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昏镜词》的来历

2021-04-19 23:38:06张蓬云
杂文月刊(选刊版) 2021年1期
关键词:英俊明镜倾城

张蓬云

唐代诗人刘禹锡一天闲逛街,看到一件怪事。一个磨制镜子的老工匠,每磨十面镜子,有九面是草草打磨,不求光洁明亮,只要照人昏昏暗暗就行,称昏镜——只有一面镜子打磨得光华明亮,晶莹如水,称明镜。为什么这样呢?是老匠人手艺不行,技艺未成?诗人疑惑地问老匠人。老匠人说:现如今啊,能买晶莹透亮的镜子的人呀,有十之一二就不错了。谁高兴把自己看得清清楚楚啊!许多人都愿意出高价买个模模糊糊、昏昏暗暗的镜子——看不清,那就想有多好就有多好。

诗人又问:是哪些人专买昏镜呢,为什么?老匠人说全是面貌不俊的与那些怕别人不夸自己的,都想装相,都在整假,意在安慰自己,自欺欺人。

于是,生活的实际给了诗人灵感,一首《昏镜词》出现了:“昏镜非美金,漠然丧其晶。陋容多自欺,谓若他镜明。瑕疵既不见,妍态随意生。一日四五照,自言美倾城。饰带以纹绣,装匣以琼瑛。秦宫岂不重?非适乃为轻。”

生活中,谁不想自己的脸庞被人叫作“小鲜肉”呢?可天生的大饼子脸,扁扁平平,这可咋好?买一面昏镜子吧,反正也照不清楚,自己想自己有多美就有多美吧,女的胜貂蝉,男的似吕布。再说了,自己认为英俊漂亮就行了,为啥听别人说呢?“瑕疵既不见,妍态随意生”嘛。

这首诗只是揶揄长相不英俊又想买昏镜自欺的人吗?若这样,刘大诗人的立脚点也太狭隘了吧。当下的“美颜”岂非与之异曲同工?很明显,此诗并非批评人们的爱美心理,而是批判时人的隐恶欺世。诗的最后两句才是诗眼,这两句,诗人把明镜和昏镜的寓意给升华了——“秦宫岂不重,非适乃为轻”,相传在秦朝的宫殿内曾有过一面明镜高悬,它能照出当官者的五脏六腑,是否黑了心肝、干了坏事,任何人也逃不过的。对于一心想遮丑掩污的官员,这样珍贵的宝镜是不适合、不适用的。我丑,但我看不见,这才是某些人想要的、昏镜营造的环境。因为,我违规犯法,可我感覺良好;“一日四五照”,天天观察自己,结果是“自言美倾城”——我都这么好了,老百姓凭什么提意见呀?

品品《昏镜词》吧,能让人心明眼亮。

摘自《今晚报》2020年12月11日 豆薇/图

猜你喜欢
英俊明镜倾城
我有一明镜三首
岷峨诗稿(2022年4期)2022-09-02 22:10:28
《我的修养要则》:共产党人修身正己的一面明镜
倾城
天津诗人(2019年4期)2019-11-27 05:02:38
社会明镜
金色年华(2016年8期)2016-02-28 01:39:40
心中要高悬法律的明镜
学习月刊(2015年9期)2015-07-09 05:33:38
微微一笑很倾城
不如不遇倾城色
不如不遇倾城色
火花(2015年3期)2015-02-27 07:41:08
公平交易
王洪永?陈英俊?张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