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健萍,周爱玲,金 颖,奎 平,杨振菊,和智琴,杨思丽,陈俊秀,何淑雯
(大理市第一人民医院妇产科,云南 大理 671000)
妊娠期高血压是一种以血压升高(>140 mmHg/90 mmHg)为主要表现的妊娠期特有的疾病,是产科常见的严重并发症。子痫前期是指孕妇在妊娠20周以后出现的以血压升高及蛋白尿为主要表现的妊娠期疾病。该病患者可出现头痛、眼花、恶心呕吐、下肢水肿等症状,甚至可出现心、肝、肾等重要器官的不可逆损伤。有研究报道指出,妊娠期高血压的发生与孕妇的子宫螺旋动脉重铸不足有直接的关联性,可导致其发生包括维生素缺乏在内的多种微量元素缺乏[1]。本文主要分析各妊娠期孕妇血清中维生素A、维生素E的水平与其发生妊娠期高血压、子痫前期的相关性。
筛选2018年3月至2019年10月期间在大理市第一人民医院住院进行分娩的147例孕妇为研究对象。将其中56例妊娠期高血压孕妇作为妊娠期高血压组,将其中41例子痫前期孕妇作为子痫前期组,将其中50例健康孕妇作为对照组。妊娠期高血压组孕妇的年龄为22~31岁,平均年龄(26.97±2.34)岁;其体质指数(BMI)为19.1~25.4 kg/m2,平均的BMI为(22.51±1.07)kg/m2。子痫前期组孕妇的年龄为24~32岁,平均年龄(26.89±2.31)岁;其BMI为19.3~25.7 kg/m2,平均的BMI为(22.46±1.05)kg/m2。对照组孕妇的年龄为23~30岁,平均年龄(26.95±2.36)岁;其BMI为19.5~25.6 kg/m2, 平 均 的BMI为(22.49±1.12)kg/m2。三组孕妇的一般资料相比,P>0.05,存在可比性。本次研究对象的纳入标准为:1)妊娠期高血压组孕妇的收缩压>140 mmHg、舒张压>90 mmHg。2)在妊娠期接受产检的次数均≥5次。3)其孕周大于12周。4)单胎妊娠孕妇。5)近期未针对性地补充维生素及相关的微量元素。6)孕妇及其家属自愿参与本次研究,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其排除标准为:1)多胎妊娠孕妇。2)孕前有高血压的病史。3)孕前患有糖尿病及慢性肾病。
在三组孕妇孕12周、孕20周及孕32周时,分别抽取其5 mL的外周静脉血(在晨起空腹的状态下),用AB SCIEX 3200型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检测其血清中维生素A和维生素E的水平。
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对本次研究中的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²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孕12周,三组孕妇血清维生素A的水平相比,P>0.05。孕20周、孕32周,子痫前期组、妊娠期高血压组孕妇血清维生素A的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孕妇,P<0.05。详见表1。
表1 孕12周、孕20周及孕32周三组孕妇血清维生素A水平的对比(mg/L,± s)
表1 孕12周、孕20周及孕32周三组孕妇血清维生素A水平的对比(mg/L,± s)
注:*与组间孕12周相比,P<0.05。
组别 例数 孕12周(mg/L)孕20周(mg/L)孕32周(mg/L)对照组 50 0.43±0.12 0.41±0.13 0.45±0.09子痫前期组 41 0.41±0.16 0.25±0.07* 0.24±0.06*妊娠期高血压组 56 0.45±0.23 0.29±0.11* 0.28±0.08*t值 0.593 27.967 95.995 P值 0.554 0.000 0.000
孕12周,三组孕妇血清维生素E的水平相比,P>0.05。孕20周、孕32周,子痫前期组、妊娠期高血压组孕妇血清维生素E的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孕妇,P<0.05。详见表2。
表2 孕12周、孕20周及孕32周三组孕妇血清维生素E水平的对比(mg/L,± s)
表2 孕12周、孕20周及孕32周三组孕妇血清维生素E水平的对比(mg/L,± s)
注:*与组间孕12周相比,P<0.05。
组别 例数 孕12周 孕20周 孕32周对照组 50 15.17±2.64 15.68±2.53 15.81±2.43子痫前期组 41 15.13±2.59 12.29±2.47* 8.31±2.38*妊娠期高血压组 56 15.22±2.61 11.85±2.56* 9.24±2.41*t值 0.014 34.716 139.640 P值 0.986 0.032 0.00
妊娠期高血压是产科常见的妊娠期并发症,也是导致孕产妇死亡的第二大原因。该病可导致孕产妇发生胎盘早剥、凝血功能异常、产后大出血及HELLP综合征(即溶血、肝酶水平增高、血小板计数减少综合征)等,还可导致其胎儿因胎盘供血不足而发生宫内生长发育受限,从而可增加其死胎、死产及新生儿窒息的发生风险。妊娠期高血压等妊娠期并发症的发生与孕产妇的年龄存在一定的关联性。大龄产妇、经产妇生殖系统的功能减退是高危妊娠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这类产妇发生妊娠期并发症的风险更高。子痫前期多发生在妊娠20周后。该病患者主要的临床表现为蛋白尿,部分患者可伴有头痛、恶心、上腹部不适等症状。有调查数据显示,子痫前期的发病率约为5%。孕产妇发生该病可严重威胁其胎儿的健康生长[2]。有报道指出,高龄妊娠、肥胖、多胎妊娠、有流产史及子痫前期的家族史均为导致妊娠期高血压、子痫前期的高危因素。孕产妇合并有高血压、糖尿病、慢性肾病等基础疾病也可增加其发生妊娠期高血压、子痫前期的风险[3]。
多数研究人员认为,妊娠期高血压、子痫前期的发病机制可能与胎盘缺血及氧化应激反应的发生等因素有关。在妊娠早期,孕妇体内滋养细胞的浸润能力下降,可导致其胎盘缺血缺氧或子宫螺旋小动脉重铸不足,从而可引发局部细胞的免疫反应增强,使炎性因子释放至血液循环中,进而可引发氧化应激反应,导致血管内皮损伤。维生素A、维生素E均为脂溶性维生素。研究证实,维生素A具有以下作用:1)可促进胚胎组织的发育、维持孕妇及胎儿的正常代谢。2)参与软骨内成骨及细胞的增殖和分化。3)可调节脂质过氧化物(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从而可影响机体的抗氧化能力。维生素E是指具有α-生育酚生物活性的一类物质,包含α-T、β-T、γ-T等多种生育酚及生育三烯酚。维生素E是人体必须的维生素和重要的抗氧化剂,在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方面也具有重要的作用[4]。维生素E的抗氧化作用强,可在高效清除氧自由基的同时,维持细胞生物膜的完整性和稳定性。由此可推断,孕妇体内维生素E的水平保持正常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其妊娠期高血压及子痫前期等妊娠期并发症的发病风险。
通过进行本次研究可知,子痫前期、妊娠期高血压的发生与孕妇体内维生素A和维生素E的水平下降存在一定的关联性。在孕早期,三组孕妇血清维生素A和维生素E的水平虽未表现出较大的差异性,但随着其孕周的增加,子痫前期组和妊娠期高血压组孕妇血清维生素A和维生素E缺乏的情况愈发明显。临床研究发现,妊娠期高血压及子痫前期孕妇机体发生的病理性变化可增加其体内氧化物的数量,引发氧化应激反应,从而可导致其发生胎盘缺血及血管内皮损伤。这种情况下,孕妇的机体对抗氧化能力的需求更强,而维生素E的缺乏可直接降低其机体的抗氧化能力。这一研究结果提示,维生素E可能参与子痫前期的发病过程。因此,临床上在对孕妇进行预防妊娠期高血压及子痫前期的治疗时,应测量其在不同孕周时血清中维生素A和维生素E的水平,进而为其制定微量元素的补充方案。需要注意的是,孕期过量地补充维生素A和维生素E也可危害孕妇及胎儿的健康。过量的维生素A可通过胎盘屏障,导致胎儿畸形或自然流产的发生。临床上需加强对孕妇进行各孕周维生素A和维生素E水平的检测,以避免其过量地补充微量元素。
综上所述, 在孕早期,妊娠高血压和子痫前期孕妇血清中维生素A和维生素E的水平与健康孕妇相比无明显差异。在孕晚期,妊娠高血压和子痫前期孕妇血清中维生素A和维生素E的水平均会明显降低。妊娠期高血压、子痫前期的发生与孕妇血清中维生素A和维生素E的水平具有密切的关联性。孕妇在孕中期和孕晚期缺乏维生素A和维生素E,可增加其发生妊娠期高血压、子痫前期等妊娠期并发症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