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院校中外合作对策研究——以济南市中职院校为例

2021-05-24 01:11:18
卷宗 2021年12期
关键词:办学中职院校

雷 蕾

(山东现代学院,山东 济南 250104)

近些年来,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经济的飞速发展,大批量的中高级技能人才越来越被企业所认可。党的十七大中指出社会发展的战略要求“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不仅要求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招生比例要协调发展,在人才培养层面也要平衡发展。然而根据山东招生考试院的统计数据,由于职业院校自身的问题导致的,中职院校招生出现了“进口难”“出口旺”的形势。另一方面,教育部制定了一系列规范性文件,例如《中外合作办学条例》等,他们的相继发布既肯定了中外合作办学的积极作用,又深化了其在培养技能人才方面的优势。在“一带一路”的建设背景下,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越来越被各大院校重视,从本科院校到高职院校都在积极的推动相关项目,然而中职院校却由于自身的原因和特点,缺乏国际化参与融入。本文将以中职院校的现状出发,结合自身的缺陷,以济南市中职院校为例,探索其中外合作的模式。

1 济南中职院校中外合作办学现状

图1 数据来自山东省招生考试院统计

图2 数据来自山东省招生考试院统计

结合山东省职业教育信息平台的相关数据,目前山东省内共有530所职业教育院校,其中有387所中职院校,占所有职业教育院校的73%。自2020年年底,济南市中等职业学校招生数为27145人,其中包括普通中专1912人,成人中专9500人,职业高中8998人,技工学校6755人(图1)。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数达到20528人,在校人数56816人(图2)。所占比重之大,足以见得中职教育在职业教育中的重要地位。截止2020年底,山东职业教育院校已于7个国家地区签订相关合作办学协议,2020年招生人数9030人。关于济南市,共有81所济南职业教育的院校中包括了26所本科院校,20所高职院校和35所中职院校。中职院校所占全市职业教育院校数量的43%。然而,在国家教育部中外合作办学监管平台信息中显示,山东省内审批国家备案的中外合作项目总计72个,其中济南市占总项目的23%,包括7个本科院校主办的项目和10个高职院校主办的项目。济南市中职院校并未参与过中外合作办学的项目当中。因此,分析济南中职院校中外合作办学的情况研究对今后济南职业教育中外合作有积极的作用。

2 中职院校中外办学的区别

中职院校主要包括技工院校,职业中学以及中等专业学校。他们的目标在于贯彻国家教育方针的基础上,不仅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而且以培养职业技能为主,进行职业指导。新时期的职业教育目标不仅要培养技能人才,更要要求人才的国际化。由于中国和国外的中职院校在对接方面、教育体系、师资问题、生源质量、合作方式和管理机制等方面的差异,导致中外合作办学工作在中职层面很难开展。

2.1 对接方面

国内的中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在于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重点在于培养在第一线工作的专门人才和高技能劳动者。我国主要采取“2+1”的方式开展教学工作,两年技能课程,一年的实习,或者“工学交替”的方式进行。然而国外的职业教育教学模式通常有德国的“双元制”模式、澳大利亚的TAFE模式、英国的BTEC模式等[1],主要是以企业为主,由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中国与国外的教学模式差异性导致二者很难在不调整的基础上,大规模的实施良好 对接。

2.2 教育体系

中国的职业教育主要分为高等职业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在培养人才的方面存在层次性和针对性,中职教育针对初级人才和一线人才的培养。然而国外的教育模式分为高等教育与职业教育两种,职业教育为单独教育体系,并且均制定了国际通用的职业资格的标准。各国的职业教育都以本国的经济社会发展为基准,保持着各自的特色。以澳大利亚TAFE的模式为例,澳大利亚的特色职业教育在于不仅专注于培养特定行业的技能人才,并为学生升读高等教育课程做准备。在职业教育与高等教育中做到了学分互认,在高等教育的课程中,根据生的自身的兴趣和未来发展的要求,增设跟职业相关的一系列课程,无缝衔接,结束课程时也可获得相应的职业课程证书。所以,国内的中职教育很难衔接这样的职业教育模式。

2.3 师资问题

中职院校的师资普遍存在学历层次缺乏高精尖,师资严重不足的情况。通过对国家统计局教师信息的统计得知,至2020年底,济南市中等职业教育学校专任教师数量为6291人,较去年减少了12.8%。通过调查得知,中职院校由于扩大招生导致的师生配比接近1:20,师生的配比不平衡不仅影响老师的个人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中职院校的教学质量。另一方面“双师型”教师的数量占专任教师的16%左右。并且教师间学历发展也不均衡。硕士以上学历占65%,讲师以上职称仅占总体的30%。双语教学难度大。

2.4 生源质量

济南中职院校的招生一般分为三年制中专与五年一贯制两种类型。学生普遍年纪小,初中毕业,理论知识有限。录取分数偏低,总体水平参差不齐,接受简单的英文课培训难以保证他们可以通过国外语言注册考试,语言难过关。另一方面,中外合作办学学费水平比普通学院价格高,很多家长犹豫中职院校的中外合作教育是否划算。一些经济条件不允许的学生和经济条件允许又顾虑是否合算的群体都会收到学费因素的影响。

2.5 合作方式

中外合作办学的项目大多数是在原有的课程基础上,增加了几门国际化课程,简单引进和照搬了教材、师资、课程,没有在办学模式、培养方式、管理体制、实习实训等环节与本校的教学资源相融合,导致合作无法起到提高学院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人才的目标。此外,合作办学牵涉到许多不同学分体制和课程体系不同的国家和地区,每门课的学分有高有低,课程门数有多又少,从而导致中外学校对接存在问题。

3 济南中职院校中外合作办学改善措施

面对现在国家化人才培养的趋势,如何构建和完善中职院校中外合作办学的发展路径,对于解决中职院校中外合作办学缺乏的问题,保持中职院校合作办学的可持续发展及开拓新的局面,至关重要。

3.1 寻找中外合作办学的平衡点

济南中职院校在选择合作办学时,要立足于自身的优势和特色,不要只单纯的攀名校,要切实从自身条件和专业特色出发。实现权益对等、平等互利、各取所需。从学校专业区寻找合适的项目,而不是从学校名字去谈合作。另外,由国内建立奖学金模式,对于表现优异成绩优异的学生,可以适当奖励以减轻他们合作办学学费高昂的 问题。

3.2 加强中外合作办学的融合

可以将重心从项目选择到专业选择上,应当“量体裁衣”,找到自己优势的专业。由中方和外方双方共同创造研究课程。调整学分的模式,匹配合适的语言培训课程,保证在理论课程的前提下,及早通过语言测试。合理规划课程与专业,构建保障机制。保留中方优势专业课程,注意办学质量的反馈与评估,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可以建立大课堂机制,鼓励职业教育学生多方向发展。高中阶段与大学阶段的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具有较强的融通性,设立融合性课程,兼顾两种种类课程的学习。学习普通教育的同时,兼顾职业教育的课程,最终取得两个证书。其次,构建网络在线教育培训平台,学生与国外职业教育学生共同合作完成项目,并由企业来进行培训。也可以建立职业院校间的联盟联合办学模式,省内的职业教育都有其优势的课程,鼓励跨校修学分的模式。成立完整的学分认定体系。

3.3 合理解决师资及改善生源质量

主要从引进先进职教模式和国际职业资格证书两方面进行。首先可以考虑中方外方交换上课的方式,定期让合作院校派教师来国内院校任教,建立稳定的互换式教学模式。一方面让学生适应国外的教学模式,一方面解决了师资缺乏的问题。职业教育总体上还属于知识传授,通过教室或者实训室来从事教学活动。而社会需要熟练从事某一具体岗位的工作的毕业生。可以采用一对一学徒制,即每个师傅带一名学生开展技能培训活动;或者采用学校和企业合作开发的教学内容,交替由学校和企业完成培训内容。大多数的职业教育中虽然提倡校企合作,却仅限于教学和实习实训的合作,而在人才培养上却没有参与太多。在国际合作中,学校与学校合作(College to College,简称2C)的模式降低了企业的参与程度,有些情况下企业并没有参与到合作中来。应当建立“学校-企业-学校”的模式(即CEC,College-Enterprise-College),探索国际化路径。深化企业的主导作用,启动跨国职业教育合作项目。

猜你喜欢
办学中职院校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浅谈中职英语教育三部曲
散文百家(2014年11期)2014-08-21 07:17:08
果真是“误了百万中职生”吗?
落实和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
构建中职生成才通道的思考
河南科技(2014年11期)2014-02-27 14:17:57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教育与职业(2014年4期)2014-01-19 09:08:24
中外合作办学大有学问可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