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愉,古丽珠
(华南农业大学艺术学院,广东 广州 510000)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农业大国,与农业相联系的科学技术取得了杰出成就,其中水利是中国农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一些离灌溉渠道较近之地显然无法顾及到,于是这种能引水灌溉的农具——龙骨水车,登上了中国农业的舞台。
龙骨水车现已被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收录,成为其中重要的一部分。龙骨水车还有许多名字,如“翻车”“水车”“踏车”“水蜈蚣”,自宋元朝以来,“龙骨水车”流传得最为广泛,而“龙骨”这一词一方面是指水车上的木链条,木链条骨节分明,犹如古代“项似蛇”中龙的骨骼。另一方面,是因为民间的信奉推崇。宋朝时继续沿用唐代的祭五龙之制,宋徽宗将五龙封为王爵,其中龙王担当着兴云布雨的角色,至此,民间开始了对龙的崇拜。农人在使用灌溉农作物的水车时,内心祈祷风调雨顺渴望庄稼丰收,自然联想起兴云布雨的龙,从而将龙一词倾于农具上。
龙骨水车的整体构架以榫卯结构相连,整个水车运行的发力点是在脚踏板上。依据《后汉书》记载,人们是于东汉末年发明了这一灌溉机械,后来由于轮轴的发展和机械制造技术的进步,发明了以人力、水力、畜力和风力作为动力的龙骨水车,并且在全国各地广泛应用,而这几种不同推进动力的龙骨水车的整体造型都是不同的,但是主要都有“龙骨”的力量支持运动。
当下社会的发展使人们的首饰审美越来越多元化,当代首饰摆脱了装饰功能的局限性,人们从追求装饰感和功能性转变为追求内心精神意蕴与情感表达。首饰品不再只是人们展示自身个性气质、审美倾向的产品,具有个性化与情感化的首饰成为市场趋势。作为国民情感载体,中国传统元素不断再现于首饰,在这个西方元素不断渗透的时代里,首饰的形式不断向多维化发展,当代设计师们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愈加重视,用新的思路将现代首饰的结构、色彩、纹样、材质与中国文化遗产的元素结合,让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在首饰中展示出崭新的风貌。
在当代竞争激烈的珠宝市场中,提高品牌产品的文化内涵是提高产品附加值和品牌文化形象必由之路,这也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龙骨水车对中国农业生产、文明都起到了重要推进作用。龙骨水车是中国最有代表性的传统机械之一,它复杂的结构与良好的借力汲水功能,凝聚着无数劳动人民的智慧,使它在中国农业科技史上有重要影响。科技的不断进步,社会不断发展,部分传统农具如今逐渐退出历史舞台,一部分已经成为宝贵的历史遗产,而深入挖掘古代龙骨水车,寻找它于当代的价值,对于首饰的发展有一定的现实参考意义与借鉴作用,传承优秀非物质文化,将会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注入新的活力。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文化的重要传承,很多时候体现着一个民族文化的内核和灵魂。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龙骨水车具有很强的代表性,使龙骨水车与现代首饰跨领域地融合,不仅传承了中国传统文化,也实现了多路径地宣传传统文化,并不断探索现代首饰发展的道路。
早在石器时代,我们的祖先就开始利用贝壳、兽牙和石珠等材料制作成串饰,在这基础上又慢慢开始利用不同材质的多彩材料,发展出更多饰品,在朝代的更替下,饰品的类型、造型、色彩愈加丰富。由此我们可以看到,珠宝的发展史和国家的历史文化发展有着紧密关联,而在当今社会下,消费者的审美已经成为市场的指向标,消费者的整体文化水平也不断提高,在这种情况下,不管是中端客户还是高端客户,他们的审美都开始慢慢转型,而具有审美价值、民族意义的传统文化方向,无疑是指引市场前进方向的明灯。
龙骨水车这一传统元素蕴含着来自不同时代的智慧聚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有一定价值。在首饰设计中,将选用的传统元素进行提取是极其重要的一步,传统元素如何融于首饰中,需要有所考量。如对传统元素中的结构、色彩、纹样各个方面进行提取,运用到首饰的结构、材质、工艺等等中,这样才能更好地以现代全新的思路在珠宝中诠释传统元素,才能使它既存在传统韵味,又散发现代感。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性代表之一,传统龙纹有着深刻的文化内涵,同时它也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图腾,象征着“成功”,也代表着人们的美好心愿,民间的艺人也借此创造出了鱼龙纹、草龙纹等图饰,使本被皇室专用的龙纹突破了羁绊。作品中借“龙骨水车”中的龙元素,在和田玉外面使用龙头纹金雕件作为装饰,同时也可以作为固定和田玉的环,雕件以概括简化的形式表达龙纹装饰,更贴近现代的审美,表达美好心愿。
作品将水力龙骨水车的大体结构造型运用在首饰上,在整体结构中提取具有形式动感的特征,保留并运用到首饰中,使首饰具有动态性、灵活性,摆脱了传统的珠宝首饰结构,轴穿梭在金属底板中,将刮板结构运用在侧面,用手滑动玻璃外层,整个水轮结构则进行运转,金珠则随着刮板的运动,通过镂空的洞落于正面圈底,圈底又可通过下方镂空洞落于刮板中,使之源源不断地在正面流动,金珠的流动也寓意财源滚滚(如图1 所示)。
图1 龙骨水轮车在现代珠宝中的结构应用
传统的龙骨水车的材料基本为竹、木。而在首饰中,关于材质在首饰中的转换则可在工艺方面有所体现,正面底胎用金属拉丝效果代替,将竹、木元素以工艺(拉丝工艺)简化代替,使作品带有现代感又不乏龙骨水车的设计元素。
作品《声声回响》以龙骨水车为主要首饰设计元素发散思考,正面造型灵感取源于唐代镶金白玉臂环,各个部分都是由几何形组成的,从形、声、质贴切龙骨水车,整件作品以几何形态为主,能动式的结构使整件作品充满韵律感,金珠垂下的叮当声响如流水的滴落清脆声,整件作品从视觉、听觉、触觉给人带来灵动的气息。作品名《声声回响》,借龙骨水车寓意中国的悠久文化在现代社会不断激荡起新的水花,同时也表达人们心中的美好愿望都得以回响(如图2 所示)。
图2 《声声回响》(材质:和田玉圈、金、银底板)
“非遗”文化是中华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承载着岁月的痕迹,承载着中华人民代代相传的智慧。此次对龙骨水车在首饰设计上的应用研究,笔者感受到中国非物质文化在首饰应用中产生的魅力,实现了跨领域融合的首饰设计。本次研究将“非遗”元素——龙骨水车,用设计语言表现出来,从形、声、质散发无限魅力,使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现代首饰中迸发无限生命力,让传统艺术在现代社会中延续并创新,也使首饰成为具备丰富文化内涵的作品,这些凝聚中国文化精髓的首饰,将使中国文化以新的形式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