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红雨,邹燕子
(苏州高新区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江苏 苏州 215129)
对重症患者进行治疗时,准确地判断其容量状态及容量反应性有助于临床医生为其制定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近几年,医学超声技术不断发展和完善,该技术在临床上得到广泛的应用。使用超声技术辅助诊治疾病不会对患者造成创伤,费用较低,可重复操作,患者的接受度较高。使用超声技术检测重症患者的下腔静脉塌陷指数有助于临床医生了解其容量反应性。但该方法不适用于进行腹部手术及存在腹腔胀气症状的患者。锁骨下静脉的位置固定,血流情况不易受胀气等病症的影响,其塌陷指数与下腔静脉塌陷指数一样会随着心肺交互的情况发生改变[1]。本文主要是探讨锁骨下静脉塌陷指数与下腔静脉塌陷指数的相关性。
本文的研究对象为2019年1月至2020年5月期间苏州高新区人民医院收治的46例重症患者。研究对象的纳入标准为:1)病情较重,收入重症医学科。2)患者或其监护人同意参与本次研究。3)临床资料完整。研究对象的排除标准为:1)中途退出本次研究。2)合并免疫功能障碍或造血功能障碍。本次研究经该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根据患者的状态将其分为休克组和非休克组。休克组中有17例患者,其中有男10例,女7例;其年龄为23~62岁,平均年龄为(42.53±2.09)岁。非休克组中有29例患者,其中有男18例,女11例;其年龄为21~61岁,平均年龄为(41.96±2.11)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相比,P>0.05。
使用索诺声便携式M-Turbo系统彩色超声机对两组患者进行超声检查,方法是:协助患者取仰卧位。将超声探头放在患者的剑突下,观察其下腔静脉长轴的切面。在距离肝静脉与下腔静脉交汇的1 cm处测量下腔静脉呼气时的最大直径及吸气时的最小直径。计算下腔静脉塌陷指数。下腔静脉塌陷指数=(呼气时的最大直径-吸气时的最小直径)/呼气时的最大直径。将超声探头放在患者右侧的锁骨处,观察其锁骨下静脉的切面。测量锁骨下静脉呼气时的最大直径及吸气时的最小直径。计算锁骨下静脉塌陷指数。锁骨下静脉塌陷指数=(呼气时的最大直径-吸气时的最小直径)/呼气时的最大直径。
对本次研究中的数据均采用SPSS 23.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²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采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法分析锁骨下静脉塌陷指数与下腔静脉塌陷指数指数的相关性,以OR>1为存在相关性。
休克组患者下腔静脉吸气时的最小直径小于非休克组患者,其下腔静脉塌陷指数高于非休克组患者,P<0.05。两组患者下腔静脉呼气时的最大直径相比,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下腔静脉呼气时的最大直径、吸气时的最小直径及塌陷指数(±s)
表1 两组患者下腔静脉呼气时的最大直径、吸气时的最小直径及塌陷指数(±s)
组别 例数 呼气时的最大直径(cm)吸气时的最小直径(cm) 塌陷指数非休克组29 1.62±0.33 0.98±0.19 0.40±0.08休克组 17 1.59±0.35 0.77±0.04 0.52±0.14 t值 0.958 6.529 3.277 P值 0.541 0.001 0.009
休克组患者锁骨下静脉呼气时的最大直径及吸气时的最小直径均小于非休克组患者,其锁骨下静脉塌陷指数高于非休克组患者,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锁骨下静脉呼气时的最大直径、吸气时的最小直径及塌陷指数(cm,±s)
表2 两组患者锁骨下静脉呼气时的最大直径、吸气时的最小直径及塌陷指数(cm,±s)
组别 例数 呼气时的最大直径(cm)吸气时的最小直径(cm) 塌陷指数非休克组29 0.81±0.19 0.49±0.08 0.39±0.12休克组 17 0.67±0.46 0.33±0.11 0.51±0.17 t值 4.196 8.332 5.137 P值 0.016 0.033 0.001
两组患者锁骨下静脉塌陷指数与下腔静脉塌陷指数呈正相关性,OR>1,β=0.015,SE=1.352。
大部分重症患者均存在血流动力学指标不稳定的情况。临床上主要对血流动力学指标不稳定的患者进行容量复苏[2]。但只有少部分的重症患者可通过进行容量复苏来增加其心排血量,改善其临床症状。对无容量反应性的患者进行容量复苏会给其心脏造成巨大的负担,不仅不能增加其心排血量,还有可能引发不同程度的缺氧、缺血症状。因此,对重症患者进行治疗时,需要选择一种客观、有效的方式来判定其血容量,作为对其进行容量复苏的依据。使用有创监测法监测患者血容量的准确性较高,但会对其造成创伤,增加其机体的负担,甚至引发多种并发症[3]。监测人体血运状态的理想方法应包括无创、廉价、可提供详细的信息、结果不会因操作者的不同而出现明显的差异等特点。超声技术是临床上最常用的一种影像学诊疗技术。使用超声技术诊治疾病具有无创、操作简单及可重复性高等优点[4]。有学者认为,使用超声技术监测重症患者下腔静脉的呼吸变异率有助于临床医生了解其容量反应性,且不会使其因容量负荷变化而发生并发症。呼吸变异率包括下腔静脉膨胀指数及下腔静脉塌陷指数等。
本次研究的结果显示,休克组患者的下腔静脉塌陷指数高于非休克组患者,P<0.05。这是因为,下腔静脉塌陷指数受心肺交互情况的影响。对拥有自主呼吸能力的患者来说,在一个正常的呼吸周期下,其吸气时胸腔内的压力下降,下腔静脉会随之变窄,静脉回流量明显增加;而在其呼吸时,其胸腔内的压力增加,下腔静脉随之变宽,静脉回流量会明显减少[5]。休克患者的有效血容量明显不足,其循环血容量指标会发生改变,其下腔静脉回心血流量会在胸腔压力的作用下发生非常明显的变化,即呼气时最大直径与吸气时最小直径的差变大,因此其下腔静脉塌陷指数较高。血容量严重不足的患者无论是在呼气时还是在吸气时,其下腔静脉均处于类似闭合的状态,即出现“眯眼征”。在对重症患者进行超声检查时,若发现其出现眯眼征,应立即采取辅助检查方法确认其是否发生严重的血容量不足,并对其进行对症处理。
虽然根据重症患者下腔静脉塌陷指数判定其容量反应性的敏感度较高。但使用超声技术监测重症患者下腔静脉塌陷指数的准确性会受到其体型、腹内压力及是否进行腹部手术等因素的影响。锁骨下静脉的位置固定,血流情况不易受胀气等病症的影响,其塌陷指数与下腔静脉塌陷指数一样会随着心肺交互的情况发生改变。笔者认为,可以将检测锁骨下静脉塌陷指数作为评估重症患者血容量的新方向。本次研究的结果显示,两组患者锁骨下静脉塌陷指数与下腔静脉塌陷指数呈正相关性,OR>1。这说明,监测重症患者的锁骨下静脉塌陷指数有助于评估其容量反应性,判定其血容量。需要注意的是,使用该方法判定重症患者的容量反应性和血容量前,应对超声机的操作人员、超声图判读人员及相关的医护人员进行培训,防止因人为因素影响监测的结果[6]。
综上所述,重症患者锁骨下静脉塌陷指数与下腔静脉塌陷指数呈正相关性。临床医生可利用超声技术计算重症患者的锁骨下静脉塌陷指数,以便评估其血容量。休克患者锁骨下静脉塌陷指数及下腔静脉塌陷指数均比非休克患者高。临床医生应高度警惕休克患者发生血容量不足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