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炳奇
诸城市义和车桥有限公司 山东诸城 262200
某汽车厂研发的一款纯电动微型轿车,后桥为拖曳臂式半独立悬架,在样车路试阶段,汽车制动时后轮存在异响、抖动等问题,急需解决。
汽车厂开发的后桥总成如图1所示。经认真检查分析,在排除了轮毂、制动盘及钳体总成的原因后,我们认为制动时产生异响、抖动,可能有两个原因:一是钳体总成安装支架(见图2,以下简称支架)的刚度不够,制动时支架变形;二是支架的两耳面不在同一平面上,平行度超差。这些原因造成钳体总成安装后,制动块与制动盘不平行,从而导致制动时出现抖动、异响。支架的平行度经过测量为0.25mm,确实超差比较严重。针对支架的刚度变形量,我们采用有限元技术分析刚性变形量的大小。
图1 后桥总成
图2 安装支架
支架由6.5mm厚的Q235钢板弯曲而成,属于悬臂梁结构。首先利用有限元CAE技术对支架进行受力分析,支架用材料属性见表1。
表1 支架用材料属性
有限元CAE分析的主要步骤为:①对支架数模指派材料为Q235。②划分网格,本零件划分网格类型为CTETRA(10),单元大小为2.5mm,如图3所示。③添加边界条件,约束及载荷。④利用Nastran求解器进行计算,查看位移大小,最大变形位移量为0.1069mm,支架的弹性变形量严重超差,如图4所示。
图3 划分网格
图4 位移量计算结果
为了解决支架弹性变形较大的问题,必须增加支架的刚度,刚开始提出的方法是在支架两边各焊接一个加强板,如图5所示。经有限元受力分析,刚度变形最大位移量为0.0856mm,效果并不明显,问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此方法行不通。
图5 焊接加强板示意
根据以上探索及分析,要想解决根本问题,必须重新设计支架来满足要求。第一,重新设计支架外形,结合后桥总成的空间要求,给支架的外轮廓加上翻边,增加其整体刚度。第二,增加材料的厚度,但厚度不能无限制增加,要考虑到产品要求、工艺要求以及成本等因素。经过综合考虑,将支架的材料厚度增加到8mm。通过增加厚度及在安装钳体总成的两耳面以外增加翻边,完成对支架的优化设计。优化后的支架如图6所示,根据相应边界条件进行有限元分析,新支架刚度变形最大位移量为0.0179mm,支架的刚度有了很大提高,完全满足系统设计要求,位移量计算结果如图7所示。
图6 优化后的支架
图7 新支架位移量计算结果
后桥总成实物如图8所示。优化后支架的成形工艺相较于老支架更复杂一些。新支架材料仍为Q235,材料厚度为8mm,属于中厚板成形,外形为半腰形,带翻边及台阶。工件成形时存在较大的成形侧向力作用,会造成材料跑料,且两耳面几何公差要求严格,成形有一定难度。
通过对零件进行仔细分析,为了解决上述工艺问题,采用以下措施:①两耳为钳体总成的安装面,要求在同一平面内,平行度与平面度综合公差为0.05mm,要通过模具上下模整形,使两耳处材料变薄,以保证两耳的平行度及平面度。②为了抵消零件成形时的侧向力,从根源上消除材料跑料,需要在半圆中心处冲一预孔。预孔的选择非常重要,预孔太大,则工件的壁厚变小,由于成形时侧向力的作用,孔将变形;预孔太小,则承受不住侧向力,会将定位销拉断。根据理论计算,选取φ20mm定位销。结合本厂设备情况,最终确定支架的工艺方案为:剪条料→落料、冲预孔复合模→翻边成形→冲孔,共4道工序。
图8 后桥总成实物
虽然新支架的生产成本比老支架有所增加,但产品质量明显提高,考虑用户及三包要求,实际成本降低。现在,该后桥产品已经批量供货。3年的生产实践表明,支架的改进非常合理,制动异响及抖动故障基本消除,零件质量稳定可靠,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为今后类似产品的设计及工艺分析提供了思路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