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占学
(金塔县鸳鸯灌区水利水保所,甘肃 金塔 735300)
当前,甘肃省农业灌溉用水矛盾日益突出,主要表现为:斗口计量精度低,水费负担不均,矛盾纠纷多,灌溉管理和服务水平低下,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灌区输水渠道过长,用水量大,供水困难,管理手段落后,管理人员不足等。在经济社会转型加速的背景下,如何推进灌区现代化,采取合理节水措施,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实现传统灌溉向高效节水灌溉的跨越,是改善生态环境、保证农业可持续发展急需解决的问题。
低压输水技术主要通过管道进行输水,在实际使用时,主要将压力水源通过管道输送到沟渠与田埂。与传统渠道灌水相比,低压输水技术具有出口流量大、压力低、节水节地、输水效率高、使用寿命长等优点,并且使用的塑料管材具有重量轻、长度大、耐水、结构简单等优点。低压输水技术应用于多源农田灌区节水改造,可以解决目前存在的问题。
金塔县鸳鸯灌区位于甘肃省河西走廊北部,酒泉市东北部,巴丹吉林沙漠西南部,黑河以西,紫来河下游。该灌区包括5个镇、2个乡、2个国营农林站,总人口1245万,其中耕地880km2,有效灌溉面积为90.67万亩左右。该灌区是河西重要的商品粮基地,也是全省大型的灌区之一。
金塔县鸳鸯灌区目前仍采用传统的灌溉管理和服务方式,人工配水,准确度和透明度不高,人工监测检测,管理效率低,监测模式落后,无法满足当前灌溉的需要。在无通信设施的情况下,采用低压输水技术对灌区进行节水改造。
低压输水技术在应用时,主要利用地形的高低差形成的压头,通过压力将水输送到田间。其优点是能够充分利用地形地势,降低电能的损耗[1],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资金的投入。
低电压管路灌溉系统工程包括取水工程、管头工程、管路工程、田间灌溉工程[2]、管路结构(压力调节井,排气阀等)。
管道系统采用开放式和半封闭两种方式进行灌溉。供水时,管道系统不能完全封闭[3-5]。在管网中的适当位置安装有导流调压井和浮球阀,以控制闸门(阀)的开启和关闭。管线布置与地形地貌紧密结合,管线最大限度地平滑,力求管线长度整体最小,减少投资。通过对首端进口闸的流量调节,使低压输水水流处于非恒定流状态。分段低压输水系统平面概化见图1。
图1 分段低压输水系统平面概化
支管间距一般在250~350m之间,出水口间距一般在100~150m之间。在各支管端(最低处),根据实际地形条件,设置排沙设施,在附近自然低洼区的自流排水管中,设置排水阀和排沙孔,将水直接排到低洼区。采用晶闸管地面灌溉、改良沟槽灌溉[6-10]、小管流灌溉等方式进行灌溉。
引水工程的主要目标是在鸳鸯灌区西干渠上修建引水闸门,在西干渠上副干渠42km处设有控制、引导闸门。节制阀采用敞口式,引水闸门采用胸墙涵式,为C20现浇混凝土结构。
引流渠用于干渠控制闸门与沉沙池之间的水力连接,采用长10m、宽1.0m、深1.0m的长方形截面,为C20现浇混凝土结构。开槽采用C20混凝土现浇开放式单槽结构,总容积150m3,槽体与引流槽间由2.8m长的渐变段连接,槽口右侧为集水坑,槽口两侧为沉沙池。为防止杂物进入管道,在入口处设置了一道拦污栅。池底设计为倒坡结构,考虑主管内流动情况,充分发挥沉沙池的作用,以达到较好的沉沙效果。
3.4.1 灌水定额与管网设计流量的确定
确定灌水量,主要以农作物最大需水量作为灌溉的定额,同时在分析中,需要针对不同农作物进行不同需水量的设计。灌水定额依据下述公式计算:
m=66.7γH(β1-β2)p
(1)
式中m——灌水定额,m3/亩;
H——待灌溉区域农作物蓄水深度,m;
β1——灌溉区域土壤最大含水量,取田间含水量的95%;
β2——土壤含水量的最低值,取田间持水量的65%;
p——待灌溉区域的持水量,取25%。
在此基础上,计算灌溉系统设计流量,其表达式为
Q0=amA/(ηTt)
(2)
式中Q0——系统设计流量,m3/h;
a——作物的种植比例;
m——设计灌溉定额;
A——需要灌溉的面积;
η——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
T——设计管水时间;
t——系统每天的工作时间。
3.4.2 管材与管径选择
在此基础上,选择管径,主要依据低压输水技术规范进行选择,以保证经济地输水[11]。表达式为
D=18.8(Q/v)0.5
(3)
式中D——管道的直径,mm;
v——管道水流流速,此次研究取值为1.15m/s;
Q——管道设计流量计算参数。
3.4.3 管道水力计算
在实际输水过程中,会存在管道沿程水头损失情况,管道沿程水头损失[12-15]按下式计算:
hf=fQmL/Db
(4)
式中hf——沿程水头损失;
L——管长;
Q——管道的体积流量;
f——管道在输水过程中沿程阻力系数;
D——管内径;
b——管径指数;
m——流量指数。
上述计算中涉及到的参数f、b、m主要参考表1得出。
表1 f、b、m取值
对于支管,采用运输、安装方便,造价低廉的 PVC普通塑料管道,按上面所述的公式计算水头损失。通过计算得出,支管的直径分别为315mm和250mm,每段6m。
同时,在输水过程中水流会受到一定的扰动,使流态在一定时间内发生交替改变,最终达到平衡,为了便于进行数值模拟分析,采用下式进行计算:
(5)
式中Hj——下一时刻水流水位;
ξ——淹没系数;
g——流量系数;
v——局部磨损系数。
基于上述计算,能够满足项目的需求量,以此完成低压输水技术对多水源农田灌区节水的改造。
为了验证多水源农田灌区应用低压输水技术后的改造效果,进行改造效果分析,将改造前的灌溉效果与改造后的灌溉效果进行对比。
实验分析中以某灌溉区域为例,以灌溉区的10个灌溉地点为实验对象。
分别对比改造前、改造后此地区的输水时间,对比结果见图2。
图2 输水时间对比
由图2可知,应用低压输水技术后,灌溉区的输水时间明显少于改造前。原因是,应用低压输水技术后,能通过各个分支渠道进行输水,减少了输水时间。
多水源农田灌区改造后,与改造前的节水量对比结果见图3。
图3 节水量对比分析
由图3可知,在多水源农田灌区应用低压输水技术后,节水量大大提高,较改造前节水效果好。因为在应用低压输水技术后,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减少水的蒸发损失和渗漏损失,大大减少了水的损失,提高了节水效果。
灌溉水利用率计算公式如下:
(6)
式中w净——灌溉区净灌溉用水总量;
w毛——灌溉区用水总量。
灌溉水利用率对比结果见图4。
图4 灌溉水利用率对比
由图4可知,应用低压输水技术后,灌溉水利用率明显提高,较改造前灌溉水利用率高。
灌溉面积达到率计算公式如下:
(7)
式中L——灌区实际达到的灌溉面积;
O——改造设计的灌溉面积。
由图5可知,应用低压输水技术后,灌溉面积达到率明显大于没有应用低压输水技术的灌溉面积达到率。
图5 灌溉面积达到率对比
该实验地区内原有渠道建于山体附近,封堵严重,滑坡严重、杂草丛生,需经常进行清理加固,日常运行维护管理困难,成本高。根据调查,原渠道每年维修费用约8万元,因此,将间接效益作为比较转化效果的一个指标,进行比较,结果见图6。
图6 间接效益对比
由图6可知,应用低压输水技术的效益明显高于改造前。原因是低压供水技术应用后,管道埋设于地下,不需大修,仍可正常运行,减少了维修费用,提高了间接效益。
将低压输水技术应用到多水源农田灌区节水改造中,实验证明,能够避免因水资源分配不均而造成的浪费,降低了农业用水成本,减少了管理人员,提高了总体经济效益。由此可见,低压管道灌溉技术实用先进,能够适用于农田灌区节水改造。此次研究仅针对特定的项目进行,由于各地地形条件与种植作物不同,在实际使用低压输水技术时还需要结合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以最大程度提高输水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