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城市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文化底蕴,展现出鲜明的历史发展进程、社会变迁及未来发展方向,彰显出城市文明的特有风采。受到长期移民的影响,美国仅经历了几百年的城市发展时间,在多元化社会风俗、宗教的交织互融发展过程中,文化的多样性较为突出。而拥有悠久发展历史的欧洲,城市现代化发展仍受到文艺复兴精神的有力影响,城市文化的核心逐步演变为典雅、古朴,十分侧重对历史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地铁伴随着城市的发展迅速兴起,所形成的地铁文化也同样具有此特征,地铁文化与城市文化的发展紧密相关,二者不可分割。
关键词:公共艺术;视觉设计;武汉地铁
课题项目:本文系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指导性项目)“荆楚艺术元素对城市文明的作用——以武汉地铁公共艺术建设为例”(16G180)研究成果。
地铁站台的独特地下空间改变了以往单一化的传统模式,通过采用丰富的表现形式、手法和材质,展现出多元化的地铁公共艺术,促使现代化科技空间更人性化,并在城市发展中融入、渗透浓厚的艺术气息。比如,通过运用独特艺术表现形式,表达祈求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安居乐业寓意的台北新庄线行天宫站地铁公共空间,美化装饰了八家将的脸谱,将此地铁站点的艺术设计理念和文化内涵传递给乘客的同时,充分展现行天宫的特色风貌,广泛吸引了诸多游客前来观赏游览,将我国台湾地区的文化特色和风采传递到全世界。
20世纪80年代左右,人们开始在地铁空间中陈设公共艺术品。相较于西方国家,我国地铁交通系统的建设起步较晚,北京最早完成地铁建设。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发现,地铁公共艺术对于北京地铁建设发挥了至为关键的作用。比如,当代水墨大师张仃创作的《大江东去图》等艺术品装饰于地铁13号线西直门地铁站内,人们对这些公共艺术作品有了深刻的印象,在地铁公共空间艺术传播过程中的文化影响力首屈一指。在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地铁公共空间内开始逐步陈列壁画、浮雕、艺术品挂件等公共艺术品,使地铁空间依托丰富艺术表现形式得以装点美饰,烘托出浓厚的艺术气氛,乘客也潜移默化地受到公共艺术的熏陶。建设于圆明园景区的北京地铁4号线,充分结合圆明园遗址风貌,运用独树一帜的艺术设计风格,再次展现了从圆明园建立到第二次鸦片战争后的歷史文化,对外积极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使得人文精神得以良好传承和发扬。因此,在城市公共空间建设和城市文化传播过程中,上述作品的影响作用十分突出。
伴随着人类的不断演化和社会经济的发展,荆楚之地积淀了浓厚的区域历史文化,形成了特有的文化元素。荆楚文明得以长远传承和发扬离不开楚文化及民族民间文化的凝聚、兴盛、繁荣、融汇、积淀及丰富。湖北创建文化精品的过程中,要充分结合博大精深的荆楚文化元素。在国家大力推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过程中,要实现科学的社会评判标准、家的精神层面追求、个人的言行举止的相互融合,以此来有效传递社会主流价值观,良好地培育和传承区域、民族的文化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发扬要充分依托音乐、文学等公共艺术文化精品的特殊功能。历经三千余年发展,荆楚文明全面兴盛于江汉之滨,充分融合了当地民族文化及中原诸夏传统文化,其文化表现形式体现出一种集楚、巴及民间民族文化等于一体的耦合形态,有力影响着华夏文化的发展。拥有浓厚文化底蕴、多元化文化形态、鲜明精神特征的荆楚文明,助推着中华文明的发展和繁荣,在湖北省培育建设文化精品、大力弘扬和推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环节发挥着不容忽视的作用。
城市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文化底蕴,展现了鲜明的历史发展进程、社会变迁及未来发展方向,彰显出城市文明的发展脉络和特有风采。受长期移民的影响,美国仅经历了几百年的城市发展时间,在多元化社会风俗、宗教的交织互融发展过程中,文化的多样性日益突出。而拥有悠久发展历史的欧洲,城市现代化发展仍受到文艺复兴精神的有力影响,城市文化的核心逐步演变为典雅、古朴,十分侧重对历史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地铁伴随着城市的发展迅速兴起,所形成的地铁文化也同样具有此特征。例如,在参照学习西方国家地铁建设经验的前提下,日本东京地铁建设充分体现出现代化城市的风采。地铁文化与城市文化的发展紧密相关,二者不可分割,地铁文化在城市文化的影响下,实现了长远发展。
作为具有一定人员流动性的公共空间,艺术品陈列于地铁公共空间内的导视性功能十分突出。由于受到特殊地铁环境的影响,为有效保证地铁运营环境的功能性和安全性,必须采用特殊的艺术品表现形式。
通常来说,地铁站内完成装修设计后,才会开始设计制作艺术品。因此,从空间一体化层面来看,艺术品设计脱离了地铁站装修设计的空间属性。地铁空间完成装修设计后进行艺术品设计,会存在空间不一致、不协调的情况,导致地铁站空间整体美感受到严重制约。地铁站空间形成浓厚的艺术气氛、确保空间融为一体的关键是同步开展空间装修及公共艺术设计。
通过全面提升艺术理念层次,地铁公共艺术改变了以往的艺术装修及艺术品陈列方式,注重创新规划设计艺术品,秉承艺术美化、营造和充实空间的准则,建设了展现不同文化内涵的城市地下文化特色景观,营造出浓厚、丰富的艺术气氛,在有效传播弘扬城市文化、加强社会公众美育教育、提升艺术鉴赏水平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相较于传统艺术品陈列及装修,地铁公共艺术的空间表达力和艺术语言层次更为优异和强烈。
城市文化发展和传递离不开公共艺术的载体支撑。实际上,人们接受和传播沟通文化需要一种无形的文化形式。社会公众通过地铁公共艺术的形式接受文化内涵,与区域文化历史进行对话和熏陶,从而创造良好的城市文化内涵。“社会公众通过长期接受公共艺术感染、环境教育,引发深层次的文化感悟和思考,提出自身疑问,提出崭新的文化理念和价值。”
地铁站公共空间内广泛设立广告牌,使得其商业价值十分突出。通过运用多种方法,实现商业价值的有效运用,能够进一步拓展和丰富地铁站内公共艺术氛围。比如设立临时公共艺术计划:在地铁内部空间中,品牌合作方投入资金,与艺术家临时共同规划设计地铁公共艺术,创作部分软性、暂时性的公共艺术作品。通过公共艺术作品临时设立的方式,社会公众乘坐地铁出行能够获得一种新鲜的体验感受,向周围的家人、朋友等宣传推广地铁公共艺术的魅力。最近几年,诸多艺术项目开始普遍采用艺术家与大品牌合作的方式。品牌厂商相较于传统艺术馆,更为青睐地铁空间的网络与乘客互动模式,从而更具话题性地设计和执行公共艺术计划。
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信息传播方式,地铁公共艺术能够与社会公众展开艺术对话,在公共艺术设计和打造过程中全面融合社会主流价值观和理念,依托艺术信息传播途径对社会公众进行价值观的有效传递,使市民生活及文化氛围能够循序渐进地接受主流思想的影响。
相较于城市艺术长廊,日常生活化的地铁空间公共艺术普遍面向上班、学生群体,这就要求空间艺术品的选择和摆设应更倾向于采用一种欢快、自由、轻松的方式展现。现代地铁空间艺术品应运用幽默、欢快的方式,演绎出城市时尚、前沿的发展姿态。
国内设计较为优秀的地铁空间公共艺术较为普遍。比如,作为武汉市第一条建设开通的地铁线,地铁二号线共计设有21座车站,分别运用简约现代风格、个性化风格进行装修设计。其中,现代化标准风格的车站共有13座,能够展现个性化江城文化特色的车站共计有6座。以“黄鹤归来”为主题打造的汉口火车站,运用“江城印象”玻璃马赛克拼接出”仙鹤造型、荷叶及莲蓬等艺术雕塑及区域地面,凸显出武汉市热情接待客人的待客文化。为良好展现城市绿肺形象,中山公园地铁站运用以“幸福武汉”为主旨的壁画进行文化烘托。江汉路地铁站为传递城市时尚氛围,运用“时尚江城”浮雕艺术品、LED显示屏等多种方式进行文化凸显。为良好传承楚时期遗留下来的文化底蕴,洪山广场地铁站设计了融合红黑色彩的艺术壁画,而宝通禅寺地铁站为使幽远宁静的意境得以良好营造,充分运用了菩提树雕塑墙、瓷板山水画等艺术表达方式。为使人们充分畅想未来科技之城的远大前景,光谷广场地铁站运用科技之城互动投影和铝板刻花的抽象艺术画面进行突出表达。
综上而言,城市文化能够为地铁文化提供支撑,并且城市文化也良好体现于地铁文化。为提升武汉市文化层次、弘扬城市精神,大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武汉市正在同步开展地铁及地铁文化建设。通过掌握城市发展历史、明确未来发展方向、了解大众需求,地铁设计者和建设者所建设的地铁和所打造的地铁文化能够良好匹配于城市发展和人民文化需求。通过深入探索地铁文化发展方向,有效运用文化资源,进一步延伸发展地铁文化,明晰独特的城市文化特征,使之逐步发展成为城市精神内涵,使城市建设发展更为秩序化、科学化。
参考文献:
[1]史富强,邵泽宽.浅析西安地铁文化与城市文化之间的关系[J].内江科技,2009(2):58.
[2]熊霞.论弘扬荆楚文明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打造文化精品为中心[J].荆楚学刊,2015(1):13-17.
[3]成寒.地铁公共艺术初探[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6(3):91-92.
作者简介:
霍磊,硕士,武昌工学院艺术设计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艺术設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