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静欣
(黄冈师范学院图书馆,湖北 黄冈 438000)
高校图书馆对于高校师生而言具有不可取代的地位,其涵盖了海量知识,不仅便于教师更好地进行学术研究,还能满足学生对知识的渴求。然而,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读者对图书信息的需求以及对信息资料的查询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高校图书馆的各项工作也在随之改变,这给图书馆带来了新的挑战。面对新的形势,高校图书馆如何适应时代的发展,如何满足读者对图书资料的获取需求,已经成为各高校图书馆急需解决的问题。流通服务作为体现高校图书馆服务水平的重要服务项目之一,与读者的阅读体验密切相关,流通服务的质量直接影响高校图书馆的整体服务水平。因此我们非常有必要分析当前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流通服务存在的问题,探索出相应对策,使流通服务更加科学地满足读者个性化需求。
1)管理制度不健全。制度是一切工作开展的保障,在网络环境下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是开展流通服务的基础与前提。高校图书馆管理制度的施行主要是为了统一和规范读者行为进而方便图书馆日常管理,但有时会给读者带来不便。由于没有统一的职责标准,馆员对于什么该做或者不该做,和具体如何做全靠个人主观判断。另一方面,大多数高校图书馆在进行流通服务时缺乏合理和健全的管理制度来约束读者行为,不仅影响其他读者,还给流通管理人员的工作增加难度。
2)馆员服务意识不强。高校图书馆流通部是重要的服务部门,很多馆员服务意识不强,认为自己的工作仅仅是整理图书、管理图书的借阅和归还,没有意识到工作中的服务职能,会导致其水准要求的偏低。由于图书管理员在长时间内进行单一的工作,自身就会造成一定程度的懈怠,失去工作的积极性以及对待工作的热情,有时出现态度生硬,不能够主动为读者服务。这种现象不仅给读者带来不好的体验,也不利于高校图书馆流通服务质量的提升,没有充分发挥出图书馆应有的职能。
3)馆员综合素养不高。图书管理员在图书馆流通服务以及管理中具有重要的作用,随着当前高校图书馆开放程度的提高,图书流通服务与管理内容不断完善,给图书管理员的工作带来巨大的挑战和压力。现阶段很多高校图书管理员缺乏较高的综合素养,图书馆管理员的知识水平和专业技能直接影响着流通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图书管理员应该是个通才,不但要具有图书馆学的知识,还需对各种专业知识有大致的了解,及时为各专业读者找到所需要的文献,否则会极大地影响读者借阅的满意度和阅读体验。
4)硬软件设施不到位。由于在思想上存在着不够重视的现象,导致大部分高校忽视图书馆网络资源的利用,即使一部分图书馆已经构建了自有的电子阅览室,但是很多计算机都处于闲置的状况,因此会有较多的硬件以及软件在长时间内得不到更新,或者没有及时更新图书馆的内容,最终大量资源被浪费,无法得到合理应用。还有些高校在对网络系统进行配置后,并没有对系统作出相应维修,导致资料出现了丢失情况,或者硬件方面出现问题,无论是服务性方面,还是技术上都不能满足读者需求,所以图书馆的服务质量出现下降。
1)创新管理制度。传统的流通管理制度较为陈旧,已经不能适应当前图书馆的工作要求,只有加强制度创新,才能促进服务水平的提升。在网络环境下,图书馆的数字资源不断增加,但是也给读者的操作带来了较大的困难。为此,应该加强服务制度的建立与创新,引导读者快速获取所需资源,提升流通效率。在图书馆的信息化建设当中,引进了大量先进设备与技术,应该建立硬件系统维护与更新制度,防止硬件设备故障对流通服务造成的影响。还应该对图书馆资源进行更新,满足新时期教职工和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各项管理制度的确立,能够保障流通服务模式运行的规范性,使其更加符合网络时代的工作特点。
2)增强馆员服务意识。图书馆作为服务部门,旨在为读者服务,因此,图书馆必须明确自身定位,认识到满足读者需求的重要性,这样才能使图书馆价值得以体现。高校图书馆要不断强化工作人员的自身服务意识,在责任明确的基础上,还要逐步加强服务效率的培训,作为高校图书馆管理人员,要全面了解本馆馆藏资源,全面掌握图书馆资源的查阅和获取方式,在日常工作中应该为读者提供相应的帮助,这样能利于读者快速地得到自己所学的资料,通过对自身的服务态度进行转变,由于现如今很多读者比较重视服务质量,如果服务质量不好,就会给他们带来较差的服务理念,就不会有着比较好的阅读感受,因此在高校中,图书馆工作人员要对自身的服务态度进行转变,要对以往被动式的服务进行转变,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自身的工作热情,这样才能更加全面的为读者提供相应的服务。
3)提升馆员综合素养。网络时代的到来,不仅改变了高校图书馆的流通服务形式,对馆员的综合素养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工作人员只有树立与时俱进的思想观念,不断丰富自身的专业知识与技能,才能促进流通服务的创新。根据不同岗位的工作特点,进行专业化培训,在掌握丰富的专业技能的同时,促进信息化素养的提升,能够在日常工作当中熟练操作多种先进设备,促进网络资源利用率的提升。同时还应该提升与读者的沟通交流能力,明确读者的实际需求,并为其提供精准化服务。另外,学校方面要加强图书馆专业人才的引进工作,不断提升图书馆工作人员的整体水平。
4)完善硬软件设施。高校图书馆应提高软件和硬件的使用效率,合理应用网络化技术进行图书馆建设。在建设网络信息化平台时,要不断地对软件和硬件设施进行完善,定期维修和检修,确保系统不断更新。数据库的建设应能够为流通服务的创新提供依托,满足高校图书馆的未来发展要求。应该转变单一化的文献管理功能,促进知识信息的快速开发,在以人为本理念下,实现馆藏数据库的建设与完善,对各类馆藏资源进行深度开发与利用,满足读者的个性化需求。在大数据时代,在高校图书馆流通服务中产生的数据信息量也逐渐丰富,应该采用先进的数据分析技术,实现对读者需求的深入研究,为其提供针对性的推送服务,提升流通服务质量与水平。还应该随着时间的推移对数据库进行不断更新,解决在流通服务中的困境。
管理制度不健全、馆员服务意识不强、馆员综合素养不高、硬软件设施不到位等等,是当前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流通服务面临的主要问题。这不仅会导致读者的阅读体验受到影响,而且限制了高校图书馆作用的发挥,不利于高校图书馆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应该通过创新管理制度、增强馆员服务意识、提升馆员综合素养、完善硬软件设施等途径,及时地调整图书馆管理策略,多种方式地落实高校图书馆流通服务工作,实现流通服务的创新与改革,顺应网络时代的发展潮流,提升流通服务质量与水平,满足全校教职工和学生的个性化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