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在河北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的开展中,民间舞蹈文化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内容。如何结合当前形势,展开丰富有效的民间舞蹈文化传承工作也成为研究重点。在本文的研究中,着重对河北民间舞蹈文化传承存在的关键性问题进行了分析,从提高认识加强民间舞蹈的文化特色保护、创造丰富的文化环境促进民间舞蹈文化传承、深入拓展渠道发挥民间舞蹈教育作用等三个层面,多角度、多维度地进行了河北民间舞蹈文化传承的创新实践。
【关键词】 河北;民间舞蹈;文化传承;保护
【中图分类号】J7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1)05-0086-02
燕赵大地,文化深厚、源远流长。在这片土地上,民间舞蹈文化得到了繁荣发展,诞生了异彩纷呈的舞蹈形式。因而,也决定了河北民间舞蹈种类繁多、形态各异的局面,形成了独特的舞蹈体系。据相关数据统计,河北省民间舞蹈多达一百四十余种。可以说,每个地方都有独特的民间舞蹈形式,体现了地域传统舞蹈文化的瑰丽多姿。现今,很多珍贵的民间舞蹈形式,已经成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得到了相应的重视。随着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的推进,河北民间舞蹈文化的保护传承工作也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彰显出了新的态势。
一、河北民间舞蹈文化传承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分析
(一)民间舞蹈原有的文化背景发生了变化
河北省民间舞蹈文化的起源与形成,与地区的地理环境、文化背景有着非常深厚的渊源,生动地反映了群众的生活状况和思想情感。民间舞蹈尤其是对民间生活的真实写照,特色迥异的风格特征也是由群众的生活习惯与民俗风情所决定的。民间舞蹈作为一种丰富的肢体语言,极为形象地展示了劳作场景、民间习俗和文化审美,以特有的形式展现了民间舞蹈的艺术魅力。比如,井陉拉花就是在群众生产生活中创作而成的,艺术化地再现了群众劳作的场景,将肢体动作进行了舞蹈化的艺术创作,所以形成了独特的舞蹈韵律。但是,由于社会多元化的发展,大量乡镇群众向城市转移,民间舞蹈赖以生存的文化背景发生了改变,民间音乐的发展也受到了社会发展的影响,导致民间传统舞蹈的风格性淡化,对民间传统舞蹈文化的传承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二)民间舞蹈失去了传统的生存环境
河北民间舞蹈的产生与发展与文化环境关系紧密,也影响了民间舞蹈的生存状态。尤其是民间舞蹈对当时的社会形态和文化背景进行了真实的反映,朴实的文化气息成就了民间舞蹈浓郁的地域性特征,因而民间舞蹈表演环境相对简陋,内容也较为通俗化。诞生于民间的舞蹈文化,在创作和表演上都追求质朴的风情,透露出一种原生态的韵味和审美。然而,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今天,舞蹈艺术的市场化、产业化也越来越丰富,民间舞蹈生存环境的转变,也迫使其不得不面对产业化的升级。很多民间舞蹈在市场化的洪流中,由于对自身产业定位不准确,在商业化的过程中失去了原有的色彩。由于各种文娱元素的冲击,河北民间舞蹈的呈现方式、风格特征受到了空间限制,表演环境也失去了原有的氛围,因而也成为影响民间舞蹈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
(三)民间舞蹈教育传承缺乏深度挖掘
民间舞蹈传统的传承与发展主要依靠师承途径,民间老艺人个人的舞蹈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文化传承水平。而现在随着传承方式的多元化,依靠教育平台进行民间舞蹈传承人才的培养成了重要的一种方式。但是在现行的民间舞蹈教育过程中,对于舞蹈文化的教育尤其是民间舞蹈文化的教育又过于重视技巧性,基本上就是沿用传统舞蹈教学模式开展,很少会在原有的教学基础上增添新的元素,来体现河北民间舞蹈的与众不同。另一方面,在民间舞蹈教学过程中,只是从表面上进行了舞蹈风格的呈现,而对民间舞蹈的文化内涵和审美特色,缺乏深入的探索。因而,难以让民间舞蹈传承人深刻感受到民间舞蹈文化的底蕴,掌握民间舞蹈的艺术精髓。此外,民间舞蹈传承人在学习舞蹈过程中,缺乏对民间舞种当地文化特色和民俗习俗的了解,對于民间舞蹈的“风格性”特征很难全面的呈现,对于民间舞蹈的传承与创新动力不足。因而,河北民间舞蹈教育传承的不全面,也成为影响民间舞蹈良性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二、多维度视角下河北民间舞蹈文化传承的策略探究
(一)提高认识加强民间舞蹈的文化特色保护
前面已经提到,河北民间舞蹈的发展与文化背景息息相关,若想从各个领域加以民间舞蹈的传承,就必须加强对民间舞蹈文化特色的保护,才能为河北民间舞蹈的文化保持深厚的文化底蕴。具体到民间舞蹈文化特色的保护措施,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实践:一是政府部门重点给予民间舞蹈文化支持与保护。政府部门的号召力、感召力强,在民间舞蹈文化的建设方面,政府应发挥自身职能,做好民间舞蹈文化传承工作,营造民间舞蹈浓郁的文化氛围。二是与舞蹈协会进行强强联手,共同积极宣扬民间舞蹈文化保护的意义和价值,从而体现民间舞蹈文化的艺术特色和文化内涵。舞蹈家协会聚集了河北省内最优秀的舞蹈人才,能够体现民间舞蹈发展的前沿动态,所以河北民间舞蹈依托强大的人才队伍进行自身的传承发展非常的重要。舞蹈协会作为民间舞蹈发展领头军,在进行河北民间舞蹈传承和创新的同时,也应该注重当地民间舞蹈文化的特色性,能够以文化视角去挖掘民间舞蹈内蕴的艺术特色。三是激发基层群众对民间舞蹈的热情和探索,使民间舞蹈深入到群众当中去。河北民间舞蹈文化本身就是大众创作出来的文化形态,是群众文娱活动一种独特的表现形式。在当今社会发展中,民间舞蹈以独特的载体延续了文化传承,体现了群众文化生活的真实面貌。所以,依托群众力量进行河北民间舞蹈的文化特色保护,也是民间舞蹈文化传承与发展的重要力量。
(二)创设丰富的文化环境促进民间舞蹈文化传承
民间舞蹈赖以发展的生存环境已经发生了转变,这是一个不得不面对的事实。然而,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今天,舞蹈文化的传播方式和途径也是多样性的,这也为河北民间舞蹈的传承提供了新的文化环境。
为了适应传统文化环境的改变,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拓展河北民间舞蹈的传承方式:一是联合各部门举行商业演出,加强民间音乐的产业化建设。地方民间舞蹈主管部门,可以引导民间舞蹈艺术团体或者个人举行不同形式的舞蹈演出活动,将相关民间舞蹈的商业演出规范化,来挖掘民间舞蹈的产业价值。这样不仅可以起到宣传民间舞蹈的作用,还可以提高社会的认知度,对民间舞蹈的传承与发展是有利的。
二是利用网络云剧场等新媒体传播渠道来展示民间舞蹈文化。“云剧场”是一种新型的媒介方式,为民间舞蹈文化创设了新的展示平台。可以利用现在的各大App开通客户端,通过短视频、直播等方式吸引流量,让更多的观众关了解河北民间舞蹈文化特色。也可以利用视频解说的方式来对河北民间舞蹈文化内涵和艺术表现形式进行讲解,吸引各个年龄段的人群感受河北民间舞蹈文化,可以更好地传承传统舞蹈文化。三是在民间舞蹈创新中注入新时代舞蹈特色,推进文化环境的融合发展。一味地发展传统舞蹈文化难免会与当代的舞蹈审美脱轨,在弘扬发展传统民间舞蹈文化的同时应该融入现代舞蹈文化的元素,与新时代民间舞蹈创新特色相结合,更好地营造丰富的河北民间舞蹈文化环境。
(三)深入拓展渠道发挥民间舞蹈教育作用
河北民间舞蹈文化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形成了鲜明的风格性特征,具有教育传承的价值。所以,加大河北民间舞蹈与教学课程的联系,也是传承文化的一种重要手段。比如,在当地高校民间舞蹈课程中,开设专门的舞蹈教学模块,用以推广民间舞蹈文化。在民间舞蹈课程开设过程中,也要注意以下几个环节:
一是针对民间舞蹈教育传承要制定一定的标准。对于民间舞蹈文化课程开展,以及如何进行文化傳承要有目的性,民间舞蹈教材内容与教学方式应该明确舞蹈传承人培养的目标,进行相适宜的方案设计。
二是民间舞蹈教学要突出特色性。民间舞蹈本身蕴含了丰富的艺术特色,教学本身就是一种技术性和实践性较强的方式,民间舞蹈教育传承的多样性也成为衡量教育开展质量的标准。所以,民间舞蹈文化的教育途径,不应该只停留在教学形式上,而是从全方位重视文化、艺术的传承。
三是利用多渠道展现民间舞蹈文化的内涵和特色。在高校的舞蹈教学过程中注重“引进来”“走出去”的动态性教育传承。“引进来”就是将有特色的民间舞蹈形式引入课堂之中,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走出去”是指打破传统民间舞蹈课堂的禁锢,让舞蹈文化传承者深入民间了解当地民间舞蹈的文化内涵、艺术特色,打造专业性突出、文化素养深厚的舞蹈传承人才。
三、结语
总而言之,河北民间舞蹈文化历史悠久、形式多样,具有一定的传承价值。在河北民间舞蹈文化传承中,要从多维度和多角度来探寻有效的发展渠道,为河北民间舞蹈文化的保护和创新注入动力。尤其是从河北民间舞蹈的文化背景、生存环境以及传承方式等各个方面,进行全新视角的探讨,将有助于推动河北民间舞蹈文化传承的健康发展。我们也希望,河北民间舞蹈文化的传承工作,能够在广大研究者和实践者的积极的探索下,呈现出新的态势,展现出新的魅力,收获新的成效。
参考文献:
[1]仁青志玛.谈民族舞蹈文化的传承与民间舞蹈教学[J].戏剧之家,2020(32):111-112.
[2]罗婧劼.传统文化传承视角下的民族民间舞蹈发展问题探讨[J].参花(上),2020(11):121-122.
作者简介:
邢令果,女,河北人,河北艺术职业学院,教授,研究方向:舞蹈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