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娟
(通榆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信息中心,吉林 白城 137200)
我国曾明确表示,想要国家持续稳定的发展必须提高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为了实现这一目的,必须将“人”放在发展和建设的核心地位,并且坚持人才强国战略,让我国人才资源可以得到持续的发展和利用。创新时代下,人力资源档案工作的重要性有目共睹,因此对人力资源档案工作进行开发和利用已经成为整个社会都在关注的热点事项。
1)为知识经济提供人才资源,打造人才网络。改革开放至此,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不仅加快了速度,逐渐走上了“质量发展”之路,同时也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成就。但是我国经济发展的特征主要是粗放型经济,不仅会消耗大量资源,还难以走上精发展之路、提高竞争优势。新时代到来,知识经济已经成为发展主流,不仅改变了经济发展模式,还对传统发展提出了挑战。知识经济的发展核心就是创新型人才,推动发展的动力是知识和技能。人才需要长期的培养,而高端人才更需要不断的开展和累积。但是我国人才发展战略主要受到经济发展水平和改革落后的束缚,人力资源的开发、积累无法满足社会创新、高质量发展要求[1]。人力资源的开发和积累其实不仅仅受国家教育体制和经济体制改革的影响,还会受人力资源管理系统运行质量和效率的影响。人力资源档案管理工作如今广泛应用信息技术,可以规范化、科学化人才培养、积累、管理和开发利用等工作,从而打造高效的人才网络,让知识经济发展有人才可支撑。
2)让社会就业更加效率化、方便化。人才档案管理的重要作用之一就是可以缓解社会就业压力,将人才资源合理分配所需的岗位上,并且还能适当缓解国际金融危机下的社会就业局势。目前,一方面我国从农村转向城镇的就业人数非常庞大,受国际和社会经济形式的影响,这些打工群体急需在短时间内找到合适的新工作。另一方面毕业大学生就业群体也非常可观,导致就业形式愈发严峻。但是在很多人找不到合适工作的同时,大部分企业、单位也出现了就职者紧缺等问题,这种情况出现的主要原因就是缺乏稳定的就业渠道。而人力资源档案管理可以通过网络和信息技术构造安全、精准的快捷通道,可以在线上直接联系。这样不仅可以让求职者找到符合预期的岗位,还能让以企业、单位为代表的用工者找到满意的人才,从而推动社会就业朝着效率化、方便化发展[2]。
3)为政府决策提供人力信息。政府决策不是完全独立的,也需要档案部门的支持。我国人力市场逐渐将配置权力从计划调节转为市场调节,所以人力资源的变动性非常强。而政府在决策的过程中可以根据档案记载的人力资源信息了解人力变动和流动情况,然后再对人力市场进行宏观的指导和调节,让人力资源配置得以优化,从而保障经济效益。但是人力资源管理也存在着很多问题,需要政府通过政策、法律法规进行管控和调配。例如在缓解就业压力时,如何安排大学生合理就业、如何促进人才朝着高技术和高质量发展、如何开展培训活动等等。想要解决这些问题都需要政府提前做好调查分析工作,而人力资源档案工作就承担着此项任务,档案部门可以为政府提供技术人员、大学生以及普通劳动者详细的信息数据,从而可以让政府制订出符合经济发展、生产要求以及生活福利需求的政策[3]。
4)让档案部门走上持续发展之路。由上文可知,人力资源档案开发利用工作已经逐渐和社会市场相融合,因此档案部门在结合信息技术、发展人才网络的基础上,不仅可以提升服务质量和水平、促进经济发展、推动社会进步,还可以让人力资源档案工作得以不断的创新和优化。市场化的表现之一就是让人力资源档案工作的绩效和利益挂钩,不仅可以提高管理人员的爱岗热情,激发工作的积极性,还能提高人力资源档案管理水平。市场化的表现之二就是让部门建设拥有更加丰富、充足的资金,可以引入更加先进的管理设备,也可以开展培训活动,招纳更多具有专业性和综合素养的人才参加管理工作,让人力资源档案工作可以得到长远、持续的发展。
1)转变人力资源档案管理思维,提高创新性。传统的人力资源档案管理工作因其工作环境具有封闭性,因此从资料收集、分类到管理都处于比较僵化落后的状态,同时思维方式也比较因循守旧,因此无法促进人力资源档案管理工作走上创新发展之路。所以应该转变管理人员的思维,提高认识水平,打破惯性思维的约束,紧跟知识经济发展步伐,勇于创新。信息化时代下,想要提高档案开发和利用的水平必须对管理人员提出更高水准的要求。但是由于长期以来,档案管理人员的竞争意识不强、压力不大所以综合素养和专业性都偏低,并且认识不到人力资源档案管理工作的价值和重要性,更加重视保管,轻视利用。重视工作,轻视学习和能力。所以人力资源档案工作和信息化建设之间出现了非常鲜明的矛盾问题。因此要让档案管理人员将终身学习视为工作的核心理念,不断提高业务能力和水平[4]。
2)提高人力资源档案管理工作的社会化和市场化。由上文可知,在人力资源档案工作的开展过程中,社会化和市场化已经成为必然趋势,并且也要不断挖掘人力资源档案工作的更深价值,让其具有较强的推动作用。传统的人力资源档案管理工作比较侧重于保管,从以来源、应用为中心的保管模式渐渐转为后保管模式,保管的内容和种类逐渐朝着多元化发展,从技术、高校人才逐渐拓展到各阶层、行业的劳动者。并且在此过程中,人们的档案权力意识也在逐渐提高,人们不仅需要保管档案,还需要利用档案,让档案的价值更加丰富[5]。
3)提高人力资源档案工作的信息化程度。推动档案的信息化、数据化是人力资源档案工作的新发展方向,通过新信息计划收集、传递、处理和分析人力档案资源,可以提高管理水平和效率,也可以共享资源。但是在此过程中一定坚持以人为本,要根据公众需求提高档案管理技术,完善服务功能。
为了实现人才强国战略,在进入创新型时代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人力资源优势,我国应该提高对人力资源档案工作的重视程度。通过转变档案管理思维、引入新型信息技术,促进传统人力资源档案管理工作快速转型、提高利用和开发的水平,并且让其可以推动知识经济发展、提高社会效益,为国家和社会发展提供更多高素质、高质量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