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胜撼
【摘 要】对于高职自动化类专业而言,专业实践教学是非常重要的教学环节,随着广西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产业智能制造不断升级,现有的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存在的问题日益凸显,明显不能适应企业对人才培养质量的要求,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和重构迫在眉睫。
【关键词】广西 高职 自动化类专业 实践教学体系 构建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1.12.182
在高等职业迅猛发展的浪潮中,广西高职教育紧跟时代步伐,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广西高职教育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广西高职自动化类专业,在服务广西工业高质量发展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随着广西工业经济快速发展,对自动化类高技能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广西很多高职院校都开设了自动化类专业,随着经济的发展,尤其是智能制造技术的快速发展,反映出自动化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没有与时俱进,课程改革与建设力度不够,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陈旧,高职自动化类人才培养质量与经济社会对自动化类人才的需求存在较大的差距。
为了掌握广西高职院校自动化类专业开展实践教学的现状,以及企业对人才培养质量的评价,笔者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对广西地区开设有自动化类专业的高职院校教师、毕业生,以及广东和广西的部分制造业企业进行了调查,重点了解自动化类专业实践教学的内容、方式方法、存在的问题及企业对自动化类专业人才的需求状况。根据调查结果反馈,现有的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对自动化类专业人才培养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在专业实际教学环节,存在的问题依然不容忽视。
一、广西高职院校自动化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存在的问题
(一)实践教学环节设计缺乏系统性和实用性
目前对于很多高职院校而言,特别是近几年扩招以后,自动化类专业的在校生人数普遍是比较多的,很多学校存在实践教学体系因为师资不够、实践教学设备和场地等不足的情况,导致部分实践课程出现“因人而设”或“因设备而设” 的现象,实践教学内容远远不能适应企业生产实际的需要。在很多情况下,在实践教学环节,没有进行系统设计,呈现零乱、碎片化状态,有的即使从系统性上进行了整体设计,但没有体现高职院校办学特性,没有结合学校自身的办学资源、生源质量、师资力量、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等实际情况,培养目标不明确,并且很多时候都没有实际有效执行,导致所培养的学生普遍存在知识结构缺陷、工程实践能力不强、解决问题能力较差的情况,不能很好地适应社会与企业发展的需要。
(二)实践教学设施设备和资金投入不够
对于自动化类专业,良好的教学设备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有效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主能动性,提高学习兴趣氛围,营造出良好的学习环境,从而形成良性发展。但是部分高职学校由于资金有限,导致对实践教学的设备实施投入不足,很多时候都是几个学生共同使用一台设备,而且很多设备已经陈旧过时,与企业实际需求严重脱节,同时师资也不能很好地满足实践教学的要求,这些都不同程度地影响了学生的学习质量,达不到应有实践教学的目的,导致学生岗位适应能力较差, 职业发展后继乏力。在实际工作中,缺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能很好地适应实际工作的要求。
(三)校内实践教学缺乏创新性
目前高职院校现有校内实践教学主要包括实验、实训和课程设计,根据调查反馈的情况来看,很多职业院校的校内实践教学还是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片面地将其定位为学生操作技能的提升,教学内容比较陈旧,实验课大部分都是验证性实验,学生照葫芦画瓢完成即可,在单一化的技能教学中制约学生的潜能挖掘与全面发展;有的实训和课程设计内容甚至十几年都没有变过,实验、实训和课程设计过程中,没有充分引导和帮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不能有效激发、培养学生的创能思维和创新意识,导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出现消极懈怠的情绪。
(四)实践教学环节开展不完整
由于本身区域经济的原因,目前广西大部分高职院校的实践教学主要包括校内实验实训和顶岗实习。跟岗实习作为职业学校实践教学内容的必要环节,其顺利开展有助于學生更多地了解企业和社会对本专业人才的需求,从而进一步树立专业兴趣,明确学习目标,但是因为客观原因的影响,很多高职院校的认知实习和跟岗实习环节基本不开展。对于已经开展的顶岗实习环节,大部分学校对学生实习内容、实习过程、实习效果等缺乏有效的监督,与企业之间的联系不够密切,信息沟通不够及时,大部分学生参加顶岗实习只是为了能够顺利拿到毕业证。
(五)实践教学在校企共建、资源共享方面探索不够
目前,高职院校虽然与各大企业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但是在专业实训上缺乏战略性的思维模式,没有将专业实训深度融合到实践课程的教学设计中,部分高职院校的专业实训甚至表现出明显的形式化、浮躁、表面的现象,导致社会实践环节的开展丧失其原始意义。社会和企业对高校专业实践的浅层次参与,导致高职院校实践课程体系教学安排与市场对人才专业技能的需求存在错位,不利于高职院校实践课程体系的搭建与社会实践环节对学生职业发展的发挥。
(六)师资队伍缺乏实践经验
目前高职院校很多专业教师都是本科或研究生毕业后直接到高职院校任教,没有企业工作实践经验,他们进入教师队伍后,大多因工作任务繁重,没有时间安排他们进入企业进行必要的实践锻炼,教师自身对自动化行业和相关企业缺乏必要的了解,导致的实践教学过程中,缺少实际案例的应用,不能很好地开拓学生的视野,从而影响教学质量和效果,进而影响学生的专业发展。
二、广西高职院校自动化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措施
根据对广西高职院校存在问题的分析,结合本校实际,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一步完善和构建高职院校自动化类专业实践的教学体系。
(一)调整实践学习管理体系和评价体系,进一步完善管理机制
随着中国智能制造和区域经济的转型升级,对高技能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职院校实践课程体系的构建应进一步着眼于帮助学生全面、可持续发展,不断完善管理体系、评价体系和实践教学管理机制。在自动化类专业的实践教学目标中,要以自动化类专业岗位群职业能力要求为出发点,依据技能教学特点及技能形成规律,使学生掌握以岗位群通用知识和技能为主的基础能力(如电工电子元件的识图能力、常用工量具的使用能力等)以单项技术应用能力及专项技能为主的专项技术能力(如电机及电气控制技术、PLC控制系统安装与运行维护等)和技能综合应用或实际产品制作的综合实践能力(如典型机电一体化设备安装与调试、工业机器人应用与编程实训和考级等)。同时,在人才培养目标的指导下,进一步完善或构建实践教学大纲,根据学校、院系、专业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行之有效的实践教学计划。此外,实践教学计划的具体实施需要多方的努力和监督,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包括教学部门的领导和教师能充分认识实践教学的重要性,从而制定相关制度和措施,保证整个教学活动的完整实施。
(二)调整实践教学目标体系和内容体系,进一步优化实践课程结构
实践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和专业技术技能,让学生获得实践知识,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责任意识,具备从事一定的职业素质和能力。高职自动化类专业在设计实践教学体系时,应结合职业素质教育和高职教育特点,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为出发点,着力培养学生的基本职业素质、就业能力和职业发展能力。
自动化类专业实践内容要适应行业企业的要求,坚持工学结合和产教融合,学生实践学习内容与企业生产实际相结合,探索课堂与实践地点的一体化,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让学生在实践学习过程中,就能接触到本专业、本行业实践课的新技术、新技能。实践课程体系要打破传统的知识系统,以自动化专业(专业群)工作岗位或工作任务组成实践教学模块,构建以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为本位的课程体系。实践课程标准要与职业标准相符,实行“课证”融通,将职业资格的标准与实践教学过程相互融合,实现职业资格证书与学历证书的有效衔接,将基本技能、专业技能和综合应用技能落实到具体的实践教学环节,让学生通过实践教学的训练,掌握系统和完整的技能和技术,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三)调整实践教学保障体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方案确定后,师资队伍是实施的关键和保障。职业院校应加大教师特别是工科类专业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的培训力度,完善教师能力素质结构,认真落实教师下企业实践的制度,确定教师下企业岗位目标,定期安排教师下企业,教师也可根据自身实际,利用周末或寒暑假下企业实践,并把其纳入教师绩效考核和职称评审。提高教师对实践教学的重视程度,在实践教学过程中,采用信息化的教学方式和手段,创新教学内容,把教学内容融入行业企业的新技术、新方法、新理念。优化实践教师队伍结构,加强与企业、行业合作,加大从企业行业引进全职和兼职实践指导教师的力度,保证企业实践指导教师的指导内容和指导时间,企业指导教师共同参与人才培养方案制订,共同开发实践教学内容。
三、结语
通过对高职院校自动化类专业实践教学方法的改革、促进教师实践能力提高等一系列措施,从专业(专业群)工作岗位需要出发,构建与自动化类专业培养目标相适应的实践课程教学体系,为提高学生实践技能搭建良好的平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学习兴趣,有效提高学生综合职业素养,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地方经济发展输送应用型高级技术人才。【广西职业教育第四批专业发展研究基地项目“广西职业教育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发展基地研究”(桂教职成[2019]63号)】
参考文献
[1]田玉.湖南高职院校国际经贸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发展现状及主要障碍因素[J].智库时代,2017,35(03):25-28.
[2]郑长艳,宫绍斌,杨巧红.实训基地建设对“工学结合”实践 教学体系构建的重要性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2014,(31): 11204-11205.
[3]付波.工學结合理念下高职机械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7,4(15):252-253.
[4]王景枝.高职工业过程自动化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20( 11):211-212.
[5]谢利英.我国高职机电类专业实践教学的发展趋势及其设置刍议[J]. 系部皮革,2017(4 ):22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