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地奈德联合异丙托溴铵雾化吸入治疗婴幼儿病毒性肺炎的疗效及对免疫球蛋白、SAA、CRP、PCT水平的影响

2021-05-26 03:42:40廖加鑫苏丽珊林伟淳
海南医学 2021年9期
关键词:异丙托溴铵布地病毒性

廖加鑫,苏丽珊,林伟淳

汕头市第二人民医院儿科,广东 汕头 515000

病毒性肺炎是临床上常见的呼吸道系统疾病,主要是由于上呼吸病毒感染后随之向下蔓延的一种肺部炎症,在急性呼吸道感染疾病中所占比例高达90%[1]。婴幼儿由于抵抗力低下等因素,极易遭受到病毒感染,诱发病毒性肺炎,从而导致患儿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严重者甚至可继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2-3]。目前针对该病的治疗通常采取对症治疗,包括抗病毒、保持呼吸道通畅、积极清除上呼吸道分泌物等。布地奈德属于一种糖皮质激素,具有高效的局部抗炎效果,有助于加强支气管平滑肌细胞的稳定性[4]。异丙托溴铵是一种支气管扩张药物,可缓解平滑肌痉挛,促进呼吸道通畅[5]。本研究将布地奈德联合异丙托溴铵雾化吸入用于治疗婴幼儿病毒性肺炎,旨在探讨其联合应用的治疗效果及对患儿免疫球蛋白、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9 年7 月至2020年10 月汕头市第二人民医院儿科收治的53 例病毒性肺炎患儿的临床资料。纳入标准:①符合病毒性肺炎诊断标准[6],具有发热、呼吸困难、咳嗽等临床症状,通过实验室检查、肺啰音检查等确诊;②经病毒分离培养检查证实病毒感染;③年龄1个月~3岁;④发病至治疗时间≤48 h;⑤临床资料完整者。排除标准:①由于细菌、支原体所致的感染者;②多重病毒感染者;③已出现重症肺炎者;④合并急性支气管、气管炎症者;⑤合并呼吸系统疾病、支气管异物者;⑥合并心功能障碍、血液系统疾病或者其余躯体功能严重障碍者。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分组,其中在常规治疗措施上使用重组人干扰素α1b 治疗的25 例患儿纳入对照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布地奈德和异丙托溴铵雾化吸入治疗的28 例患儿纳入观察组。两组患儿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的基线资料比较[±s,例(%)]

表1 两组患儿的基线资料比较[±s,例(%)]

组别例数年龄(岁)性别体质量(kg)发病至入院时间(h)病情程度男女观察组对照组χ2/t值P值28 25 1.94±0.59 1.89±0.65 0.294 0.770 16(57.14)15(60.00)12(42.86)10(40.00)15.84±3.17 15.70±3.63 0.150 0.881 28.64±7.61 28.30±8.91 0.150 0.881轻度10(35.71)11(44.00)中度18(64.29)14(56.00)0.044 0.833 0.379 0.538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儿均进行病毒性肺炎的常规治疗措施,包括退热、保持呼吸道通畅、纠正酸碱失衡、电解质紊乱等,必要时给予吸氧。对照组患儿使用重组人干扰素α1b (规格30 μg:1 mL,厂家:北京三元基因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S20010007)治疗,剂量每天1~2 μg/kg,分2 次给药,持续治疗7 d。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布地奈德(规格2 mL:1 mg,厂家:AstraZeneca Pty Ltd,批准文号H20140475)以及异丙托溴铵(规格2.5 mL,厂家:法国Laboratoire Unither,国药准字H20150173)雾化吸入治疗,吸入方式选择空气压缩雾化泵,吸入剂量根据患儿不同体质量调整,吸入次数和时间根据病情予以调整,2~4次/d,每次5~10 min。持续治疗7 d。

1.3 观察指标与评价方法 (1)比较两组患儿治疗7 d后的临床疗效。疗效评定标准参照文献[7]:治愈:体温正常,呼吸困难、咳嗽等症状消失,经检查无肺部湿啰音;有效:体温正常,呼吸困难、咳嗽等症状得到明显改善,经检查肺部湿啰音情况较治疗前有所减少;无效:上述症状、体征等检查和治疗前相比,改善情况不明显,甚至病情严重;总有效率=(治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2)比较两组患儿症状消失时间。记录两组患儿的退热时间及呼吸困难、咳嗽、肺啰音消失时间。(3)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免疫球蛋白水平及血清SAA、CRP、PCT 水平。免疫球蛋白、SAA、CRP、PCT:采集两组患儿治疗前及治疗后7 d时空腹静脉血2 mL,进行离心处理(转速1 000 r/min,时间5 min),收集上层清液,采用免疫散射比浊法检测免疫球蛋白(Ig)G、IgA、IgM、IgE、SAA,试剂盒由上海一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所提供,CRP检测采用速率散射比浊法,试剂盒购于美国贝克曼公司,PCT则采用化学发光法予以检测(罗氏全自动电化学法免疫分析仪CobasE 601型)。(4)比较两组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8.0 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2.8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76,P=0.044<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比较(例)

2.2 两组患儿的症状消失时间比较 观察组患儿的退热时间以及呼吸困难、咳嗽、肺啰音消失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3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免疫球蛋白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儿的各项免疫球蛋白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后的IgG、IgA、IgM均明显升高,IgE明显降低,且观察组IgG、IgA、IgM 均明显高于对照组,IgE 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2.4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血清SAA、CRP、PCT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儿的血清SAA、CRP、PCT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后的血清SAA、CRP、PCT 水平明显降低,且观察组血清SAA、CRP、PCT 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3 两组患儿症状消失时间比较(±s,d)

表3 两组患儿症状消失时间比较(±s,d)

组别观察组对照组t值P值例数28 25退热时间2.89±0.40 3.47±0.49 4.741 0.001呼吸困难消失时间2.18±0.33 2.79±0.42 5.911 0.001咳嗽消失时间4.59±0.67 5.82±0.60 7.006 0.001肺啰音消失时间5.85±0.60 6.72±0.75 4.686 0.001

表4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免疫球蛋白水平比较(±s,g/L)

表4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免疫球蛋白水平比较(±s,g/L)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aP<0.05。

组别例数IgGIgAIgMIgE观察组对照组t值P值28 25治疗前6.27±1.48 6.35±1.37 0.203 0.840治疗后8.03±1.19a 7.15±1.20a 2.677 0.010治疗前0.69±0.10 0.66±0.17 0.793 0.431治疗后0.94±0.14a 0.81±0.10a 3.847 0.001治疗前0.97±0.13 0.96±0.18 0.234 0.816治疗后1.46±0.20a 1.20±0.15a 5.302 0.001治疗前0.21±0.04 0.20±0.07 0.647 0.520治疗后0.09±0.02a 0.13±0.03a 5.767 0.001

表5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血清SAA、CRP、PCT水平比较(±s)

表5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血清SAA、CRP、PCT水平比较(±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aP<0.05。

组别例数SAA(mg/L)CRP(mg/L)PCT(μg/L)观察组对照组t值P值28 25治疗前85.25±8.60 83.96±9.22 0.527 0.601治疗后23.45±3.02a 40.18±3.47a 18.768 0.001治疗前14.92±2.75 15.06±2.18 0.204 0.839治疗后3.61±0.45a 6.74±0.70a 19.572 0.001治疗前0.34±0.08 0.35±0.07 0.482 0.632治疗后0.11±0.02a 0.17±0.03a 8.651 0.001

2.5 两组患儿的不良反应比较 两组患儿治疗期间的腹泻、恶心呕吐、声嘶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14,P=0.736>0.05),见表6。

表6 两组患儿的不良反应比较(例)

3 讨论

婴幼儿是病毒性肺炎的易感人群,发病原因主要和免疫功能低下、患儿肺部功能尚未发育完善等因素相关,其发病因素多由于流感和副流感病毒、腺病毒、合胞病毒等感染所致,可造成气道上皮及黏膜损伤,并削弱呼吸道防御功能,从而诱发肺炎[8-9]。

抗病毒治疗是婴幼儿病毒性肺炎的重要环节,其中干扰素-α1b是较为常用的药物类型,主要通过诱导细胞产生抗病毒蛋白和激活细胞免疫,从而发挥抗病毒效果;通过给予外源性干扰素-α1b有助于提高机体干扰素水平,增强机体组织细胞产生抗病毒蛋白的能力和免疫细胞清除病毒的能力。大量儿科临床用药经验和多中心研究资料表明,通过肌肉注射和呼吸道雾化吸入等途径给予干扰素-α1b 对儿童病毒感染的治疗有重要作用[10]。但也有报道显示,在病毒性肺炎患儿的治疗中,除抗病毒治疗外,联合抑制局部炎症反应、改善平滑肌痉挛、促进呼吸道通畅等对症治疗也具有重要作用[11]。布地奈德是一种糖皮质激素,是较多呼吸道疾病的常用治疗药物,其和机体具有高度的脂溶性,通过雾化吸入的方式可直接在气道黏膜中发挥作用,从而产生较好的抗炎效果。异丙托溴铵属于支气管扩张药物,对支气管平滑肌的M受体具有较强的选择性,可有效促进支气管平滑肌松弛,改善喘息、支气管痉挛等症状。有研究将布地奈德联合异丙托溴铵用支气管肺炎患儿的治疗中显示,其可迅速缓解患儿临床症状,并积极促进肺损伤修复,效果明显[12]。

免疫球蛋白是反映体液免疫活性的重要指标,而体液免疫障碍是造成呼吸道感染的常见因素。有报道指出,在病毒性感染患儿的感染早期时即有体液免疫紊乱的情况,对体液免疫指标的监测在了解病情、指导治疗方面有积极意义[13-14]。SAA和CRP均是由肝脏分泌,两者在感染过程中具有相似的初始动力学,当机体遭受到感染后,其可出现大量释放,并增加白细胞吞噬能力,导致机体处于炎症状态,加重组织损伤。PCT 是血液中的一类长存蛋白,在感染的刺激下,脂多糖等物质会对甲状腺神经内分泌C细胞分泌PCT的功能产生诱导作用,导致PCT在血液中大量释放。已有研究显示,SAA、CRP、PCT 水平在鉴别婴幼儿病毒感染及细菌感染等疾病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15]。

本研究结果显示,布地奈德联合异丙托溴铵治疗的患儿在IgG、IgA、IgM、IgE、SAA、CRP、PCT 水平的改善程度上效果更明显,且退热时间以及呼吸困难、咳嗽、肺啰音消失时间均更短,临床疗效总有效率高达92.86%,显示出该方案在治疗婴幼儿病毒性肺炎中效果更令人满意。其具体作用机制分析如下:①异丙托溴铵可直接作用于小气道,发挥舒张支气管作用,加强黏液纤毛的清除功能,且吸入后作用时间可维持4~6 h,不仅可有效缓解平滑肌痉挛,也有助于进一步早期改善呼吸困难、咳嗽等临床症状,进一步促进病毒性肺炎患儿的病情恢复;②布地奈德具有明显的局部抗炎效果,可抑制气道炎症细胞的聚集、迁移及活化过程,且异丙托溴铵对肥大细胞释放炎症介质的能力也具有抑制作用,两者联合发挥相互协同作用,更有助于消除机体炎症反应;③在有效抑制机体炎性过程后,也可帮助机体体液免疫功能的恢复,从而改善IgG、IgA、IgM、IgE 的表达,而体液免疫功能的恢复也可加强机体的抗病毒能力,从而促进病情早期恢复。且本研究结果也显示,联合用药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也并未明显增加,显示出该方案在婴幼儿的应用中具有较好的安全性。但本研究的样本量过少,且回顾性分析可能造成部分结果偏倚,今后也将持续开展大样本量的前瞻性研究以验证本结论。

综上所述,布地奈德联合异丙托溴铵雾化吸入治疗婴幼儿病毒性肺炎效果显著,其可有效改善血清免疫球蛋白、SAA、CRP、PCT 表达水平,促进疾病恢复,且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异丙托溴铵布地病毒性
牛病毒性腹泻病特征、诊断与防治研究
湖南饲料(2021年4期)2021-10-13 07:32:40
2030消除病毒性肝炎:未来10年该怎么做?
肝博士(2021年1期)2021-03-29 02:31:58
布地奈德及特布他林联合异丙托溴铵治疗老年慢阻肺的临床效果
清热利湿法联合中医辨证施护治疗病毒性心肌炎
如何防治子猪病毒性腹泻
湖南农业(2017年1期)2017-03-20 14:04:43
布地奈德雾化吸入对撤机后咽喉疼痛缓解作用的观察
淮海医药(2015年1期)2016-01-12 04:33:08
持续静滴氨茶碱联合异丙托溴铵治疗COPD急性加重期的临床疗效分析
中外医疗(2015年16期)2016-01-04 06:51:44
吸入沙丁胺醇、异丙托溴铵气雾剂治疗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观察
布地奈德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的效果观察
布地奈德结合综合护理治疗支气管哮喘32例
中国药业(2014年21期)2014-05-26 08:56: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