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迎
摘 要:高职“百万扩招”政策让高职院校生源结构更加复杂。针对性做好“非传统生源”的学生管理工作对于切实提高教育实效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根据高职学院“非传统生源”学生特点和学生管理工作的难点痛点,积极探索针对“非传统生源”学生管理的新思路、新方法。
关键词:高职百万扩招 非传统生源 学生管理
高职院校“扩招百万”是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应对经济发展中遇到的各项问题而采取的必要手段。2019年全国高职院校共扩招116万人,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高职院校今明两年扩招200万人,招生对象不仅仅局限在校应届高中生,更多的“非传统学生生源”涌入高职院校。
1 “百万扩招”背景下高职院校“非传统生源”学生特点
从结构组成来看,非传统生源成为扩招主体,主要包括退役军人、下岗失业人员、农民工、新型职业农民等四类主要社会群体。从“非传统生源”与以往单纯的应届高职、普通高中毕业学生生源不同,存在较大的差异。
一方面,“非传统生源”学习动机明确但文化基础相对薄弱。与传统学生生源对于大学生活的懵懂、听任家人安排等入学动机相比,退伍军人、下岗职工以及农民工等“非传统生源”目的性更加明确,他们基于技能培训提升、学历提升等需求重新进入校园,主要是为了再就业或更好就业。但很多“非传统生源”学生存在连续学习的断层或者没有高中学习基础等问题,文化基础相对薄弱,英语等基础学科的学习底子差。
另一方面,“非传统生源”社会阅历丰富但学习专注度相对缺乏。“非传统生源”生源多元且年龄层次差异较大。他们或为各个行业企业职工,或为退役军人和下岗职工、农民工等,在入校之前便有丰富的工作经历或社会经验,思想的复杂性和目的性更加明显。很多“非传统生源”均已成家立业,除了学生身份,社会关系和社会身份的多重性無疑也会增加他们在校园潜心学习、提升技能的难度。
2 扩招百万背景下高职院校“非传统生源”学生管理难点
在高职“百万扩招”政策的影响下,针对扩招后学生从单一结构到多元层次、低年龄学生到高年龄学生的变化,“非传统生源”给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带来极大的挑战。
一是管理层面的困境。总体来看,“非传统生源”在招生中人数虽然有所增加,但相对于学校总体招生比例仍然较低,体量较小。由于报考专业分散、入学分散,所以在班级编排过程中教育教学及生活均无法实现统一管理,一般会将“非传统生源”学生分配在普通班级中。对“非传统生源”学生而言,与常规生源相比年龄差距较大,思考问题方式等差异性让其难以融入班级,归属感和荣誉感不强。对于学生管理者而言,大多数高职院校在管理中机械的按照同样的达标率和标准来要求班级日常管理。从寝室卫生、学生日常签到打卡、出勤率、及格率等用统一的数字作为优秀班集体、优秀团支部等评选的指标和参考,不会针对不同学生生源特点进行分类考核。学校针对班级管理“一刀切”“大一统”的做法增加了学生直接管理者辅导员和班主任的现实压力。
二是学习层面的困境。非传统生源人才培养与传统生源的人才培养差异较大,培养难度也相对较高。一方面,“非常规生源”阔别学校已久,缺乏系统性的学习基础,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不规范成为影响教学效果的重要障碍,在学习中的获得感不强。另一方面,“非传统生源”基础相对比较薄弱,对于同进度学习难度较大,容易产生自暴自弃、破罐破摔的放任心理,甚至做出一些逃课、逃学等惯性行为,违背进校学习的初衷,也不利于班级良好学风班风形成的形成。
三是心理层面的困境。“非传统生源”的部分学生拥有自己的工作、家庭,社会关系复杂,更多的面临学习、婚姻、育儿、经济来源及毕业后再就业等多方面的压力,心理压力较大,需要学生管理者更多时间的心理引导工作。同时,这部分学生因为身份的特殊性,容易出现过分自卑或过分自信的情绪,对于学校和班级规则的制度的执行和遵守意识相对薄弱。这些特点也无疑增加了高职院校的管理难度。同时,非传统生源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三观塑造已基本完成,这对于针对性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和引导工作提出来更高的要求。
3 百万扩招背景下高职院校“非传统生源”学生管理对策
针对百万扩招背景下高职院校“非传统生源”学生管理难点,针对性的在管理人员安排、管理方式、思想教育和心理关注等方面进行提升和调整。成为是考验高职院校治理能力和学生管理水平的一个严肃而急迫的课题。
3.1 尊重“非传统生源”个性化差异
在学生管理中,根据不同的生源特点,进行分类管理。针对不同生源特点,具体、针对性管理。一是合理转化。充分发挥“非传统生源”吃苦耐劳的品质、优良的纪律作风,将其吸纳进干部队伍。通过鼓励这部分同学担任学院、班级干部,发挥其良好的沟通能力和统筹能力,为班级、学院建设增加新的力量和贡献自己的智慧。有利于“非传统生源”的自我管理和约束,进一步增强这部分学生的自信心获得感。二是灵活管理。针对“上有老、下有小”、社会关系复杂、业务繁忙的“非传统生源”学生,灵活性的实施管理。在完成基本学时和任务量为前提下,可以针对性的建立特殊管理台账,比如不限制强制住宿、活动参与完成实数具体而定等政策。考虑到非传统生源学生的个人特点和家庭情况,宿舍管理也需要更加灵活。原则上将非传统生源学生按班级、专业或院系编寝。如果条件允许可以按照学生年龄、兴趣爱好、地区等层次进行宿舍安排。根据学生的特殊情况,在保证学生安全和不违反学校相关规定的前提下,采取灵活的方式进行安排。通过个性化的管理和针对性的举措,一定程度上缓解非传统学生的“管理难”困境。
3.2 对标“非传统生源”学习需求
高职扩招“非传统生源”社会阅历与人生资历上较为丰富,他们对于自己的职业规划有着很具体的规划意识。因此学校在这部分生源的培养过程中,在实践技能教学的同时,更加重视人文品质的培养。丰富人文素养课程的教学,科学素质和人文精神的培养和融合,通过公共课程和实践技能的双重重视来增进学生的整体素质。通过进一步强化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将学生培养成全能型人才。
3.3 引导“非传统生源”学习习惯养成
一是培养学习习惯,激发学习动能。总体来看,扩招“非传统生源”班级学生多为离开学校多年的社会人员,相比而言学习意识较差、学习习惯不好,因此要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挖掘這部分学生的学习需求和知识盲点,以学习实用性和实用性为出发点,帮助学生把学习与工作、生活联系起来,将学习内容和工作、生活有效对接起来,激发学生学习自身动力。
二是明确学习目的,坚定行为选择。加强对非传统生源学生的学习教育,使之形成正确的学习动机和目的。主动对学生思想观念的引导,通过日常学习和生活,显性教育与隐形教育相结合,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的,克服不良价值观的影响,确立学习与生活的目标,为学习和生活、理想去拼搏和努力。
三是运用网络资源,多元教育渠道。以疫情防控常态化为契机,实现由传统的线下教师授课向线下线上混合教学转化。积极引入优质的就业教育公益资源和精品课程,组织学生自主在线学习,拓展课堂教学外延。结合社招学生特点,选择更加有针对性的内容融入课题,提升学生参与课堂的兴趣。加强实践教学,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情况,与学生共同解决工作、生活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获得感。
3.4 加强“非传统生源”心理引导
针对“非传统生源”学生的管理,学校可以针对性的选择资历较深、人生经历丰富、带班经验足的自身辅导员或者班主任进行管理,提高工作当中学生的信服度和教育的有效性。鼓励学生自我学习和自我反思,加强学生心理疏导,提升学生学习自信。针对“非传统生源”学生的具体问题,一把钥匙开一把锁,针对性的开展心理疏导,在教育和引导中,要避免高谈阔论,脱离实际,通过身边的实际案例进行引导,用感同身受和贴近式教育走进学生,促使学生尽快融入日常学习生活。
参考文献:
[1] 梁阳.“适合的教育”理念下高职扩招生分层教育管理研究[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19(05):81-83.
[2] 韦庆昱,姜庆华."高职扩招100万:实践之惑与改革之思."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33(2019):31-34.
[3] 陈云华.新时代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提升途径研究[J].科教文汇(中旬刊),2020(12):134-135.
长沙卫生职业学院 (湖南省长沙市 410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