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地区装备制造业“双创”人才的“校企地”多方协同培养机制探索与实践

2021-04-02 10:37:40陈兴义
装备制造技术 2021年10期
关键词:双创装备校企

汪 红 ,陈兴义

(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大学 ,甘肃 兰州 730060)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其规模和体系的完整程度决定着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装备制造的人工智能化是未来高端装备制造业的重点发展方向。中国政府已充分认识到装备制造业的重要性并出台多项政策推动装备制造业的产业化水平提升。

1 装备制造人才教育现状

1.1 西部地区制造行业“双创”人才短缺

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装备制造正在引领制造方式的变革。装备制造业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科技创新的新增长点,装备制造装备领域,以高档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等为重点突破方向,在机械加工、模具制造、焊接结构生产等环节得到推广应用,企业对简单工序的操作人员需求越来越少,对智能装备控制与维护、工业机器人系统集成、高端数控加工与编程、数字化建模、焊接自动化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逆向工程技术等高端复合型人才需求越来越多[1]。

1.2 西部地区装备制造“双创”人才的培养

西部地区高职院校装备制造专业,现有人才培养体系与企业行业需求有许多不匹配,体现在:

(1)受体制机制等多种因素影响,现行人才培养供给与产业需求严重脱节、“双创”人才培养模式适应性不强、共享性差不足,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动力不足,人才培养体系、课程体系与“高技能复合型双创”人才需求不匹配,缺乏系统化顶层设计。

(2)“双创”教育的目标定位不够清晰,“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两张皮,表现在重理论传授轻实践教育,重专业学科、就业教育。忽视“双创”教育问题依旧突出,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教学条件与“高技能复合型双创”人才能力提升需求不匹配。

(3)校企合作方面仍存在“学校热、企业冷”的状况,多元化协同育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浮于表面,校企合作开放式实训基地台套数少,校内外实训基地严重不足。

(4)师资队伍水平良莠不齐,教学团队年龄结构、职称结构、学历结构不合理现象;校企合作专兼职教师不足、教师实训能力水平偏低;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欠佳、实践教学水平跟不上时代发展,与创新能力提升培养不匹配。

(5)教学资源匮乏,双创教育课程开发和设计处于零散状态、数量有限。创业教育的课程并未体现梯度式设计,尚不能满足不同专业背景、高低年级学生创业的知识需要。

(6)校企合作融合度不高、社会服务能力不足、校企合作技能培训覆盖面窄、培训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不足[2]。

2 装备制造专业群双创人才培养新模式

我校以职业教育国家相关政策为行动准则,结合西部地区生态产业发展,探索出了适合我西部地区背景和环境的双创人才校企地多方协同培育新机制,提升了人才双创能力,探索出双创人才人才培养新模式,取得了显著成效。

2.1 创新双创人才多元化协同育人新机制

深化科创融教、产教融合,行业企业学校三方共同研发“宽基础、活模块”人才培养体系改革,即“大类招生进行宽基础学习、考试分流双向选择进入相关各专业学习”的以应用能力为驱动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双创土壤,多元化协同创新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科学设计教学体系;融合理论与实践课程,设置多层次、立体化、多学科支撑、专创融合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合理配置技能课程结构和双创教育课程结构;及时将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纳入装备制造群教学标准、课程标准和学习内容,让企业的设备、技术和学校优势教学资源实现优势互补,实现人才培养的无缝对接,节约企业成本和教学成本,实现社会、企业、学校合作共赢的最大红利。

2.2 建设开放型“产教研训赛”多功能实训基地

面对西部地区装备制造业“技能型”人才的紧缺,要紧紧围绕“装备制造”“能源、化工装备”发展目标,整合统筹多种实训资源,政府、企业、学校等多方合作,共同建设集教学、实践、科研、生产、服务、技术研发、创新、社会培训、比赛等为一体的“产学研”高水平专业群、开放共享的基地。

在实训过程中,从一般技能训练到专业技术综合训练再到独立完成岗位工作的创新设计建构能力,形成基于“工作岗位-典型工作任务-创新实践训练-能力提升”的工作过程导向的实践教学体系结构。

2.3 优化专业,壮大“双师型”教科研团队

形成“双师+创新创业导师+行业企业导师”的三师结构团队。其中,双师要求团队成员既是实践技能经验丰富的工程师,又是教学科研能力强的高水平教师;创新创业导师既包含动态发展的创新创业师资队伍来承担创新创业通识课程,又包含具有丰富知识的专业教师;引入行业企业导师,提供以行业企业需求为导向的创新创业实践指导。

根据西部地区装备制造专业群教学需要,整合装备制造高水平专业群相关专业专兼职教师资源,优化教师组合,建立高效团队合作机制,建设一支师德高尚、教学业务精湛、科研水平高超、结构合理的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团队。

选派优秀教师到国内外进修学习、跨界学习,培养专业群领军人才、骨干教师,为整体提高师资队伍的水平,打造一支高素质的专业群团队奠定基础。通过技能培训、下厂实践、企业挂职锻炼、参与企业技术活动、产品研发、积极参加教学能力大赛、国内“双师型”教师培训等途径,培育技术技能骨干,提高专兼职教师实训教学能力,推进科创融教协同创新和成果转化。

由专职教师和企业教师全程参与人才培养,形成双导师制。校企共同打造“擅教学、能实操、高素质”的“双师型”专业教学团队,全方位提升专业群的教学团队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实力。培育引进一批行业有权威、国际有影响的专业群建设带头人。合力培育具有绝技绝艺的技术技能大师。通过信息化教学改革 ,促进“双师”能力培养,提升教师信息素养,科创融教推进协同创新和成果转化。

2.4 打造双创开放 “金课”,建设区域优质动态共享教学资源库

结合西部地区生态产业链,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挖掘和充实集“职业培训、技术服务、双创教育”职能于一体的教学资源,构建融合课程资源、实践教学资源、创新创业教育资源、校企合作资源、国际化资源等共融共通的大动态开放学习平台,通过共享资源,形成一体化育人的良好创新创业生态环境[3]。

校企深度合作,运用现代教育手段,构建区域共享优质动态开享教学平台,发挥互联网的优势,引入企业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新要求,形成网络化、立体化、精品化教学资源库、工作手册式活页在线云教材、并配套开发互联网立体化信息资源,开展教学研究,改革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

动态开放共享在线学习平台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双创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工匠精神和团队合作精神,拓宽了学生职业生涯,双创教育质量的明显提高[4]。

2.5 “校企地”协同创新,提升人才“双创”能力

依托大师名师工作室、“文化传承精细木工制作鲁班工坊”,为学生创新创业实训提供平台。选拔尖子学生,编为专业群拔尖班,为参加省内外作精英人才的储备,努力为国家培养紧缺的高、精、尖技术技能工匠人才,积极参加各级各类工业设计大赛、创新创业大赛、大学生“挑战杯”“互联网+”等赛事。

搜集创新创业项目,鼓励和指导学生开展创新创业训练,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培育和孵化创新创业成果,促生学生创新创业动能,服务企业的技术研发和产品升级。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全方位训练学习者综合职业岗位技能和综合职业素养。

2.6 加强科研攻关,打造技术技能服务平台

直面高职技术研发薄弱的问题,围绕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加强应用研究、技术创新、成果转化,提升服务行业企业社会的技术附加值,打造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建立创新创业实训基地,搭建“双渠道+双成长+双平台”的创新创业培育体系,提升教师创新创业科学研究能力。

科创融教推进协同创新和成果转化,力推企业带着项目进驻校园,力推企业工程师进驻实训课堂指导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活动,深化校企合作。

利用现有实训平台,加强教师科研项目的申报和实施,积极深入企业进行技术攻关,促进成果转化。充分发挥机电设备类专业“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的功能优势,建立国家级、省级高职、教师培训体系,开展高职师资培训。

校企合作共同进行科研工作,积极组织开展国内外装备制造技术的最新发展方向的研究,及时更新专业知识,以增强我院装备制造专业群的教育教学研究能力,围绕产业关键技术、核心工艺和共性问题开展协同创新,加快基础研究成果向产业技术转化。

以企业为主体推进协同创新和成果转化。支持企业、学校、科研院所围绕产业关键技术、核心工艺和共性问题开展协同创新,加快基础研究成果向产业技术转化。引导高校将企业生产一线实际需求作为工程技术研究选题的重要来源[5]。

3 实践案例

3.1 实施过程

装备制造专业群长期与江苏汇博机器人技术股份公司、无锡昆仑富士仪表有限公司等20多家企业合作,协同进行“双创人才”培养。组建由地方、行业、企业专家、国家级技能大师、省级技艺技能传承大师、高级技术技能人员组成的专业群教学指导委员会,在人才培养方案修订过程中,邀请合作企业具有丰富生产实践经验的企业一线专家全程参与评审,提出修改意见,使人才培养的知识结构、能力要求贴合生产需要,将企业需求融入“双创”才培养环节。

校企地合作严格遵循专业设置契合产业需求、课程标准契合职业标准、教学过程契合生产过程,将教育链、人才链、创新链有机衔接,确定“双创人才”专业培养目标与培养方案、共建共享开放动态教学资源库、合理规划课程结构与教学内容,设计教学过程与实施方案、改革“1+X”证书制度和考核评价体系;提高装备制造专业群学生的职业岗位能力、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双创能力。

3.2 效果分析

校企地协同育人、产教深度融合的“双创人才”培养新模式在专业建设、实训基地建设、师资团队建设、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等方面取得了良好建设成果,尤其是近5年“双创人才”培养在装备制造专业群团队教师的指导下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充分体现出装备制造专业群“双创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水平。

(1)取得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1项,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9项;

(2)国家级技能大赛团体一等奖2项,团体二等奖3项;

(3)国家级创新创业大赛获团体一等奖1项,团体二等奖1项,团体三等奖3项,个人一等奖11项,二等奖18项,三等奖7项;

(4)获得省级技能大赛团体一等奖1项,团体二等奖6项,共获得一等奖15项、二等奖26项;

(5)省级各类创新创业大赛金奖5项,一等奖10项,二等奖12项。

装备制造专业多年来为社会输送了大批的优秀毕业生,近五年的就业率均在 98%以上,居省内高职院校的前列,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高。良好的职业素质受到了用人单位的广泛好评,他们大多数已经成长为企业的生产技术骨干和技术能手,是企业经济发展的骨干力量,为区域经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4 结束语

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大学装备制造专业群“双创”人才“校企地”多方协同培养成效显著,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促进了西部地区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全方位有机衔接,发挥了我校装备制造高水平专业群在西部地区职业教育双创人才培养中的引领、示范、辐射作用;推进了职业院校与企业共赢合作,推进了教育服务社会、促进西部地区经济发展,产生了积极的社会效果。

猜你喜欢
双创装备校企
好装备这样造
港警新装备
环球时报(2022-05-26)2022-05-26 17:22:31
高淳区以侨联双创基地 助推“双创”孵化成长、孕育未来
华人时刊(2021年23期)2021-03-08 09:27:28
“双创”浪潮方兴未艾
华人时刊(2020年17期)2020-12-14 08:12:42
防晒装备折起来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上海包装(2019年2期)2019-05-20 09:11:04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电镀与环保(2016年3期)2017-01-20 08:15:33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新课程研究(2016年1期)2016-12-01 05:52:15
双新双创
新农业(2016年21期)2016-08-16 11:5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