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云与《资本论》

2021-06-15 03:05:06孙瑞
经济研究导刊 2021年10期
关键词:资本论陈云市场

孙瑞

摘 要:《资本论》是马克思的经典著作,不仅为老一代共产党人提供了理论滋养,也塑造了他们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并将其运用于指导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具体实践。陈云既是中国共产党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也是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陈云研读学习《资本论》的方法为:第一,聚焦文本,下功夫学习《资本论》原著;第二,结合马克思其他著作和解读《资本论》的相关著作学习《资本论》;第三,多次研读,勤于学习,做好读书笔记;最后,联系实际读《资本论》。

关键词:陈云;《资本论》;综合平衡;计划;市场

中图分类号:A8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21)10-0001-03

《资本论》是马克思的经典著作,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形成和发展史中具有重大意义,《资本论》自问世以来,对世界历史发展进程产生了巨大影响。《资本论》中的基本观点和方法,至今仍闪耀着真理的光芒,是无产阶级推翻旧世界、创建新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被誉为工人阶级的圣经。《资本论》是老一代共产党人接触马克思主义的源泉,《资本论》不仅为老一代共产党人提供了理论滋养,也塑造了他们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并将其运用于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具体实践。陈云作为中国共产党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也是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梳理陈云读《资本论》的经过、方法与启示,对今天我们党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坚定理想信念,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与借鉴意义。

延安时期,我们党把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中央专门成立了翻译机构——马列学院编译部,负责编译出版马列经典著作,在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过程中,中央组织部部长陈云带头成立学习小组,先后学习多部马列经典著作如《共产党宣言》《资本论》等。同时,张闻天领导学习《资本论》小组,一年多时间把《资本论》第一卷的二十五章全部学完。

如何学习《资本论》等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陈云在1939年12月撰写的《学习是共产党员的责任》一文指出,首先,要老老实实做小学生。要将现有的经典著作一本一本地读,既不懈怠,也不着急,按部就班,循序渐进。可以每周阅读三四十页,每字每句都要理解,如果遇到不懂的地方,就要反复思考,向人请教。学习马列经典著作,应该一本书接着一本书读懂弄通,这种循序渐进的读书办法非常重要。我们许多干部,在学习马列经典著作的时候,浅尝辄止,浮光掠影,一知半解,而又不想一句一句读懂弄通。这样,必然半途而废,不能坚持到底。阅读学习马列经典著作,一开始就要读懂弄通,不要一知半解。这种读书方法,是达到对全书融会贯通的方法。对于刚开始学习马列著作的同志,要采取精读的办法,一本书多读几次,逐渐加深理解。其次,学习理论一定要联系实际。要认真总结自己的经验,把它提到理论的高度来指导工作,但是联系实际的前提,是先把书上的东西读懂。读懂就是消化。掌握了马列主义的原理和思想方法,自然就会用理论去指导实际工作。再次,阅读经典著作要做读书笔记。这种方法有两个益处,第一是让你多读几次,理解原著,并抓住重点;第二是使你心无旁骛,专心致志,深入思考,把握精髓,事半功倍。最后,读书应该有个读书小组,大家一起学习讨论,互相启发,互相督促,互相提高。阅读经典著作要与自己的懒惰习惯做斗争,要制订切实可行的读书计划,按照计划去学习,去阅读并坚持不懈。

在学习经典著作时,如何正确认识与处理理论与实际的关系?1944年12月1日,时任西北财经办事处副主任的陈云,在中央西北局高级干部会议上做的《关于财经问题的报告》中做了阐释:理论与实际的关系,永远是业务第一,政治第二;实际第一,书本第二。他说,我们要把客观实际放在首位,书本的东西是前人经验的总结,是历史的经验概括,是外国的实际情况概括,是上海的实际情况概括,我们要总结自己的历史,总结自己的实际。在讲到當时延安金融问题时,陈云说道:头一条,是从延安出发还是从上海出发,或者从伦敦出发。伦敦是英国的首都,为什么从那里出发?在世界上有过一个马克思著了《资本论》,讲了许多英国问题!我们是从《资本论》出发呢,还是从政治经济学出发?第二条,从上海出发就要和外面的银行一样,各地都搞办事处!搞什么彩票!头彩多少万!二彩多少万!这都是从上海出发!我们这里土里土气,这样搞不对头。我们不要那些洋的!要那些土气的!要向土的学习!向自己的历史学习!向自己的经验学习!我们要从土的出发!从延安出发!不从伦敦出发!不从上海出发!

陈云强调学习理论一定要联系实际。我们学习马列经典著作是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原理和精髓,学习他们认识与分析问题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而不是背诵书本上的词句。他认为,要想掌握真正的理论,只有在实际工作中才能逐渐深刻地领会,这正像我们读书一样,某一本书自己确实已经读过几遍,但是隔了几年,因为工作需要,再去读它一次,就好像是没有读过的新书,就觉得过去实在没有读懂。这个道理不是别的,就是认识与实践的辩证关系。认识来源于实践,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只有经过实践,认识才能发展,认识是否正确,要在实践中检验。正确的认识对实践有巨大的指导作用。

陈云对《资本论》非常熟悉,对其中的细节在讲话与做报告时都可以信手拈来。这里可以试举一例。1955年3月21日,陈云在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会议做《关于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报告》时指出:“单就钢铁工业来说,我国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内开始建设的限额以上和限额以下的单位,在第一个五年内就可以增加炼铁能力280万吨,炼钢能力增加253万吨,加上原有钢铁企业的生产能力的发挥,使我国生铁的产量由1952年的190万吨增加到1957年的467万吨,即增长1.44倍,钢的产量由1952年的135万吨增加到1957年的412万吨,即增长2.06倍。这样的发展速度,在工业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是没有的,也是不可能有的。”陈云引用的材料是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第七篇第二十三章《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的内容,马克思在“资本主义积累一般规律的例证”中,以1846—1866年的英格兰人口与财富的增长为例,由于“在所有国家中,英格兰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因为它在世界市场上占据首位,因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只有在这里才得到了充分的发展”[1]。

1969年10月20日,陈云同王震乘一节公务车前往江西南昌,并携带马列经典著作及《资本论》《鲁迅全集》等书,打算到江西后继续学习。陈云到江西后,被安排在江西化工石油机械厂“蹲点”。这样,他每天上午去化工厂,下午和晚上在住所看书。据邓力群在《陈云同志是实事求是的典范》一文中回忆:“陈云同志把三卷《资本论》读了三遍。”[2]据1970年12月14日陈云复陈伟华的信记载,他关于学习问题向女儿提出建议,认为“《共产党宣言》是必须看的,然后是《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和《资本论》,以及《马克思传》《恩格斯传》和《列宁传》”等[3]。

计划和市场的关系,是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核心问题。作为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开创者和领导者之一,陈云在1979年3月撰写了一份关于《计划与市场问题》的讲话提纲,在文章中陈云指出:第一,有计划按比例是计划工作的基本规则,这是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提出的思想。《资本论》是一部批判分析资本主义的政治经济学著作,《资本论》发现资本主义生产处于无政府状态,生产力的发展必然与生产关系发生不可调和的矛盾,《资本论》通过对剩余价值这个资本主义核心问题的分析,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矛盾及其发展的历史趋势,资本主义制度只是与生产力发展的一定阶段相适应的特殊历史性的制度,它必将随着生产社会化的进一步发展而趋于灭亡。马克思在《资本论》中科学剖析资本主义的同时,提出社会主义经济是有计划按比例发展的。第二,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建立的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实行的是计划经济。1949年10月1日成立的新中国的经济,是按照马克思所说的“有计划按比例”运行的。当时苏联和中国这样做是完全正确的,但是不足之处在于:没有根据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经验和生产力发展的实际状况,对马克思提出的社会主义经济有计划按比例的原理加以发展,这就导致苏联与中国的经济社会出现主要缺点:只有“有计划按比例”这一条,没有市场调节这一条。第三,社会主义国家必须有两种经济:计划经济部分和市场调节部分,计划经济部分是基本的主要的,市场调节部分是从属的次要的,而又是必需的。第四,忽视市场调节的后果,是对价值规律的忽视,思想上没有“利润”概念。第五,我国社会经济的主要特点是12亿人口,8亿是农民,农村人口占80%,而且人口多,耕地少。“农轻重”的排列,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第六,在今后经济调整和体制改革中,计划与市场这两种经济比例的调整将是主要的。陈云关于计划与市场关系的思想受到邓小平等中央领导人的高度重视,对当时正在进行的经济体制改革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1979年3月14日,陈云、李先念两人联名致信中共中央,在信中他们提出用两三年时间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整的任务:一是前进的步子要稳,不要再折腾,必须避免反复和出现大的“马鞍形”;二是从长期来看,国民经济能做到按比例发展就是最快的速度;三是现在的国民经济没有综合平衡,比例失调的情况相当严重;四是要有两三年的调整时期,才能把各方面的比例失调情况大体上调整过来。中央根据陈云、李先念的建议,确定了调整国民经济的方针,为实现四个现代化奠定了更加稳固的基础,同时决定成立国务院财政经济委员会,由陈云、李先念负责,统一管理全国的经济工作和调整工作。美国学者评价陈云,“因为首倡利用市场补充计划而载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史册上,他的这些观点是中国所有改革的起点。”

陈云研读学习《资本论》,可以说是伴随他一生的。在延安时读,在南昌时读,并具有如下特点:第一,聚焦文本,下功夫学习《资本论》原著。第二,联系马克思其他著作和解读《资本论》的相关著作学习,马克思前期的著作主要包括《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德意志意识形态》《共产党宣言》等,都从某种程度和意义上呈现《资本论》的相关思想。第三,多次研读,勤于学习,做好读书笔记。像《资本论》这样内容丰富、内涵又很深厚的著作不可能一次读完,要做好读书笔记,以备再次阅读,温故而知新。最后,读《资本论》要联系实际。陈云强调“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这是他學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认识和实践经验的总结,也是他认为达到实事求是的方法。陈云根据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提出的社会总资本再生产基本原理,提出了国民经济按比例发展和综合平衡思想,提出了认识与处理计划和市场相互关系的思想,这些观点对我国经济建设和经济改革起了重要的指导与推动作用。陈云读《资本论》是他学习马克思主义的代表性例证,通过他读《资本论》的经历,我们可以看到他学习马列经典著作的态度与方法,对今天我们党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坚定理想信念,有重要的指导与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  资本论: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711.

[2]  《陈云与新中国经济建设》编辑组.陈云与新中国经济建设[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1:2.

[3]  陈云文集:第3卷[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408.

[责任编辑 毛 羽]

猜你喜欢
资本论陈云市场
我与《资本论》的故事
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剥削的两重批判——基于《资本论》第一卷的思考
哲学评论(2021年2期)2021-08-22 01:56:10
道德资本论的双重误读
My plan for new term
向陈云学习锤炼“笔力”
浅谈房产测绘中的质量控制要点与体会
科技视界(2016年21期)2016-10-17 19:21:38
手机报面临的发展困境及纾解之道
新闻世界(2016年10期)2016-10-11 20:19:04
“AutoForm金属板料成形仿真软件”市场在中国的开拓及本土化发展
科技视界(2016年20期)2016-09-29 14:04:27
TransitivityandCharacterization:AnalysisonDickinTenderisTheNight
“疯狂老师”的新资本论
创业家(2015年5期)2015-02-27 07:5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