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机智善辩中展示出色的交涉能力

2021-04-02 12:04:42金文京
领导文萃 2021年5期
关键词:吴国曹丕孙权

金文京

三国时期,魏与吴、吴与蜀之间都曾有过同盟关系,在同盟期间双方使者往来频繁,各显身手。这些使者既代表着一国的名誉,又肩负着君主的使命,不仅要与对方国君主进行高难度的谈判,还要收集各种情报,必要时还必须从事贸易活动,任务十分艰巨。因此,只有那些具有出色交涉能力,特别是机智善辩能与对方国君主堂堂论战的人才有可能被选为使者。

频繁来往的使者

孙权归顺魏时派赵咨赴许都拜见曹丕,曹丕问赵咨:“朕欲伐吴,可乎?”赵咨毅然回答说:“大国有讨伐之兵,小国有御备之策。带甲百万,江汉为池,何畏之有?”他不卑不亢的态度连曹丕以及魏的大臣们都不得不表示赞赏。赵咨目睹了曹丕的高压态度,预感到与魏的关系不可能长久,一回到吴国,他就建议孙权走独立发展的道路。还有,夷陵之战以后,郑泉作为吴的使者被派到白帝城与刘备讲和,与刘备之间达成了和解,为后来吴蜀同盟奠定了基础。赵咨和郑泉的外交对吴做出了巨大贡献。

作为蜀的外交官,邓芝和陈震也是非常出色的人物。刘备死后,邓芝出使吴国,极力向孙权主张同盟的必要性,促成了蜀吴重新和好。孙权曾对邓芝说:等灭了魏,吴和蜀一起来瓜分天下吧。可是邓芝却毫不犹豫地回答说:天无二日,士无二王,消灭了魏以后,蜀和吴之间就只有战争了。他的直率反而赢得了孙权的信任。陈震也能够不辱使命,成功地与吴缔结了互不侵犯条约。

与此相比,魏的浩周则是一个不称职的外交官。因为浩周没能识破孙权表示归顺以及答应送儿子进京的假象,向曹丕提供了错误的情报,结果造成了曹丕在决策上失误。这些使者的命运有时也是非常残酷的,比如吴的冯熙,他是一个既出使蜀又出使魏的出色的外交官。因为他出身颍川,所以当他出使魏的时候,同为颍川出身的名士、魏的陈群就极力劝他弃吴投魏,还用重金收买他。冯熙虽然拒绝了陈群的劝诱,但始终苦于魏的强大压力,为了不辱君命冯熙最后选择了自杀这条路。

机智善辩各显身手

等待使者们的不仅是艰巨的外交任务。还有对方国君主为他们准备的各种刁钻问题。根据不同的场面,使者们有时机智妙答,有时又报之以斩钉截铁的警句。比如說,曹丕一贯以博学自负,一次,在接见吴国使者赵咨时,曹丕为了贬低孙权故意问赵咨:吴王对学问有什么研究?赵咨当即回答说:吴王虽然政务繁忙,但只要一有空就博览书传,历观史籍,只是不效书生寻章摘句而已。借机对在中国文学史上留有盛名的文学家、大诗人曹丕进行了讽刺。

还有一次,蜀国使者伊籍拜见孙权时,伊籍行过拜礼刚要起身,孙权就发话了:“你何必受这么大的罪要去受命于一个无道之主呢?”孙权早就知道伊籍是一个善辩之士,想以此给他一个下马威。“无道之主”指的就是刘备。伊籍立即回应孙权说:“您太客气了,一拜一起哪算得上是受罪呢?”一问一答之间,把“无道之主”之称顺水推舟地送给了孙权。据说孙权不仅没有生气,反而对伊籍的临机应变大加赏识。

宴会上的问答

君主在正式接见使者之后,一般都要设宴款待使者,这时大臣们也都列席参加,宾主畅饮。席间除了谈论外交话题,也谈天说地,互相展示自己的知识教养和机智善辩。宴会上的问答往往发展成关系到个人名誉和国家名誉的一场舌战。

比如说,吴蜀同盟成立后,吴派使者张温赴蜀。诸葛亮设宴款待,专门请学士秦宓出席作陪。张温听说此人为学士,就故意问:听说你名称学士,不知你是否搞过什么学问?秦宓正色说:在我们蜀国三尺小童都做学问,何况于我?于是两人之间展开了互不相让的激烈舌战。张温提出一串怪问想要难倒秦宓,他问:天有没有头?有没有耳朵?有没有腿?没想到秦宓引用诗经的诗句对答如流。张温不罢休,又问:天有没有姓?秦宓回答说:当然有!张温问:姓什么?秦宓说:姓刘。张温问:你怎么知道?秦宓说:因为天子姓刘,所以天当然姓刘。张温又没话找话地问:太阳是不是从东边升起的呢?秦宓回答说:太阳虽然从东边升起,可是却从西边落下。秦宓的话句句掷地有声,赢得满座惊讶。张温终于败下阵来。

这些乍看上去与政治毫无关系的对话,实际上反映了两国在实力上的优劣。不言而喻,对话里的东与西当然指的是吴与蜀。在这种场合里,再去诡辩“从西边落下去的太阳,不是又要从东边升起来吗?”已经没有意义,关键是能不能占领上风,大刀阔斧地挫败对方的势头。顺便提一下,圣德太子曾给隋炀帝写过一封非常有名的信。这封信之所以有名,是因为圣德太子在信中称“日出处天子致书日落处天子无恙”。如果圣德太子是参考了《三国志》的这段有名的问答之后写了这封信的话,那么历史的定说可能应该有新的解释。下面,我们再举两个例子看看。

蜀国的李密也是一个博学多才的人,一次他出使吴国,与孙权及大臣们就“做哥哥和做弟弟哪一方更好”展开了讨论。孙权认为做弟弟好,这可能是孙权的亲身感触,作为弟弟他继承了哥哥孙策留下的业绩,尝到了做弟弟的好处。对于孙权的观点,李密主张做哥哥好,理由是哥哥能更多地服侍父母。在当时,孝养父母就是最高的美德,孝成为人们的最高规范,因此,李密的回答博得了满座的赞赏。当时,这种围绕一个主题从正反两面展开论战的方式叫作论难,用现在的话来讲也就是辩论。论难在当时非常流行,设定了各种各样的主题。

《演义》里诸葛亮舌战群儒这一段,写赤壁之战前夜,诸葛亮为说服孙权共同抗曹,只身随鲁肃赴柴桑,在这里他与张昭、顾雍、阚泽等吴国群臣展开舌战,一一驳倒了主降派的主张,说服了孙权。但是,历史上并没有诸葛亮舌战群儒这回事,这是《演义》作者综合上述史实创作出来的一个场面。

(摘自《中国的历史》)

猜你喜欢
吴国曹丕孙权
三十六计之反间计
GLOBAL STRONG SOLUTION AND EXPONENTIAL DECAY OF 3D NONHOMOGENEOUS ASYMMETRIC FLUID EQUATIONS WITH VACUUM∗
吴国良花鸟画选
Fraud detection on payment transaction networks via graph computing and visualization①
曹丕组织“驴叫葬礼”
给曹丕的建议
爱你(2017年10期)2017-11-14 19:36:01
孙权:“包邮”好有说服力
曹丕:武功比文采更好
PHOTO FINISH
汉语世界(2017年2期)2017-07-05 14:54:46
曹丕的击剑比赛记载
晚报文萃(2015年8期)2015-11-11 16:2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