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自胜
【摘 要】在课堂中进行提问是至关重要的环节,提问是教学课堂中的一种互动形式。有效的课堂提问可以提高同学们对数学课堂的学习体验,让原本感觉枯燥的数学课堂变得生动多彩;同时有效的课堂提问也可以让学生积极思考数学概念、学习数学知识,实现创新能力的提升。因此,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对课堂提问予以把握,有目的地开展提问,实现学生数学能力的全面提升,对学生综合素养予以科学培养和增强。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485(2021)11-0054-02
On the effectiveness strategy of the question in the mathematics classroom of primary school
(Huafu Guangcai Primary School, Liuchuan Town, Jingyuan County, Baiyin City, Gansu Province,China)YE Zisheng
【Abstract】Questioning in the classroom is a crucial link, and questioning is an interactive form in the teaching classroom. Effective classroom questioning can improve students' learning experience in mathematics classrooms, and make the originally boring mathematics classroom vivid and colorful; at the same time, effective classroom questioning can also enable students to actively think about mathematical concepts, learn mathematical knowledge, and achieve innovation. . Therefore, as elementary school mathematics teachers, we should grasp the classroom questioning, carry out the questioning purposefully, realize the overall improvement of students' mathematics ability, and scientifically cultivate and enhance the comprehensive quality of students.
【Keywords】Primary school mathematics; Classroom questioning; Effectiveness; Strategy
对教学活动来讲,课堂提问必不可少,更是知识在教师和学生之间传递的重要载体。通过科学的提问,可以让学生更加专注地予以学习,实现学习效率的提升。那么在课堂提问中,应该注意哪些方面呢? 希望通过本文的分析能为之后的研究者提供参考意义。
一、课堂问题要由易到难
学生的认知需要有一个发展的过程,而非生搬硬套的填鸭式教育能够达成效果的。在数学教育中,很多教师会忽视提问的环节,或者只是单纯从课堂教学目标来考虑,对学生提问一些数学概念等。其实这样的提问是粗浅的,还不足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热情。改进课堂提问教学,这是数学学科发展的新趋势,是素质教育教学思想下的关键。在进行教授知识时,教师要提问学生熟悉的知识,在这些知识的基础上引入新知识,引导学生思考新问题,对学生各种知识点予以提升,实现科学体系知识的构建。例如,在“圆柱的识别和侧面面积的计算”的教学中,连续取出准备好的立方体、立方体和圆柱体,并提出以下问题:“请同学们观察并尝试分析出不同的物体在形状特征上有什么特点?它们之间有怎样的异同点?”“日常生活中,同学们已经认识到很多图形,有哪些物体和立方体、长方体等的特征相符呢?”通过这样的方式,让数学知识和生活常识相结合,启发学生总结圆筒的特点,强调底部和高部的特点。通过这种方式,从浅层到深层地把问题提出来,也就让同学们对数学的认知从粗浅逐步走向深入,从概念现象的理解逐步走向原理的解读。这种由易到难的提问模式可以很好地激发同学们的热情,可以让学困生也参与进来。
二、主题明确、提问简洁
很多同学读数学课堂提问环节比较排斥和反感,因为教师的提问总是会给学生带来压力,学生会因为无法把教师的提问予以回答而出现伤自尊的情況。而且,小学生对于比较复杂的提问也常常会难以适应。所以,教师在提问方面应该做到简洁明了、主题明确。比如在关于方程式这方面的教学中,教师首先回顾上一课中方程的含义,并在黑板上列出几个方程式,以了解发现了什么。上一课的知识自然会引入本课程。随后教师要做的就是针对这个基础知识点进行拓展,让同学们形成主动探究的思维习惯和学习热情。例如,在允许学生观察等式后,分组进行讨论对话,把各自的学习成果讲出来,形成组内讨论发言互动。对比学生独立去思考探究的方式,小组内的合作更方便同学们的观点互通、认知互通,这有利于对相关知识点的深化解读。重点分明、目标分明的提问,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学科重点,纠正认知短板和误区,也可以检验同学们对学科知识的掌握能力。在当前教育教学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师对于提问教学的目标也要有新的思考。不只是为了让同学们在学习中掌握知识点、概念和数学原理,更希望同学们在提问教学中养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能够主动筛查自身认知的不足,能够对数学学科的意义有新的体会,能够养成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等。
三、课堂提问应适度开放
在小学阶段教学中,同学们所接触的数学知识都是比较基础的。很多数学问题关联紧密,涉及内容广泛。我们在进行课堂提问中,要考虑小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学科水平,对于一些问题的提出要保持在他们能够接受的范围内。教师一定要对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学习水平有一个更加细致充分的了解,能知道学生对哪些问题可以理解,对哪些内容可能理解不了。我们应当尽力避免让提问成为一种干扰,活化和激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深入探索。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育工作中,经常有教师提出“对于这个问题,你能看见什么?”同学们给出的答案往往都是肤浅的。很多同学只能对教材中具象的图案、轮廓、颜色有所辨识,对其中所表达的数学原理、数学问题却缺乏精确的把握和理解。但也有很多教师在组织教学的时候,把教材中的图片和其中蕴含的数学问题用直白的语言表达一带而过,忽略了其中的数学意义。针对这样的问题,我们就应在提问中进行改进,要让数学提问环节的教育启蒙意义充分体现出来。例如,教授“两三个数字”乘以“数字”,突出数字可以做如下:王阿姨要买三箱黑玉米,每箱包含20根,如何才能计算出王阿姨总共需要多少根玉米?这样的问题就是对教材中图片素材、数学问题等的创新提问,让数学问题的提出和解答不再是一个死板沉闷的过程,而是富于变化,拥有开放性的特点,能够给孩子们思维迸发的空间。它指导学生的学习方向,也为他们的发展留下了一些空间。
四、课堂提问要适量
太多问题会让学生觉得无聊,为了准确的提问,问题应该有一定的思考内容,这可以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留出一些探究问题和展开想象的余地。比如在关于正方形的圆周长度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通过长方形等进行演示活动,让大家尝试用自己的方式来计算物体周长,然后再慢慢引入周长计算的概念和公式。教师可以提问:“如何找到矩形的圆周?矩形的圆周与正方形的圆周之间有什么区别?”这不仅引导学生思考,而且给他们提供了相互交流讨论的机会和主动探究探索的空间。这不仅是一种教学方法,也是一种知识。教师要对新的教育教学理论予以学习和内化,实现经验的不断总结,最终找到引导学生学习,激发学生热情和学习能力的最佳方式。
五、课堂提问也要创造情境
提高提问效率的重要方法之一是创造情境,突出提问的有趣性质并创造有效的问题情境。在新课程教学理念下,要重视创造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这符合学生的特点,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充满数学气息。教育工作者必须创造情境来突出提问的有趣性。其一,把学生喜欢的场景予以创造,让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道路充满欢声笑语,让学生意识到数学知识的重要性。其二,结合生活和生产的现实,我们应该从学生熟悉的日常现象和生活经历中提取有趣和新颖的问题。借助实际生活经验,可以让学生从现有的生活经历出发,通过生活化场景的科学运用,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同時,还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依托这种场景更加愉悦地展开思考。
六、结语
总之,学生对于小学数学学习还处于一个初步阶段,而小学生刚刚从幼儿园中脱离出来,还无法真正地去掌握学习的技巧和能力,因此教师应该通过各种有效手段帮助小学生打好数学基础,在轻松的氛围下打好扎实的数学功底,为以后进入初高中阶段学习作好准备。
参考文献:
[1]王逸茹.提高数学课堂有效性的策略研究——四年级上册“统计”的教学探索[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4(02).
[2]屈晓艳.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性提问[J].陕西教育(教学版),2013(Z1).
[3]刘斌.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性的研究[J].考试周刊,2016(53).
[4]赵继宝.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中旬),2011(09).
[5]李迎花.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策略[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5(15).
[6]邹群欢.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策略[J].新课程导学,2018(08).
[7]江芝芬.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策略[J].吉林教育,2013(Z3).
(责编 吴 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