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文祥
烟台市弗兰德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山东 烟台 264000
智能建筑在我国发展十分迅速,并成为比较常见的建筑结构之一。然而随着智能建筑的发展,其电气工程的质量和功能需要不断升级,不仅要确保其具有建筑功能,同时还需要将电气系统和设备的作用和应用效益进行发挥,从而确保智能建筑朝着更加多样化、灵活化、综合化的方向发展。由此可见电气系统和设备在智能建筑中的作用和影响十分重要。电气系统中的接地系统能够帮助智能建筑起到防雷、电气保护的作用[1]。
在对建筑的柱内主筋引出点进行处理时,切勿损伤主筋,所以,该部位的防雷安装更应受到重视。例如,柱内主筋引出点在屋顶位置时,避雷网、柱内主筋引出标高的高度要相同,如有必要,可把钢板预埋在柱内主筋的引出点,再以现有规定为参照依据进行避雷网的连接,以提升避雷设备安装的便捷度和美观性。此外,在断接螺旋、避雷器和柱内主筋相连接的过程中,还应注意焊接方式的选择[2]。
防雷接地技术中,等电位连接处理主要包括两方面,其一为总等电位,其二为局部等电位。总等电位施工操作,以建筑工程主结构为基础,提前预留的接地施工点安装总等电位端子箱,随后连接基础接地装置。建筑楼层中强、弱电间必须结合楼层距离,与避雷带的间隔等进行设置,随后安装等电位端子板,联结接地干线,处理好与主钢筋的连接。局部等电位设计主要涉及建筑结构中的金属管道、钢筋网等,这些都是施工操作的前提,尤其是建筑结构中的地面钢筋网,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及时联通等电位连接线。如果建筑结构的墙体以混凝土为主,钢筋网同样需要联通等电位连接线。除此之外,卫生间中会应用到金属排水管或者各种金属设施等,等电位端子板与其联结期间,需要提前确定金属部件的位置,为后期检验维修等提供方便。
在建筑电气接地极施工中,如建筑为混凝土结构,引下线为钢筋原料时,接地极技术和钢筋连接技术的应用必须科学合理。其技术应用要点包括:第一,圈梁内的主筋、柱内主筋的连接。当前,柱内主筋连接中比较常用的是使用连接件搭焊钢筋的形式,在连接件钢筋选择时,可进行多规格选择,如钢筋、扁钢等均可。第二,地板钢筋的连接。不可用电焊方式对地板之间的钢筋进行点焊,可选用连接件搭焊法进行连接,为减少此焊接方式为板内钢筋造成的损害,连接件的规格选择应严谨,最好与板内钢筋保持一致[3]。
在设计智能建筑的接地系统时,相关的技术人员一般会考虑将电缆屏蔽层、静电屏蔽变压器、线路滤波器、屏蔽网等进行接地,这种接地设计就是屏蔽接地。设计屏蔽接地不仅能够降低不同外界电磁波对智能建筑的干扰和侵袭,同时也能够确保电气设备在日常运行中避免释放的高频能量影响电气设备的运行,保证电气设备运行中的通信质量。此外,在智能建筑中设计电磁兼容系统也是非常重要的,电磁兼容系统要求电气设备与建筑内部的布线能够免于不同干扰,所以在设计该系统的过程中做好屏蔽接地工作能够有效地保护各种电气设备,同时能够有效地防止或者是降低电磁波对正常运行的电气设备的干扰。
防雷接地引下线施工处理中,引下线主要选择钢筋柱为载体,及时对主筋通常焊接,焊接操作中控制好引下线间距,按建筑结构设计与防雷接地系统设计要求,长度≤18m。按照避雷施工相关规范,要求引下线施工中,避雷带需连接引下线上端位置,通过焊接方式完成施工。引下线下端必须以建筑物桩基内钢筋作为自然接地体。建筑物桩基底角位置均属于引下线组成,为引下线提供稳定的结构柱,这样就可以对接地电阻准确确定。及时进行接地电阻测试,提前预埋接地连接板,最佳地点为室外地坪位置。若测试中电阻相对比较高,则必须采取有效降阻措施,当前最常见的降阻措施为连接金属通道灯[4]。
一般情况下,在开展建筑电气安装工作时,需要在现场安装避雷装置,而该装置发挥的具体效果则取决于避雷装置安装技术。从目前现状来看,应用较为广泛、效果较好的避雷装置有两种,分别是避雷器和避雷网,这两种避雷装置的核心都是接闪器。在对其进行安装时,相关人员需要结合实际情况,所以,每次安装的区域都具有一定程度的差异。在安装避雷针时,往往会将其安装在建筑的顶部,而避雷网则是安装在墙上。相关人员在使用避雷网这一避雷装置时,应对雷击位置进行评估和掌握,将其安装到可能性较大的墙体上。不仅如此,除了位置的选择外,相关人员还需要对避雷网的密度进行科学选择,且确保避雷网的铺设形状为方形,从而发挥避雷作用。在使用避雷针这一避雷装置时,相关人员应将多个避雷针进行有效连接,并对其进行加固。除此之外,相关人员在开展该作业时,应保证弯曲半径与网格之间具有正确的关系,在跨越变形缝时,应做出相应补偿,且保证间隔的科学性。现在应用较为广泛的避雷针为氧化锌避雷针。
在智能建筑的电气设计中,确保系统和设备起到电气保护、防雷的作用,接地工作十分关键,避免电磁波或者是雷电对设备运行的干扰,同时保护好电气设备,其中的防雷接地、防静电以及屏蔽接地方式能够起到良好的电气接地设备保护作用,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合理设计各种接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