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洪均
杭州杭氧透平机械有限公司 浙江杭州 310004
端面齿又称赫斯齿(Hirth-tooth)。端面齿联接(见图1)是一种形状相互拟合、可频繁拆卸的联接方式,具有高精度自定心,轴向和径向圆跳动重复性好,同时也不影响已完成零件平衡的特性。它归类于机械离合器中的正三角齿啮合传动,常用于机床刀塔、回转工作台和机器人关节等间歇定位,离心压缩机转子与叶轮、燃气轮机轮盘和航空涡轮发动机等高转速大转矩装置的静态联接中。
图1 端面齿联接示意
随着工业体系的发展,加工设备越来越先进,对工厂制造出来的产品及零部件精度要求也越来越高,意味着工厂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对一般企业来说是不小的压力,尤其是加工端面齿的设备,用的基本都是德国产的格里森(Gleason)成形磨齿机,价格昂贵。
端面齿一般有两种常见的制造工艺,即铣削(见图2)和磨削(见图3)。接触精度取决于制造工艺,铣削接触精度通常在65%~75%,而磨削接触精度可达80%以上。
图2 铣削
图3 磨削
当前,在国内离心式齿轮压缩机领域,例如图4所示的高速转子中,小齿轮轴与叶轮的联接通常采用锥三角、法兰式、轴向销、端面销、红套(又称热套,是实现零件之间过盈配合的一种工艺)或弧面+单个销等定位方式,再通过拉紧螺栓弹性变形来实现转子和叶轮的整体联接,以达到静态结合的目的。这几种联接方式各有各的优点,也有各自的缺点,存在定位不准、加工困难、返修、备件加工繁琐以及周期长等问题。端面齿联接方式很好地解决了这一系列问题,但对加工设备精度要求较高。端面齿联接结构如图5所示。
图4 高速转子
图5 端面齿联接结构示意
端面齿参数如图6所示,设计参数和公式见表1。端面齿的设计应考虑以下几方面。
1)产品的结构大小(指内外径尺寸)。在尺寸确定的情况下再来选择齿数的多少,一般来说,推荐取12的倍数,即:12、24、36、48、96和192。
2)端面齿的选择还要考虑传递转矩的大小。齿数越多,齿形越小,强度也越低;反之,当齿数越少时,齿形越大,加工工艺性也会相应变差。在离心式齿轮压缩机中,叶轮与齿轮轴联接处的直径一般不会>180mm,也不会<30mm。因此,齿数通常在24、36和48之间选择。
图6 端面齿参数
表1 端面齿结合部设计参数及公式
3)在确定了齿外径和齿数Z后,还要考虑齿形特征,即型面角γ。因本文选的是正三角齿,所以型面角γ=60°。此角度加工方便,高速运转中脱开的推力适中。
4)关于端面齿的结合,在轴向力的作用下,齿的两侧面是无间隙完全贴合的。在理想情况下,任何一个圆周的截面上,对应的齿槽和齿厚完全相等。为了使齿槽的受力均匀,加工方便,必须考虑齿顶的间隙C,而C跟齿槽圆角r大小有关。无论是磨削或铣削,槽底总会有圆角或退刀槽,因此为了避免干涉和接触不紧密,通常C>r。
结合我公司齿轮压缩机实际情况,给出了轴头的结构和具体尺寸,如图7所示。
图7 轴头结构及尺寸
将已知参数(见图8)输入程序后,得出相应的计算结果(见图9)。
图8 已知参数
图9 将已知参数输入后的计算结果
为确保最终加工出来的端面齿符合产品设计要求,分别在三轴三联动龙门铣床和五轴五联动机床上进行了试切。
端面齿铣齿前车削尺寸如图10所示。具体的加工步骤如下。
1)分别将轴和叶轮置于定梁龙门铣床上加工,校正叶轮轴向圆跳动至0~0.01mm,外圆径向圆跳动0.01mm;校正齿轴上下轴承挡,径向圆跳动0.005mm;再校正侧母线,上轴承挡0mm,下轴承挡0.02mm。
2)选用55°立铣刀粗铣和60°特制立铣刀精铣,运用三轴三联动的方式铣制端齿。
3)端齿铣好后,复检各零件基准面的轴向和径向圆跳动情况,若无变化后拆下。
图10 端面齿铣齿前车削尺寸
4)按照在机床上零件装夹方位(轴0°对叶轮0°方向)联接叶轮与齿轮轴,将液压拉伸器压强加至35MPa,拉紧螺栓并锁紧螺母。
5)上车床检查叶轮轴向圆跳动和外圆径向圆跳动,校正齿轮轴轴承挡跳动分别在0.005mm左右,检查φ305mm处轴向圆跳动0.13~0.14mm,φ310mm外圆径向圆跳动0.06mm。仅旋转叶轮180°后,再次联接后检查,轴向圆跳动0.03~0.04mm,外圆径向圆跳动0.07~0.08mm。
与图样要求对比后,本次试验结果未能满足产品设计要求的外圆和轴向圆跳动在0.03mm以内。
经深入检查,发现定梁龙门铣床Y轴存在反向间隙0.035mm,重复定位精度较差;X轴、Z轴重复定位精度相对较好。
用同样的加工方式将轴和叶轮置于进口龙门铣床上,再用同样的方法试切,发现机床的X轴重复定位精度不理想,试验失败。
经讨论,认为这种利用线性轴联动的加工方式不可行。联动轴越多,轴相互影响越严重,每个齿的位置精度越差。
我公司另有从德国进口的五轴五联动机床,即三线性轴(X、Y和Z轴)+二回转轴(A、C轴)。利用此条件,决定采用“二回转+一线性”轴的方式再次试验。考虑先将试件倾斜角(6.5°)摆正(A轴),再锁定,然后C轴分度,再锁定,仅Y轴水平切削,减少各轴之间的相互影响,也就是说,在实际切削时,只运动Y轴。
当方案确定后,由于生产原因,叶轮和轴不能在同一机床上完成,因此分别将叶轮置于哈默C40U、轴置于哈默C50五轴机床上加工。铣削方法:采用55°立铣刀粗铣和60°铣刀精铣,切削方向为从外圆向内孔单向走刀,各加工时段情况如下。
1)叶轮在C40U机床上校正,加工前轴向圆跳动与径向圆跳动校正均在0.005~0.01mm,齿加工后复校无大的变化。
2)齿轮侧端面齿在C50机床上加工修正,外圆径向圆跳动校正部位为齿侧轴承挡,跳动量0.005mm,上下距离100mm,分别检测3条侧母线,直线度分别为0mm、0.005mm和0mm;轴向圆跳动0.015mm,齿加工后复校,无大的变化。
3)按零件加工方位(轴0°对叶轮0°方向)联接叶轮与齿轮轴,将叶轮安装在齿轮轴上,手工拧紧螺母,测叶轮跳动,φ 310mm处径向圆跳动0.005mm左右,φ305mm处轴向圆跳动0.03mm左右。
4)拆开后,观察接触面,发现齿根处接触斑点不足,可能是由于叶轮侧端面齿齿顶太尖,与齿槽毛刺等相互干涉等造成的。决定车去部分齿顶(增大齿顶间隙C),上车床再复校。
5)齿顶间隙C放大到1mm,将齿轮轴、叶轮去毛刺,联接两者后,上车床复校各跳动。手动拧紧螺母,发现叶轮轴向圆跳动在0.2mm左右;再用液压工装压紧叶轮,压强取值30~32MPa,轴向圆跳动0.02mm,径向圆跳动0.025mm,已满足设计要求。拆开叶轮,检查接触面,接触斑点比较理想,基本在70%以上。
6)当各项条件满足设计要求后,为了安全考虑,将压强提高到35MPa,再做低速动平衡。实际不平衡量:叶轮侧118mg·mm,无叶轮侧89mg·mm。
7)转入高速动平衡机进行高速运转,转速达到26000r/min,振动速度1.6mm/s。
8)经高速运转后的转子再上车床复检跳动情况。校正双轴承挡径向圆跳动0.005m m左右。检查叶轮轴向圆跳动0.015mm,外圆径向圆跳动0.03mm。拆开叶轮后,当前位置不变,再次压紧,各跳动无变化。拆开后,任意旋转角度齿对中,压强不变(35MPa),叶轮轴向圆跳动在0.015~0.025mm,径向圆跳动0.03mm。接触斑点70%以上,无明显变化。
试切出的叶轮如图11所示,工艺轴如图12所示,试验转子如图13所示。
图11 试切出的叶轮
图12 工艺轴
试制成功后,利用此加工方式成形的端面齿,应用到安徽新宁公司配套的向心汽轮机项目上,实际使用效果良好。
图13 试验转子
试验证明,利用五轴五联动的“二回转+一线性”轴的方案切实可行。在实际生产中,五轴机床的行程有限,加工成本也高,因此可以在常规的三轴机床上,配高精度回转台,再通过为端面齿倾斜角制作特定角度工装来实现。
专家点评
端面齿联接具有高精度自定心、轴向和径向圆跳动重复性好的优点,常用于高转速大转矩装置的静态联接。文章重点阐述了压缩机端面齿的参数设计和制造方法,内容较为完整,层次结构安排合理,中心观点突出。通过端面齿铣削试切结果的比较,确定合适的加工方案。利用线性轴联动的三轴机床加工精度较差,利用“二回转+一线性”轴联动的五轴机床加工方案切实可行,为此类产品的设计和制造提供了参考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