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宗妹,张国业
(广东司法警官职业学院信息管理系,广东 广州510520)
“毒奶粉”“毒生姜”和“毒大米”等一系列食品安全事件暴露质量信息有效披露的难度,亟需利用新兴技术手段,构建高效的食品安全追溯平台。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明确要求构建重要产品的追溯体系,其中包括食品行业。民以食为天,本文旨在研究基于区块链的去中心化、RFID可溯源性和物联网实时采集性的食品供应链溯源系统,实现种植、加工、仓储、物流和销售全过程关键数据上链,解决传统中心化存储的数据难溯源、市场把握不准、信任缺失和追责困难的问题[1]。通过信息技术助力食品溯源,既实现了食品溯源管理,又防止了数据被恶意篡改,还实现了源头数据的实时采集和智能判断,在商家、企业和消费者间架起了信任的桥梁,提升了食品溯源的可信度和稳定性,激发了民众进行食品溯源的兴趣[2]。
食品供应链涉及从原材料生产到端上餐桌的全过程,空间跨度大,时间跨度长,很难实现有效监管,造成食品安全问题频发,如疯牛病、毒奶粉和地沟油等食品安全事件,破坏了民众的信任,影响了人们生活的幸福感。经深入市场调研发现,食品信息中心化存储数据难追溯、配送效率低,根源在于不能保证溯源信息的准确性,缺少一种民众认可的信任共识。食品问题是民生之本,通过梳理发现食品供应链主要存在以下5方面问题。①农作物种植方面,工业“三废”污染自然资源,农药和化肥使用量过大,无法保障原材料的绿色安全。②食品生产过程中,添加剂和防腐剂使用不当,生产卫生条件不达标,食品生产过程未能有效监管,商标数据“货不对板”,甚至有一些小作坊在未取得卫生许可证的情况下自行生产[3]。③食品营销过程中,缺乏科学的食品检测人员和检测设备,有毒有害物质超标,随意更改保质期,造成安全隐患。④物流环节,食品仓库分布不足,物流体系不健全,存在二次污染的危险。⑤溯源环节,现代技术已经将食品流通整个过程从文件夹带到硬盘或云平台,但底层结构是相同的。总之,基于中心化存储的数据库开发的溯源平台,存在被黑客攻击的风险;防伪标签无法捆绑产品,存在被篡改或者复制的风险;没有统一的系统来管理众多身份,存在追溯体系构建难度大的问题[2]。
目前,已有相关文献研究溯源问题。陈腾[4]从应用层面描述了区块链在防伪溯源中的应用。刘耀宗等[5]从数据模型方面进行了溯源应用研究。陶启等[6]从管理平台方面对新应用进行了研究。刘宗妹[7]从溯源效率和数据安全方面探索将区块链技术和RFID有效结合,提升食品溯源成效,但未解决一直困扰食品安全的源头数据安全性无法保障的问题。本文探索基于物联网设备构筑智能全景监控,对原材料种植阶段、饲养阶段、生产阶段、仓储阶段和物流阶段采用无死角全景监控,从源头保证数据的安全性。
区块链是带有时间戳的数据分布式存储的可信记录,实现计算机的集群管理[3]。区块使用加密算法保护并形成链式存储结构,实现数据安全。分布式网络结构每个人都可看到信息,实现信息的透明性[8]。分布式账本设计,节点地位平等,每个节点均掌握副本,即使个别节点出现故障,也不能影响系统运行。区块链交易过程中,随着节点的增多,区块链的安全性越来越强[9]。信息传递的自动化完成,缩短了交易处理时间。RFID射频识别技术进行自动识别和数据获取,实现商品流通过程中的快速定位[10]。
食品供应链的参与主体有农户、生产企业、仓管企业、物流企业、经销商和消费者,涉及食品生产、加工、存储、流通和销售全过程,企业与农户之间基于供与求的关系编织成一张网,具有区块链的天然属性,具体表现在如下3方面。①数据的高效溯源。食品供应链的溯源管理实现精准获取各环节状态,平衡生产和分配效率,出现食品安全事件时可快速定位源头。②数据的可靠存储。区块链的分布式存储技术,每个节点都保存完整副本,利用哈希算法实现加密,若随意篡改数据,则哈希散列函数也会变化,从而验证出错,剔除这个黑节点,实现食品供应链数据信息的安全性[11]。③数据的有效共享。为避免不同平台相互交互过程中产生大量无用数据,供应链设计统一区块链平台,遵循共同的智能合约,构造食品供应链溯源系统[1]。
目前,已有一部分区块链在食品行业中应用。IBM Food Trust是基于DLT(分布式账本技术)提出的区块链工具,用户通过查询标识符快速查找项目。家乐福Auvergne鸡在法国被提出,实现农场到商店的全过程记录。京东落地“跑步鸡”“飞翔鸽”等项目,将家禽养殖数据记录到区块链中,构建养殖管理系统[4]。现有成果解决了食品溯源中数据的永久记录和共享,但企业经济效益不高。
区块链分为私有链、联盟链和公有链。私有链归一个主体所有;公有链中所有人都可随时参与;联盟链中多个主体达成协议,具有准入机制和身份管理。联盟链的友好监管,使其在民生、政务等市场化程度低、多方协作欠佳的领域发挥较大优势,符合复杂的食品供应链的发展方向[12]。区块链的基础层协议语言干枯,使用门槛高,开发框架的选择尤为重要[13]。目前,主流框架有以太坊和Fabric。以太坊是拥有智能合约的区块链开源平台,智能合约是区块链中的代码,实现了可信任性和可共享性,所有交易都是基于合约操作执行,以太坊实现了图灵完备机,紧耦合性导致扩展性差,共识机制采用PoW,消耗大量GAS,随区块高度的增加产生区块的时间也越来越长。Fabric是Linux基金会发起的开源框架,共识机制采用No-op或PBFT,松耦合设计实现相应组件模块化,Chaincode代码在Docker运行,相对来说较灵活,但构筑生态需付出较大功夫[14]。FISCO BCOS是国内企业主导研发的联盟链开源社区,经过多个版本的迭代,其在易用性和性能方面提升较快。FISCO BCOS具有动态群组管理,支持动态创建、重启、暂停和回收功能;具有分布式存储功能,支持计算和存储分离;支持并行交易处理模型,实现交易并行计算;支持一键部署,实现平台的快速安全部署;具有网络统计功能,实现从日志精细化的获取到Gas消耗和流量消耗;修复ecRecover接口在国密模式下接口不可用问题,sha256返回值在国密和非国密模式下不一致问题;支持同态加密和群环签名,实现了可以扩展的共识算法RPBFT。基于以上对比分析,本研究选择在FISCO BCOS下进行基于联盟链的食品溯源问题研究。
如付永贵[15]所述,首先,利用一定的采集技术获取多源数据信息,实现信息获取的及时性和完备性;其次,利用信息技术分析摒弃冗余信息、错误信息等;最后,通过在区块链系统中认证和存储多源数据,实现动态监管供应链的各种行为。食品供应链数据获取及分析过程如图1所示。
图1 食品供应链数据获取及分析过程Fig.1 Data acquisition and analysis process of food supply chain
基于联盟链方式构建食品溯源平台,保障关键信息上链后区块链中的主体均可追踪并且信息不易被篡改,形成正向的数据信息传递和反向的数据信息溯源,将RFID、区块链、智能监控有机结合,实现信息透明传输[16]。首先,通过物联网技术,对食品供应链各个环节进行自动化采集并进行数据传输,确保源头数据的准确完整。其次,要有实现数据信息上传的基本网络,实现食品摘要信息上链,种植(饲养)信息、生产信息、流通信息、仓储信息和销售信息存于数据库,基于智能合约实现自动查询操作。最后,消费者可以利用移动端扫描RFID标签或客户端输入产品编号来查询各个环节的详细信息,实现食品流通从下游环节向上游环节溯源。监管人员有查询记录对应的密钥,按照密钥查询区块链中数据的权限[17]。系统架构如图2所示。
图2 系统架构Fig.2 System architecture
食品供应链概括起来包括生产加工过程和流通过程。食品供应信息中往往缺乏对原材料供应信息的收集,从而错失了从源头上来抓安全的警觉性,本研究中将由种子开始信息上链,包括种子编号、种植时间、施肥次数和除虫打药等信息。加工环节的工厂环境、添加剂使用和杀菌防腐等信息有效存储。RFID(射频识别技术)通过标签和扫描枪执行商品流通过程中的扫描操作,通过扫描枪将信息扫描到计算机中进行存储,为商品的定位提供技术支撑[15]。首先,利用区块链技术实现数据的可靠存储并有效共享;其次,利用RFID实现数据有效溯源;最后,利用监管机制实现发现问题及时召回,实现生产者、物流者和消费者各个环节的有效监管,互联互通[18]。食品供应链溯源流程如图3所示。
图3 基本框架Fig.3 Basic framework
传统的基于第三方实现的交易流程降低了交易效率,加大了交易成本,而借助于区块链技术构建的平台实现了信用的转移,食品流通各个过程中的数据字段都以字符串的形式存于区块链中,实现突发状况时有源可溯,且高效进行[19]。汪家伟等[16]详细描述了区块链中数据可信获取的实现技术。以生产过程为例,当工厂写入生产信息时,系统根据植入的规则判断输入信息的合规性,若为无效信息则无法写入。生产信息同时传入普通数据库和区块链节点,节点负责利用加密算法将其转化成16位字符串数据摘要信息上传到区块链网络,通过加密技术,可准确判断数据是否篡改,成功写入区块后生成唯一的哈希值存入数据库。种植和饲养过程、仓储过程、物流过程和销售过程也进行同样的操作,这些节点在区块链中遵循共同的共识机制,相互监督并且相互制约,所有信息将同步保存至所有节点,保证上链无法篡改。系统支持多种形式的溯源查询,用户可在计算机或者手机通过销售编号或者RFID标签查询溯源信息,在此有个对比的过程,如原始数据与商家提供的数据不同,则表示数据已经被非法篡改了,从而实现了全过程重要数据的查询,如图4所示。
图4 数据安全性判定Fig.4 Data security judgment
充分利用物联网技术,通过传感器、智能设备、RFID和GPS定位装置等构筑数据采集系统,感知农作物种植或家禽饲养过程中的实时数据,从源头上实现自动化采集原始数据,上传到区块链系统后,自动生成溯源码,并与数字签名、时间戳共同封装于区块链[20]。源头数据保障技术如图5所示。
图5 源头数据保障技术Fig.5 Source data assurance technology
FISCO BCOS作为区块链平台,在Vmware虚拟机、Ubuntu16.04操作系统下进行仿真试验。使用B/S框架,Web前端实现录入信息和查询信息。使用Bootstrap2.3.1作为进行前端开发的框架,利用基于CSS、HTML和JavaScript的集成性,对数据输入界面和溯源界面展示不同效果。溯源请求可以通过前端控制器Spring转发至后端控制器。后端采用持久层框架Spring框架、日志管理工具Log4j、视图框架Spring MVC等,使用Java语言开发框架,实现数据的安全存储,普通数据库采用关系型数据库MySQL管理[20]。构造图形化界面的查询系统,操作简单方便。
利用区块链的智能合约实现食品供应链系统减少人为介入,各企业按照代码协议自动触发执行,按照合约规定上传数据,明确监管标准,通过共识机制实现被授权节点才有访问权[21]。使用Solidity合约形式,WeBASE提供的ide WEBASE-front来进行运行,然后在remix的ide中输入代码进行编译,成功后进行部署。
基于区块链的防伪溯源与传统溯源的性能对比分析如表1所示。
表1 性能对比分析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舆论监督作用日益彰显,而互联网技术推动食品溯源还需长足发展。通过构建责任可追究、去向可追溯的食品供应链溯源体系,实现生产加工、物流、销售信息档案的构建[22]。利用区块链技术实现了数据不可篡改性,利用RFID技术实现高效溯源[8]。构建协同处理平台,有效解决食品溯源中数据信任问题和追责困难问题,实现客户端和移动端与底层供应链系统的友好交互,进一步提升溯源管理成效。由于基于区块链应用开发还处于初期,许多中小企业无法承担,未来发展重点是拓广应用,通过将区块链技术与食品安全监管体系的创新融合,建立基于区块链的信任机制,激发民众进行食品溯源的兴趣,促使大家积极监督食品安全,提升品牌认可度,以量换价,实现利润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