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鹏友
摘 要:数学学科具有一定的抽象性,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要关注学困生群体,积极探索转化学困生的途径。文章分析数学学困生群体的特征,从数学学困生形成的各种原因入手,探讨转化学困生的有效策略,强调教师、学生和家长形成合力,不断完善数学教学工作,切实保证全体学生共同进步和成长。
关键词:数学;学困生;成因;转化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1)04-0143-02
数学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不仅要引导学生学好数学基础知识,还要帮助学生学以致用,为将来的学习和发展奠定基础。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能忽视学困生的转化问题,要把转化学困生作为工作重点,让学困生转变对数学的学习态度,让他们在数学学习中变被动为主动,并逐步培养他们学好数学的自信心,逐渐克服畏惧心理,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本文对数学学困生的转化问题进行探究。
一、数学学困生群体的特征
数学学困生群体的特征表现为在数学课堂上参与度不高,不善于和教师、同学讨论数学问题,时常出现上课走神的现象。学困生往往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在遇到数学难题时,第一反应是采取逃避的方式。这会导致学困生的学习障碍越积越多,课下自主解答习题能力不够,以至于出现过分依赖家长或者同学的问题。如果学困生的问题得不到及时关注和解决,他们就会产生厌学情绪,所以学困生转化问题是当前数学教育不能忽视的问题。
二、数学学困生的形成原因
1.教师上课方式单一
由于数学学科相比于其他学科有些抽象和枯燥,如果教师一味采取灌输式的单一上课方式,会使学生渐渐地对数学课失去兴趣。很多数学教师忽视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导致课堂教学模式千篇一律,难以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对于一些数学思维较弱的学生而言,他们在枯燥单一的课堂上难以集中注意力,甚至对数学产生畏惧感和厌恶感。当课堂学习效率不高时,一些学生就会在课下巩固和复习知识的过程中遇到困难,长此以往,一些学生就会变成学困生,他们越是焦虑,就越学不好,进而逐渐与其他学生拉大学习差距。
2.学生自身原因
有些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对数学学科缺乏认知,学习目标不够明确,未能认识到数学学科的实践意义,对数学知识的学习浅尝辄止。部分学生对数学存有偏见,认为数学知识枯燥、抽象,没有趣味,不愿意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久而久之,就会对数学产生畏难情绪,导致数学成绩与其他学生形成巨大差距。还有些学生对于一些有难度的问题不愿意深入地思考和探究,对数学问题懒于动脑,甚至对自己不会或者出错的问题不愿找原因,对知识的学习停留在一知半解的状态。这些因素也会导致数学学困生不断出现。
3.教师对学生的学习状况了解不够
一些数学教师为了加快教学进度,在课堂上缺乏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常常会忽视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接受和掌握状况。在这种缺乏互动的环境下,教师对学生的情绪以及知识掌握程度不够了解,导致部分性格内向的学生不愿和其他学生一起讨论学习,渐渐地失去了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另外,教师往往对学生使用统一的教学方式,提出统一的学习要求,导致一些学习比较吃力的学生产生巨大的学习压力,这也是学困生出现的一个原因。还有部分教师对学生过于苛责,使学生产生恐惧心理,对数学学科的学习渐渐地从主动到被动再到抗拒,这同样会导致学困生的出現。
4.家长忽视对学生的教导和垂范
在学生的教育中,家长和教师都不能缺席。家长作为学生最亲近的人,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和学习方法的建立有着巨大的影响力。但是有些家长常常忽视自己的教育责任,认为学生上学之后,对学生的教育任务就完全地落到教师身上。家长不重视学生良好学习观念的树立,导致很多学生不重视数学学习。还有一些家长自身的生活习惯不好,没能以身作则,疏于对学生的管制和教导,对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产生不利影响,这也是导致学困生出现的原因之一。
三、 数学学困生的转化对策
1.教师要改进课堂教学方法
学困生由于自控能力不强,在课堂上时常走神,注意力难以集中,导致课堂学习效果差。还有一些学困生对数学学科缺乏兴趣,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不高。数学教师应该抓住学生爱玩的天性,利用多媒体教学方式,吸引学困生的课堂注意力。例如,在“认识图形”的教学中,数学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将日常生活中的图形元素通过图片、动画等多种方式呈现出来,帮助学生理解课堂知识点。这种直观生动的图片展示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课堂学习兴趣。这种比较形象的知识呈现方式对学困生来说意义非常大,他们会更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去。
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
学困生由于缺乏正确的学习方法,往往对数学知识掌握不牢固,因此逐渐与其他学生之间形成差距。对于这些缺乏学习技巧、没有形成自己独特的学习方法的学生,教师要采取引导和启发的方式进行教学,逐渐培养学困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坚持不懈的钻研精神。例如,对于一些应用性比较强的问题,教师可以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分步骤地思考和解答。比如在百分比的学习中引导学生掌握有关折扣的问题。首先,教师要告诉学生打折的数学含义,即打九折就是原价格的百分之九十,所以商品打折后的价格就是用原价乘以打折的数值(以百分比表示)。其次,引导学生从问题入手,思考商品打折之后的价格,让学生在题干中找到能够解答问题的相关条件和数据。最后,在充分理解题意和打折的百分比含义后,学生就可以按照条件求出问题的答案。这种教学方式能够帮助学困生进行独立思考,逐渐形成良好的解题思维。
3.增强学校和家长的沟通
部分家长因为过分依赖学校对学生的教育,而忽视了对学生学习与成长的陪伴,家长对学生的忽视也是学困生产生的原因之一。因此,家长要珍惜与孩子之间的相处机会,同教师一起参与解决学困生的教育问题。例如,对于一些学困生数学学习不够积极主动,与其他学生产生巨大差距的现象,家长作为学困生最亲密的人,可以与教师积极沟通,在家庭营造良好学习氛围,帮助孩子一起完成数学练习和课堂知识点的巩固,对孩子的学习起到积极的督促作用。家校的积极沟通和合作能够帮助学困生更积极地去克服困难,实现转化。
4.教师要注重因材施教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因材施教。因为学生之间是存在个体差异的,所以教师要增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熟悉学生的性格,了解学生不同的学习特点和习惯,从而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例如,对于一些课堂上不善于互动的学困生,教师可以多提问并且多鼓励他们回答问题,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提升学习自信心,让学生对数学不再畏惧。对于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比较吃力的学困生,教师可以引导他们打牢基础,把基础知识弄懂弄通,在此基础上逐渐地培养他们思考和解答数学问题的能力。
四、结语
综上所述,教师要从学困生群体存在的共性特征入手,通过对数学学困生形成的原因进行深入分析,找到转化学困生的相应措施。学困生的转化不能仅靠学生自身的努力,还需要教师和家长给予更多的帮助。所以,转化学困生需要教师、学生、家长相互沟通交流,共同努力,为学困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困生摆脱数学学习困境,从而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参考文献:
[1]周先华.浅谈小学数学学困生形成原因及转化策略[J].黑河教育,2019(10).
[2]邓辉.小学五年级数学学困生转化的个案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2019.
[3]陈英.初中数学学困生成因及其转化策略[J].数学教学通讯,2018(32).
[4]赵蕊蕊.农村小学四年级数学学困生的转化研究[D].淮北师范大学,2017.
[5]沈璐.小学高年级数学学困生现状与转化策略研究[D].扬州大学,2014.
[6]苏洁.浅析转化小学数学学困生的策略[J].西北成人教育学报,201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