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的人文关怀应如何实现
——从人文角度讨论建筑与人建立联系的方法

2021-05-08 06:57:58李一童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21年4期
关键词:空间组织使用者关怀

李一童

山东建筑大学 山东 济南 250000

1 概述

什么是好的建筑?这个问题或许过于宏大,我们不妨思考另一个问题:什么是使人喜爱的建筑?对于从事建筑行业的人来说,这两个问题固然没有等同性,但对于建筑的使用者即绝大部分普通人来说,这两个问题的答案便可以开始相互借鉴。从这一点来看,我们可以说使人喜爱的建筑在某些方面与人建立了良性联系,由此建筑与人的关系如同伯乐和千里马,一种类似关怀之感便从中产生。

以上所述“关怀之感”在建筑语汇中可用“人文关怀”代替。有关人文关怀的探索从古代便悄无声息的延续,自现代建筑大师阿尔瓦·阿尔托之手又变得轰轰烈烈,至此人们认识到,将人文关怀做到极致,建筑虽然朴实却有了另一种可贵的精神。

这一事实引导我们产生思考:建筑的人文关怀应如何实现?严格来讲,笔者认为建筑使人产生某种感受的原因本没有理性的逻辑可循,但也并非没有所谓的“一般规律”可以概括。因此,本文将尝试分析多个案例,归纳建筑产生人文关怀的一般方法,供参考与批评指正。

2 建筑的人文关怀应如何实现

探究建筑的人文关怀首先需要了解建筑与人建立联系的顺序。

一个建筑首先展现给人的是自身的外观,其材料、色彩的独特“气质”相互叠加便形成了建筑与人建立起的第一层联系;然后,建筑的主体即内部空间将与人建立起第二层联系;联系的最后一层则通过空间组织方式建立。

以上三层建立联系的方法可以被归纳为建筑与人的心理、行为建立联系。其中“心理联系”指人感受建筑由空间材料、色彩、尺度、界面等带来的情绪影响,“行为联系”则指人对建筑的空间组织方式、节点插入节奏和场景营造手段等保持高度敏感。以下文字将分别介绍建筑如何通过两种方式营造关怀之感。

3 建筑与人建立心理联系的方法

3.1 通过材料和色彩建立

建筑通过材料和色彩与人建立联系的方式可用“强化”和“弱化”运用来概括。

3.1.1 “强化”运用

“强化”运用指使用恰当的材料和色彩增强人的某种情绪,通常以积极情绪为主,具体使用情况可以是在传递积极情绪的空间(如运用于度假别墅,幼儿园等)使用来进一步强化这种情绪,也可以是在部分需要特殊表现力的空间(如展览馆,美术馆等)运用来强化人的某种消极情绪。

“强化”运用的材料通常有舒适的触感、亲近自然的特质而少有工业冰冷感,色彩则通常拥有适当的饱和度和明度,既不刺目亦不灰暗,但也有特殊情况,如在强化某种消极情绪时运用的材料和色彩则通常给人冰冷、缺乏亲近感的印象,刺目而张扬。

“强化”运用中材料使用可学习卡洛斯卡帕的布里昂家族墓地,运用清水混凝土作建筑材料给人感觉冷冽、原始,仿佛建筑与人拥有同样悲伤的情感;色彩使用可借鉴巴拉干的圣克里斯特博马厩别墅,以粉红色作建筑主要颜色,给人温暖、愉快、浪漫的印象,关怀了前来度假的使用者的心理需求。

图1布里昂家族墓地、圣克里斯特博马厩别墅

3.1.2 “弱化”运用

“弱化”运用材料和色彩可以减弱人对某种情绪的感受力,针对的情绪以消极情绪为主,常在容易向人传递消极情绪的空间(如运用于医院,公墓等)中使用。

“弱化”运用中材料使用可学习坂茂的斯沃琪—欧米茄园区,用木材作主要建筑材料,通过较强的亲和力和舒适的触感缓解人在工作中产生的焦虑情绪;色彩使用可参照家琨事务所的胡慧珊纪念馆将整个空间施以粉红色以缓解人悲伤情绪的做法。

图2斯沃琪-欧米茄园区、胡慧珊纪念馆

3.2 通过空间建立

空间是建筑与使用者进行对话的最重要元素,涉及了尺度、界面等方面。所述空间尺度指空间的形状与大小;所述空间界面即空间实与虚的边界所在。当以上两种空间要素发生改变时,空间感受也相应发生变化。

下文中笔者将把卒母托的瓦尔斯温泉浴场的部分空间进行分组探究。其中,探究“改变空间尺度”对感受的影响以空间A、B、C为对象,探究“改变界面围合度”对感受的影响以空间A、E、D为对象,探究“模糊空间界面”对感受的影响以空间E和空间E的两种变式E1、E2为对象。

图3瓦尔斯温泉浴场平面图

3.2.1 改变空间尺度

通过改变空间尺度产生人文关怀可通过空间A、B、C的对比进行论述。其中空间A是饮泉石室;空间B是音浴池,该空间意在供使用者独处和内省,引起人的精神共鸣;空间C是强调共享和交流的公共休息区。

对比空间A,空间B、C基与不同的设计目标分别选择了不同的改变空间尺度方法:空间B在z轴方向增高空间,产生类似中世纪哥特教堂一样高耸而神圣的竖向空间,可以关怀使用者自省、自审的需要;而空间C则在y轴方向加长空间,产生形似住宅一样给人亲近和熟悉感的平面,因此可以为使用者的交流提供适宜的空间氛围。

图4空间A示意图

图5空间B、C在空间尺度上的操作

3.2.2 改变界面围合度

3.2.2 删减界面

确立空间尺度后空间的基本形态便可确定,此时改变各界面开洞位置和大小将对人的感受产生进一步影响。

通过改变界面围合度产生人文关怀可通过空间A、D、E的对比进行论述。其中空间A是饮泉石室,空间E是中心浴池,空间D是公共休息区。

相比用于独处的空间A,空间D、E则强调交流和开放,因此分别在界面围合度上做出了不同的变化。如下图所示,开放性略高的空间E选择保持顶界面与底界面完整而在竖向四个界面开洞;开放性最高的空间D则去掉了顶界面和两个竖向界面,且在另外两个竖向界面上也有适当开洞。由此可见,空间D、E影响人感受的方法是通过界面围合度决定的,围合度越小、空间开放程度越大,越能关怀使用者渴望交流分享的心理需求。

图6空间D、E在空间围合度上的操作

3.2.2.2调整开洞位置

确立空间开洞面积后,改变开洞位置将会对人的感受产生进一步影响。

通过调整开洞位置产生人文关怀可通过空间E、E1、E2的对比进行论述。相比空间E,空间E1的开洞位置改为了对位开洞,空间的流动性和开放性相应增强;而E2则是一种更极端的开洞位置,从而形成具有指向性的空间。由此可见,空间E通过合适的开洞位置做到既保护使用者隐私又使空间相对流动而开放。不同的开洞位置会产生不同的空间感受,因此在实际运用中还需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图7空间E1、E2在调整开洞位置上的操作

3.2.3 模糊空间界面

一般来讲,形成一个空间需要六个面的围合,六个界面的融合过程描述的实际上是空间由破碎不完整的方体状态逐渐融合成一个完整球体的过程。

图8空间界面逐渐模糊的过程

通过下图可以看出,空间界面融合的程度越高、空间越脱离标准方体,越会使人产生一种自然感与归属感,而不是标准方体空间带来的冷静与克制感。这启发我们在设计某些特殊空间时可以适当模糊空间界面的边界,或许会对使用者产生别样的关怀。

图9 模糊空间界面与人的心理感受变化

4 建筑与人建立行为联系的方法

4.1 通过空间组织建立

建筑与人的行为建立联系是指人的流线受到空间组织方式的约束,所述空间组织方式可分为自主型、暗示型和叙事型。设计者需要根据不同空间诉求选择对应的模式,产生恰当的人文关怀。

4.1.1 自主型

自主型空间组织强调人的行进路线自由,遇到岔路可以自由选择接下来的行进路线。这类空间的典范如妹岛和世的金泽美术馆,该案例以井字形横竖交织的道路划分空间,从空间A到B的流线存在多种选择。该案例运用自主型空间组织实现了美术馆“像公园一样对城市开放”的设计目标,传达出对使用者诉求的关怀。

4.1.2 暗示型

暗示型空间组织强调人在行进中虽然没有既定的行进路线,但是会受到空间节点的暗示,由此选择接下来的行进路线。在密斯的巴塞罗那德国馆中,人受到墙体的对位关系、延伸方向等引导,在多处具有暗示性的空间节点无形中走向了既定的路线,行进流线不混乱又没有漫无目的之感。该案例是作为代表国家形象的展览馆设计的,选用这种空间组织方式恰当的表现出使用者希望感受的庄重空间气氛。

4.1.3 叙事型

叙事型空间组织包含严谨的空间组织和无选择余地的空间节点,通常只有唯一的行进路线。可用瑛泊的阿默斯福特集中营国家纪念馆举例,在该案例中使用者需要按照既定行进路线进行参观,通过单一的游览路线迎合人在回顾相应历史事件时产生的情感变化。

4.2 通过场景营造建立

场景营造指通过具有象征意味的空间组织方式限定人的行为,方法主要包括场景象征化和场景符号化。

4.2.1 场景象征化

场景象征化指通过场景营造来贴合人在某种场合下的特定行为,使场景具有象征意义。如在中村拓志的丝带教堂中,人的行为被限定在两条独立盘旋上升的飘带上,象征了人进入婚姻殿堂的过程,这个做法使人感受到由建筑发出的同样的情感共鸣,感受到一种特殊关怀。

4.2.2 场景符号化

场景符号化指通过场景营造将某些事物用符号抽象。如在一些大屠杀纪念馆案例中,墙面上的凸起是在大屠杀中死难者人数的符号化表现。运用了场景符号化的手法激起人内心的情感共鸣。

5 总结

诚然,建筑作为真善美的产物,应关乎形式,关乎比例,关乎我们在意的审美的一切,但建筑仍应高于审美,达成有关“真”与“善”的一切——不在乎形式、无关乎比例,难得的把视角放低,以一种不急躁的态度坚定地体谅使用者的诉求。建筑应是自每个人,为每个人,这种人文关怀的建筑理应也会是好的建筑。本文通过论证建筑与人在心理、行为两方面建立联系的方法,论述了建筑实现人文关怀的诸多可能,仅作为一点微小尝试,毕竟实现建筑的人文关怀,我们应思考的还有很多。

猜你喜欢
空间组织使用者关怀
“法定许可”情况下使用者是否需要付费
SmartKey脑力空间组织的全脑开发体验课开课
留学(2019年10期)2019-06-21 12:05:51
新型拼插休闲椅,让人与人的距离更近
好日子(2018年5期)2018-05-30 16:24:04
现代就是细枝末节的关怀
中国公路(2017年8期)2017-07-21 14:26:20
集体晨练运动与城市公园空间组织特征显著性研究——以哈尔滨市四个城市公园为例
风景园林(2017年2期)2017-06-05 09:36:18
武汉市东湖景区游憩空间组织及优化研究
情倾赣鄱 殷殷关怀
老区建设(2016年7期)2016-12-06 11:16:54
抓拍神器
直销模式视角下网上零售企业的空间组织研究
珍惜信任 传递关怀
声屏世界(2014年1期)2014-02-28 15:1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