV对乙肝相关性肝癌根治术后患者进行辅助治疗能够降低其并发症的发生率,延长其生存期。本文对在晋城市人民医院接受根治性手术的62例乙肝相关性肝癌患者进行分组研究,旨在分析用ETV对接受根治性手术后的乙肝相关性肝癌患者进行辅助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对其血清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谷氨酰转肽酶(Glutamyl transpeptidase,GGT)水平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7年8月至2019年8月在晋城市人民医院接受根治性手术的乙肝相关性肝癌患者62例作为研究对象。其纳入标准是:1)被确诊患有乙肝相关性原发性肝癌;2)术前未接受过放化疗或生物治疗;3)术前6个月内未接受过抗病毒治疗;4)具有进行肝癌根治性手术的指征;5)知情并同意参与本研究。其排除标准是:1)术前曾进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2)存在肿瘤转移的情况;3)合并有其他恶性肿瘤;4)不能接受随访。按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31例)和研究组(31例)。对照组患者中男、女患者的例数分别为21例、10例;其年龄为50~64岁,平均年龄(57.1±3.2)岁;其中有癌栓的患者有3例,无癌栓的患者有28例。研究组患者中男、女患者的例数分别为22例、9例;其年龄为51~67岁,平均年龄(58.5±3.0)岁;其中有癌栓的患者有2例,无癌栓的患者有29例。两组研究对象的基本资料相比,P>0.05。

1.2 方法

在术后,对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的保肝、抗炎治疗。在此基础上,为研究组患者采用ETV进行治疗。ETV(生产厂家:北京百奥药业有限责任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193077)的用法是:每日服1次,每次服0.5 mg,连用48周。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血清甲胎蛋白(Alpha-fetoprotein,AFP)、HBV-DNA、GGT、ALP、谷草转氨 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 谷 丙 转 氨 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的水平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1]。

1.4 统计学方法

对本研究中的数据采用SPSS 23.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患者血清AFP、HBV-DNA、GGT、ALP、AST、ALT的水平等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等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²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血清AFP、HBV-DNA水平的对比

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AFP、HBV-DNA水平相比,P>0.05。治疗6个月后,研究组患者血清AFP、HBVDNA的水平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血清AFP、HBV-DNA水平的对比(± s )

表1 两组患者血清AFP、HBV-DNA水平的对比(± s )

注:&治疗前组间对比,P>0.05;#治疗6个月后组间对比,P<0.05。

组别 时间 AFP(ng/ml) HBV-DNA(log10 copy/ml)对照组(n=31)治疗前 675.11±215.95 6.95±3.78治疗6个月后 528.67±248.44 6.26±1.78研究组(n=31)治疗前 669.88±223.71& 7.09±3.36&治疗6个月后 504.86±268.95# 2.88±1.32#

2.2 两组患者肝功能指标的对比

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GGT、ALP、AST、ALT的水平相比,P>0.05。治疗6个月后,研究组患者血清GGT、ALP、AST、ALT的水平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详见表2。

2.3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的对比

研究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19.35%)低于对照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45.16%),P<0.05。详见表3。

表2 两组患者肝功能指标的对比(U/L,± s )

表2 两组患者肝功能指标的对比(U/L,± s )

注:&治疗前组间对比,P>0.05;#治疗6个月后组间对比,P<0.05。

组别 时间 GGT ALP AST ALT对照组(n=31) 治疗前 124.78±70.42 65.47±23.22 53.78±32.26 78.66±48.67治疗6个月后 298.48±75.71 235.35±45.99 132.45±33.78 165.93±43.91研究组(n=31) 治疗前 123.91±71.63& 64.55±24.89& 52.73±35.94& 79.11±45.96&治疗6个月后 124.79±70.46# 65.41±23.28# 53.79±32.26# 78.69±48.66#

表3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的对比[例(%)]

3 讨论

HCC是一种发病率较高的恶性肿瘤。此病的发生与嗜肝病毒感染、饮食因素、环境因素、生活习惯因素等有关。发生HBV感染是导致肝细胞癌的重要病因,临床上约85%~95%的PHC都是由慢性乙型肝炎转化而来(即乙肝相关性肝癌)。乙肝相关性肝癌的恶性程度较高,虽然早期发现后能够进行根治性切除治疗,但术后患者病情的复发率、并发症的发生率均较高[2]。这会影响其疗效,降低其生存率。有学者指出[3],对此病患者进行抗病毒治疗可抑制其体内HBV的复制,改善其肝功能,延长其生存时间。本次研究表明,用ETV对接受根治性手术后的乙肝相关性肝癌患者进行辅助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能够降低其血清ALP、GGT的水平。干扰素是临床上常用的抗病毒药物。此类药物存在价格偏贵、使用不便、副作用多等缺点[4]。ETV属于核苷酸类似物。此药具有使用方便、能够抑制HBV-DNA复制、耐药率低、患者接受度高等优点。相关的研究指出,ETV是脱氧鸟嘌呤核苷酸类似物,能够结合HBV-DNA聚合酶反转录酶的活性位点,进而对HBV-DNA的复制及合成进行干扰。此药主要经肾脏排泄,基本不通过肝脏排泄,故不易影响肝功能[5]。血清转氨酶水平持续升高、处于HBV感染活动期、HBV复制活跃等均为ETV的适应证。本研究的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19.35%)低于对照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45.16%),P<0.05。治疗6个月后,研究组患者血清AFP、HBV-DNA、GGT、ALP、AST、ALT的水平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这表明,用ETV对接受根治性手术后的乙肝相关性肝癌患者进行辅助治疗能够抑制其体内HBV-DNA的复制,降低其血清AFP的水平,改善其肝功能,降低其肝性脑病、慢性肝衰竭等并发症的发生风险。这与相关研究的结果相似[6]。

综上所述,用ETV对接受根治性手术后的乙肝相关性肝癌患者进行辅助治疗的效果较好。此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根治性乙肝肝功能
乙肝知多少?——带您走出乙肝误区!
肝博士(2024年1期)2024-03-12 08:38:56
重视肝功能正常的慢性HBV感染者
肝博士(2024年1期)2024-03-12 08:38:08
肝功能报告单解读
肝博士(2022年3期)2022-06-30 02:48:58
乙肝妈妈:我该如何孕育一个健康宝宝?
肝博士(2020年4期)2020-09-24 09:21:32
改良式四孔法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切除加回肠膀胱术
后腹腔镜下与开放式两种肾根治性切除术疗效对比
我哥这10年的悲欢离合乙肝路
肝博士(2015年2期)2015-02-27 10:49:49
乙肝抗体从哪儿来
肝博士(2015年2期)2015-02-27 10:49:44
拉米夫定在乳腺癌化疗期间对肝功能的作用
131碘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合并肝功能损害48例的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