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华强
〔山西焦煤西山煤电(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古交矿区总医院普通外科,山西 太原 030200〕
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是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的一种严重并发症,具有起病急、病情重及变化快等特点。此病患者若未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易出现弥散性腹膜炎、感染性休克等并发症[1]。开腹穿孔修补术(Open perforation repair)是过去临床上治疗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的常用手段。对此病患者进行开腹穿孔修补术虽然能取得良好的效果,但手术创伤较大,患者术后的并发症较多。近年来,腹腔镜下穿孔修补术(Laparoscopic perforation repair)逐渐被临床上应用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的治疗中。本文主要是比较用开腹穿孔修补术与腹腔镜下穿孔修补术治疗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的效果。
选取我院2016 年6 月至2019 年6 月收治的90 例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纳入标准是:病情符合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的诊断标准;病历资料完整。其排除标准是:发生代谢性酸中毒或感染性休克;存在严重的心肺功能不全;合并有消化系统恶性肿瘤。随机将其分为LPR 组(n=45)与OPR 组(n=45)。在45例LPR 组患者中,有女性21 例,男性24 例;其平均年龄为(50.76±2.76)岁;其中,胃溃疡急性穿孔患者有21 例,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患者有24 例。在45 例OPR 组患者中,有女性22 例,男性23 例;其平均年龄为(49.23±2.23)岁;其中,胃溃疡急性穿孔患者有20 例,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患者有25 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的开展符合《赫尔辛宣言》的要求,已通过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的批准,且纳入对象均签署了自愿参与本研究的知情同意书。
对LPR 组患者进行腹腔镜下穿孔修补术,方法是:协助患者取头高脚低的仰卧位,对其进行全身麻醉。在其脐缘下做一个1 cm 左右的弧形切口,创建二氧化碳人工气腹(气腹压为10 ~15 mmHg)并置入套管针(直径为10 mm)和腹腔镜。在患者左腋前线与肋缘下的相交处及左锁骨中线与脐水平线的相交处分别做一个手术切口,分别置入套管针(左腋前线与肋缘下相交处套管针的直径为10 mm,左锁骨中线与脐水平线相交处套管针的直径为5 mm)和手术器械。将患者腹腔内的脓液及食物残渣吸出。在腹腔镜下观察腹腔内的情况,找到穿孔的部位。用可吸收缝线对穿孔部位进行缝合,并用大网膜对穿孔部位进行覆盖。将缝线打结,冲洗腹腔并吸净冲洗液,放置引流管,释放二氧化碳,缝合手术切口。对OPR 组患者进行开腹穿孔修补术,方法是:对其进行全身麻醉,在其腹部的正中位置做一个手术切口,打开腹腔。将腹腔内的脓液及食物残渣清除干净,观察穿孔的部位及大小。用可吸收缝线对穿孔部位进行缝合,并用大网膜对穿孔部位进行覆盖。将缝线打结,冲洗腹腔并吸净冲洗液,放置引流管,缝合手术切口。
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的时间、术中的出血量(指由手术造成的出血,与胃肠穿孔所导致的出血无关)、手术切口的长度(接受腹腔镜手术患者手术切口的长度=1 个观察孔的长度+2 个操作孔的长度)及术后并发症(如切口感染、粘连性肠梗阻、腹腔残余感染、肠间隙脓肿等)的发生率。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肛门排气、下床活动及住院的时间。
用SPSS 20.0 软件处理本研究中的数据,计数资料用%表示,用χ² 检验,计量资料用±s表示,用t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OPR 组患者手术的平均时间、术中平均的出血量与手术切口平均的长度分别为(83.23±11.20)min、(30.32±3.45)ml 和(12.35±2.38)cm,LPR 组患者手术的平均时间、术中平均的出血量与手术切口平均的长度分别为(95.22±15.58)min、(10.45±2.28)ml 和(2.73±0.37)cm。与OPR 组患者相比,LPR 组患者术中的出血量更少,其手术切口更小,其手术的时间更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OPR 组患者术后肛门排气的平均时间、下床活动的平均时间和住院的平均时间分别为(59.45±16.54)h、(24.35±5.28)h 和(11.24±3.29)d,LPR 组患者术后肛门排气的平均时间、下床活动的平均时间和住院的平均时间分别为(44.32±12.20)h、(13.29±3.29)h 和(8.21±2.93)d。与OPR 组患者相比,LPR 组患者术后肛门排气、下床活动和住院的时间均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与OPR 组患者相比,LPR 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是一种发病率较高的消化系统疾病。目前,临床上主要是采用质子泵抑制剂、胃黏膜保护剂、抗生素等药物治疗此病[2]。此病患者的病情若长期得不到有效的控制,可并发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3]。进行开腹穿孔修补术是过去临床上治疗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的主要方式。对此病患者进行开腹穿孔修补术虽然能有效地缓解其病情,但对其造成的创伤较大,不利于其术后康复[4]。与用开腹穿孔修补术治疗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相比,用腹腔镜下穿孔修补术治疗该病具有以下优点:1)手术切口较小,不会对患者造成较大的创伤,有利于缩短其术后康复的时间。2)能避免对患者腹腔内的脏器造成较大的影响,有利于降低其术后肠粘连的发生率。3)创口愈合后遗留的瘢痕较小,美观度较高。
本研究的结果证实,与用开腹穿孔修补术治疗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相比,用腹腔镜下穿孔修补术治疗该病虽然用时较长,但能减少患者术中的出血量和术后的并发症,缩短其术后康复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