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频超声与CT联合诊断PTC及其颈部淋巴结转移的临床意义

2021-05-28 07:16:16湖南省永州市第三医院425000熊礼照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21年9期
关键词:附表颈部结节

湖南省永州市第三医院(425000)熊礼照

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为临床常见甲状腺肿瘤性疾病,占甲状腺癌的85%,恶性程度较低,早期主要临床表现为颈部无痛肿块,随着肿块体积增长,可出现吞咽困难、声音嘶哑等症状,且病灶可经腺内淋巴管扩散至腺体其他部位,同时可伴颈部淋巴结转移,严重影响患者生理功能,因此需实施手术治疗[1]。为保证手术安全性、降低术中不确定风险,需在术前进行影像学检查以确定手术治疗方案。高频超声、CT均为该病主要诊断方式,通过评估肿瘤血流状态、观察肿瘤形态等方式进行PTC及淋巴结转移诊断[2]。相关研究表示[3],在对PTC及其淋巴结转移诊断中,应用高频超声+CT联合诊断,可提升诊断准确性。为此,本次研究选94例疑似PTC患者为研究对象,均实施高频超声、CT诊断,判断两者单独及联合诊断对PTC及其颈部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我院2016年8月~2020年5月期间94例疑似PTC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34例、女性60例,年龄40~78岁,平均(58.61±5.30)岁。所有患者对本次研究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1.2.1 影像学检查方法 高频超声检查:①仪器:美国GE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型号为LOGIQ E9;②参数:探头频率为6~15MHz;③扫描方法:患者仰卧位,颈部尽量垫高,保持头部后仰,暴露头颈部,常规扫描患者甲状腺双侧叶及峡部,观察颈部结节情况(结节大小、形态、边界、内部回声、病灶边缘、是否存在颈部淋巴结肿大等),并利用血流成像技术观察病灶血供。

CT检查:①仪器:日本东芝80排螺旋CT,型号为Aqullion PRIME;②参数:层厚5mm、层间距5mm,螺距1mm;③扫描办法:患者仰卧位,颈部尽量垫高,保持头部后仰,暴露头颈部;扫描范围为舌骨至主动脉弓上缘;④双期增强扫描:静脉注射80~100mL碘海醇(剂量标准为1.5~2mL/kg,注射速度为3mm/s)进行双期增强扫描,动静脉延迟期分别为20s、60s,对病灶进行薄层扫描(2mm),并将图像传送至影像工作站。

1.2.2 统计评估方法 病理科医师依据取材结果识别标本,获取淋巴结并进行观察分析,报告检验中淋巴结数量及淋巴结转移分布区域。所有影像资料均由2名经验丰富影像学医师共同阅片,取一致性意见,若出现分歧,则邀请第3名医师参与,取最终统一意见。

1.3 观察指标 (1)比较高频超声、CT单独及联合诊断对PTC患者诊断准确率[4]:①高频超声:低回声结节,内部回声不均匀或均匀,形态不规则,边缘不清晰,未见晕环及包膜,纵横比>1,结节内出现砂粒体样微小钙化灶,周围组织侵犯;结节内部丰富血流信号,且为高速动脉型血流信号;②CT:结节边缘不清,形态不规则,结节内部砂粒样钙化,结节不均匀强化,强化环不完整,囊内乳头状结节及囊壁结节,周围脂肪间隙不清或消失,侵犯周围组织。(2)比较高频超声、CT单独及联合诊断对PTC患者转移淋巴结诊断准确率[4]:①高频超声:淋巴结髓质结构消失,淋巴门结构破坏,纵横比<2,淋巴结周围不规则,周围包膜不清晰或存在切迹,淋巴结内部血流丰富,多普勒血流速度及指数均较正常或反应增生性淋巴结高;②CT:淋巴结囊性变,内部见细小颗粒性钙化,边缘强化;所检淋巴结未及以上标准时,颌下、颏下淋巴结最大横径>10mm,气管食管沟淋巴结>5mm,其他区域淋巴结最大横径>8mm,也视为淋巴结转移。(3)比较高频超声、CT单独及联合诊断对PTC患者淋巴结转移区域符合率。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统计计算软件为SPSS25.0。以(%)表示计数资料,χ2检验;P<0.05提示数据比较差异显著。

2 结果

2.1 PTC诊断准确率 经手术病理检查,94例患者中,91例确诊为阳性,3例为阴性;高频超声PTC诊断准确率、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89.25%、89.01%、66.67%(见附表1);CT诊断准确率、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90.32%、90.11%、66.67%(见附表2);高频超声+CT诊断准确率、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98.92%、97.80%、100.00%(见附表3);高频超声、CT诊断准确率相近,未见显著差异(χ2=0.054,P=0.817>0.05),但均较高频超声+CT低,差异显著(χ2=6.694、5.697,P=0.010、0.017<0.05)。

附表1 高频超声诊断结果

附表2 CT诊断结果

附表3 高频超声+CT诊断结果

2.2 PTC颈部淋巴结转移诊断准确率 经手术淋巴结清扫诊断,确诊81例患者出现淋巴结转移,其中49例颈中央区转移、32例颈侧区转移;在颈中央区诊断中,高频超声诊断准确率为79.59%,与CT诊断准确率(81.63%)相近,未见显著差异(χ2=0.065,P=0.798>0.05),但均较高频超声+CT准确率(95.92%)低,差异显著(χ2=6.078、5.018,P=0.014、0.025<0.05);在对颈侧区诊断中,三种诊断方式准确率相近,未见显著差异(χ2=0.350、0.000,P=0.554、1.000>0.05);经高频超声诊断准确率为85.19%,与CT诊断87.65%相近,未见显著差异(χ2=0.210,P=0.646>0.05),但均较高频超声+CT诊断的96.30%低,差异显著(χ2=5.951、4.098,P=0.015、0.043<0.05)。

3 讨论

甲状腺乳头状癌为甲状腺恶性肿瘤中常见病理类型,具有分化程度高、肿瘤生长缓慢、淋巴结转移率高等特点,预后较好,且术前准确诊断检查有助于提升手术治疗效果,对改善预后,提升患者生存质量具有积极意义。目前在对甲状腺乳头状癌临床诊断中,超声、CT检查均为常见诊断方式。其中超声检查具重复性好、价格便宜、操作方便等优点,为目前甲状腺疾病首选诊断方式,其中高频超声在甲状腺癌中诊断效果理想,可通过辨别肿瘤边界、回声、结节性态、观察结节内血流状态以进行甲状腺结节良恶性质诊断[5]。但在临床诊断中存在一定局限性,如在对多发性甲状腺肿块诊断中,因部分直径在1cm以下恶性结节多表现为规则形态、边界清晰、实性低回声、内部及周围血流信号不丰富,易被误诊为良性结节,或部分甲状腺良性结节可能存在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内部血流信号丰富等特点(特腺瘤、结节性甲状腺肿),可影响诊断准确性;同时在组织较多、遇到骨骼、金属、钙化等时可能会出现声影,影响图像分辨率,增加误诊、漏诊发生率。

CT在甲状腺疾病诊断中,可较好地克服高频超声局限性;同时在其诊断中,因甲状腺内碘含量较高,甲状腺表面有完整双层被膜,且血运丰富,在CT诊断中可清晰观察到甲状腺与周围肌肉、脂肪回声密度差异性,对甲状腺内部病变情况观察更为清晰;当甲状腺局部病变时,其细胞结构被破坏,碘含量发生变化,表现出局部低密度区,可提升甲状腺腺体内病灶辨认能力,空间分辨率更为理想,对提升甲状腺疾病诊断检出率具积极意义[6]。但此种诊断方式对甲状腺内占位病变位置、大小、数目方面诊断存在一定局限性。

本次研究中,对疑似PTC患者进行高频超声、CT联合诊断,结果发现联合诊断后准确率显著提升,且对转移淋巴结诊断准确率提升,考虑原因为,在诊断中,超声对病灶实性、混合性、囊性诊断敏感性理想,同时可对甲状腺病灶及颈部淋巴结大小、数目、边界、内部回声、血流等情况准确显示;CT诊断空间分辨率更为理想,可结合多平面重建更加直观、清晰地显示甲状腺正常组织及病灶之间关系,并且可通过对比剂加强对比清晰度,两者联合应用后能够互相弥补单一诊断缺陷,提升PTC及其淋巴结转移诊断准确率,对明确患者病情特征并制定针对性手术治疗方案、降低术中不确定手术风险具有积极意义。相关研究显示[7],CT诊断与高频超声相比,能够提升直径≤1.0cm病灶诊断检出率,但在对淋巴结转移诊断中,两种诊断方式未见显著差异,而在联合诊断后,可提升病灶及淋巴结转移检出率,考虑原因与联合诊断后病灶情况及空间分辨率更为清晰相关。王进[8]在对68例初治PTC患者研究中发现,应用超声+增强CT诊断可提升诊断准确性,与本次研究结果一致。

综上所述,在对甲状腺乳头状癌及其淋巴结转移诊断中,CT与高频超声单独诊断准确率相近,两者联合诊断后可充分发挥两者优势,进一步提升诊断准确率,对提升手术方案制定准确性、改善预后具有积极意义。

猜你喜欢
附表颈部结节
居家运动——颈部练习(初级篇)
中老年保健(2022年5期)2022-08-24 02:36:20
居家运动——颈部练习(中级篇)
中老年保健(2022年6期)2022-08-19 01:42:38
改良颈部重要外敷方法
安徽医学(2022年5期)2022-05-21 11:21:32
附表
岩石学报(2021年9期)2021-10-29 10:22:22
肺结节,不纠结
中老年保健(2021年6期)2021-08-24 06:53:54
发现肺结节需要做PET/CT吗?
中老年保健(2021年9期)2021-08-24 03:50:24
从气、虚、痰、瘀辨治肺结节术后咳嗽
附表
地球学报(2021年1期)2021-01-26 07:59:12
体检查出肺结节,我该怎么办
附表3 湖南省2018年饲料添加剂、添加剂预混合饲料产品批准文号名单(二)
湖南饲料(2018年3期)2018-07-03 06:1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