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氯酸钠火灾事故引发的思考

2021-03-24 10:45:58江苏省江阴市应急管理局李宗奇周慧敏
现代职业安全 2021年11期
关键词:氯酸钠灭火剂干粉

江苏省江阴市应急管理局 李宗奇 周慧敏|文

事故经过

2020 年8 月,某氯酸钠使用单位发生火灾事故,事故发生过程如下:该单位使用氯酸钠的车间暂存储柜门铰链损坏,车间主任通知电焊工陈某维修。陈某操作电焊机,焊接储柜门铰链。刚点焊两下,焊渣溅入储柜内,引燃氯酸钠外包装塑料编织袋。陈某和辅助工高某立即用现场准备的两瓶干粉灭火器进行扑救,两瓶灭火器用完未能将火扑灭,两人见火势凶猛无法扑灭逃离现场,2 分钟后储柜内氯酸钠发生爆燃。笔者在对该事故原因进行分析时,发现其背后透露的安全监管问题和大众对氯酸钠存在的认知错误令人深思。

氯酸钠的基本信息

氯酸钠化学式为NaClO3,通常为白色或微黄等轴晶体,味咸而凉,在酸性溶液中有强氧化作用,300 ℃以上分解出氧气,易溶于水,微溶于乙醇。主要的危险特性:强氧化剂。受强热或与强酸接触时即发生爆炸。与还原剂、有机物、易燃物如硫、磷或金属粉末等混合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急剧加热时可发生爆炸。禁忌物:强还原剂、易燃或可燃物、醇类、强酸、硫、磷、铝。

氯酸钠其实是应用非常广泛的一种化工品,可用于印染工业与无机工业;可制造二氧化氯(常用水处理消毒剂)、亚氯酸钠及高氯酸盐;可用作除草剂;在医药工业中,用于制造药用氧化锌、二硫基丁二酸钠;在颜料工业中,可用于制造高级氧化锌和华兰;它是漂白剂,可用于造纸、鞣革、矿石处理;还可用于海水提溴和制造印刷油墨、炸药等,可见氯酸钠用途非常广泛。但同时氯酸钠也是危险化学品(《危险化学品目录》(2015 版),编号1535),其白色或微黄色的晶体外观,若没有包装文字或安全技术标签,靠人工根本无法识别,易被认为是普通化工品,处理不当,极易发生爆燃事故,例如2018 年“7·12”四川宜宾恒达科技有限公司氯酸钠爆燃事故,就因操作人员将无包装标识的氯酸钠当作丁酰胺,投入到反应釜中进行脱水操作,从而引发爆炸着火,造成19 人死亡,12 人受伤。

事故原因分析

直接原因

1.电焊工违章冒险作业,未按照GB 30871—2014《化学品生产单位特殊作业安全规范》的相关规定在作业前对危险因素进行辨识,不了解作业场所内储存的危化品性质,作业前未将氯酸钠进行清理,焊渣(高温熔融金属)溅入柜内引燃了氯酸钠及包装袋,氯酸钠高温释放出大量氧气(反应式为2NaClO3→ 2NaCl + 3O2↑)。

2.现场作业人员使用干粉灭火器进行灭火,违反了《危险化学品安全措施和事故应急处置原则》(《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公布第二批重点监管危险化学品名录的通知(安监总管三〔2013〕12 号)》)中“氯酸钠起火时禁止使用干粉灭火器灭火”的规定,因灭火剂使用不正确,未能有效灭火。

目前国内常用的灭火剂,主要使用以磷酸铵盐为主料(主要灭火组分为磷酸二氢铵NH4H2PO4)的ABC 干粉灭火剂和以碳酸氢钠(NaHCO3)为主料的BC 干粉灭火剂。ABC 干粉灭火剂的灭火原理为:在高压二氧化碳的作用下,磷酸二氢铵粉末在高温作用下发生吸热反应,分解出的水和氨气(反应式为NH4H2PO4→ NH3+ H2O + H3PO4), 从而降低空间氧气含量,最终达到阻止燃烧的效果。但由于NH3具有弱还原性,会与具有强氧化性的氯酸钠反应进而失去灭火作用。BC 干粉灭火器的作用机理与ABC 干粉灭火剂相似,但是碳酸氢钠分解后的物质(反应式为2NaHCO3→ Na2CO3+ H2O + CO2)并不具有附着效果,喷出后无法完全隔绝氧气与燃烧物,只能控火无法灭火,因此这类灭火器并不适用于由氯酸钠固体引起的火灾。

在实际的安全生产工作中,使用干粉灭火器处置由氯酸钠固体引起火灾的,并不鲜见。笔者在一知名搜索引擎搜索“氯酸钠应急防护措施”,其“氯酸钠泄漏应急预案”一文内“应急措施”一节中标注氯酸钠的灭火方法为“使用干粉灭火器闷熄”(见图1);在某生产氯酸钠的化工厂企业官网中,氯酸钠的使用注意事项中明确列出发生火灾时应“用大量水扑救,同时用干粉灭火剂闷熄”(见图2)。由此可见,在对氯酸钠的灭火处置方式上,大众对其还存在认知盲区。

图1 知名搜索引擎标注氯酸钠灭火方法为使用干粉灭火剂

图2 某化工厂企业标注氯酸钠火灾使用干粉灭火剂

由于氯酸钠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其使用者、管理者并不全都具有完备的化工安全知识,在获取相关的应急处置措施时,最常见的信息获取方式就是在网络上进行相关搜索,而不是查找官方文件,如《危险化学品安全措施和事故应急处置原则》。如果在网络搜索时,查阅到文中上述两处(图1 和图2)错误应急处置信息,在遇到真实的由氯酸钠固体引发的火灾时,极有可能因为错误的处置方式从而引发更大的事故。

间接原因

1.该事故单位未建立相应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和管理体系。风险辨识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存在严重的形式主义问题,未在氯酸钠储柜设置安全警示标志、危险化学品安全周知卡和应急处置卡。

2.安全管理制度落实不到位,未对危险场所动火作业进行动火作业风险辨识,安全作业条件、安全告知、安全设施、现场监管等安全防范措施缺失。

3.安全措施落实不到位,事故单位相关负责人未组织辨识氯酸钠储存、使用等环节的安全风险,未采取相应的管控措施;未详细告知作业人员氯酸钠存在的危险因素以及事故防范和应急处置措施,员工不掌握氯酸钠的安全管理和使用知识技能。

该起事故是因事故单位主体责任严重不落实、现场安全管理混乱、员工违规动火引起火灾、现场施救不当、火势进一步扩大引发的爆燃事故。

事故防范和整改措施

落实危化品使用单位安全生产主体责任

图3 “7·12”四川宜宾恒达科技有限公司氯酸钠爆燃事故现场

危险化学品使用单位要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对照《企业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重点事项清单》,根据本单位生产经营实际,建立健全独立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和管理体系。2021 年9 月1 日实施的新《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明确提出,生产经营单位要建立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并明确各岗位的责任人员、责任范围和考核标准等内容,切实把安全责任落实到生产经营的每个环节、每个岗位和每名员工,保证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落实,真正做到安全责任到位、安全投入到位、安全培训到位、安全管理到位、应急救援到位。危险化学品使用单位要按照法律法规及相关行业标准,规范危险化学品的布局、储存和使用条件,提升危险化学品的安全管理水平;要强化“防事故、保安全”的责任意识,管控危险化学品使用环节的安全风险,建立完善应急预案或处置方案,配备必要的应急物资、装备,定期开展应急演练。

加强危化品使用企业员工安全教育培训工作

要加强从业人员安全教育和危化品安全专业技能培训,对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和安全标签进行专项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专业知识、操作技能、安全管理等素质能力。对涉及动火作业等危险因素较大岗位人员要定期进行专门的安全教育培训,保证从业人员具备所在岗位必要的安全生产知识和岗位安全操作技能,切实增强应急处置能力。

落实行业监管部门安全生产监管责任

各行业领域危险化学品的行业主管部门要牢固树立科学发展、安全发展理念,坚守“发展决不能以牺牲人的生命为代价”这条红线,进一步建立健全“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坚持“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的原则,严格落实政府监管责任。充分运用社会信用体系和联合惩戒机制,压紧压实危险化学品使用单位的主题责任。要研究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进一步明晰部门与属地、部门与部门之间安全生产监管职责,消除监管盲区,强化易制爆危化品安全管理,完善各监管部门间的信息共享通报机制,切实防范各级各类事故发生。安

猜你喜欢
氯酸钠灭火剂干粉
二氧化氯消毒副产物转化影响因素探析
地下水(2024年1期)2024-03-08 10:44:36
氯碱企业延伸进入氯酸盐行业的可行性及发展前景分析
中国氯碱(2023年1期)2023-02-22 06:35:04
兴化市旌凖泡沫灭火剂检验检测有限公司
中国船检(2020年11期)2020-11-27 03:21:24
发动机舱灭火剂浓度测试设备的设计
测控技术(2018年7期)2018-12-09 08:58:10
基于临界低温释放民机发动机舱灭火剂浓度测试
测控技术(2018年11期)2018-12-07 05:49:04
干粉灭火器
可以喝的灭火剂 国产生态灭火器终结救火污染?
环境与生活(2016年6期)2016-02-27 13:46:50
凯米拉投资扩大氯酸钠产能
造纸化学品(2016年3期)2016-02-06 18:41:57
菊叶香藜干粉熏香抑菌研究
西藏科技(2015年12期)2015-09-26 12:13:50
氯酸钠电解尾气中氢气的回收利用
中国氯碱(2014年11期)2014-02-28 01:0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