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甘宁边区的义仓合作运动

2021-03-15 05:38:04
党史纵览 2021年2期
关键词:义仓陕甘宁边区边区

义仓,是抗日战争中后期陕甘宁边区关中分区新正县人民的伟大创造,主要用于防灾备荒、济贫救急。从概念上讲,它是集体开荒种地,对所收粮食进行储备,灾荒时月再加微利借给贫苦农民的一种储备粮食的办法。

张清益首创义仓

陕甘宁边区新正县三区一乡雷庄村村长、共产党员张清益出身贫苦农民,他忠于革命,当时被选为乡苏维埃主席。

1941年,张清益担任新正县合作联社主任。因为自己遭受过贫困带来的许多痛苦,所以他时常为穷人着想。1942年,在农民大生产的热潮下,张清益提出了开义田、办义仓,防灾备荒,支援抗战的建议。雷庄村村民大会顺利通过该建议,决定全村所有15岁以上50岁以下的劳力,为义仓出工5天。张清益成为边区创办义仓的第一人。

1941年初,全村开义田20亩。到了3月,全村32个劳力开义田25亩,当年收义粮4石,翌年春,用义仓粮解决了部分缺粮农户的春荒。为了扩大义仓范围,张清益多次公开讲演,介绍雷庄义仓的好处和经验。

张清益总结了5条义仓的具体管理办法:经村民大会上批准,方得借出义仓粮;秋后不得借出;参加义田者,借粮一斗,加利一升,不参加义田者,借粮一斗,加利三升;荒年本利缓交;不务正业者,吃烟耍赌,不事生产者,不给借粮。

义仓在边区的推广

雷庄村义仓的成功创办,如一粒火种,由村而乡,由乡而区而县,在短短一两个月就燃遍了全關中。据统计,1944年5月,仅新正县一县就组织开荒班子148人,共开义田1300多亩。

义仓在关中分区的成功普及引起了边区政府的重视。边区政府在发给各专员县长的命令中,明确指出“为防患未然计,各级政府应积极劝导人民创建义仓,积蓄余粮以备万一”,并把义仓提高到为抗日战争的战略反攻做准备的高度,还授予创办者张清益特等劳动英雄的殊荣。

义仓的产生并不是偶然的,国民党长期对边区采取军事包围、经济封锁的政策,日军也多次进攻边区。新正县是边区的南大门,是胡宗南部队频繁搞摩擦的地区,也是安置移民的重点县,粮食问题尤为严峻,尤其是每年青黄不接时,部分群众发生断炊现象。边区掀起大生产运动时,新正县积极响应,义仓合作运动应运而生。

义仓合作运动的蓬勃展开,使大量荒地被开垦,耕地面积大大增加,有效地组织了闲散劳动力,安置了大量移民,救济了部分贫民,扩大了革命阵营,壮大了革命队伍,对此后抗日战争的战略反攻和解放战争的最后胜利,提供了一定的经济保证。(摘自2020年12月30日《文摘周刊》 师正伟/文)

猜你喜欢
义仓陕甘宁边区边区
从义仓到农村信用合作社的历史演变
读报参考(2023年17期)2023-06-15 17:25:36
名与实:“作为一种方法”的清代云南义仓
学术探索(2022年7期)2022-12-17 01:53:23
陕甘宁边区的劳模运动
文史春秋(2022年4期)2022-06-16 07:13:00
《陕甘宁边区实录》与中共自我形象的重构
《边区的太阳红又红》
娘子关(2021年3期)2021-06-16 10:56:32
新中国的雏形:陕甘宁边区
当代陕西(2019年18期)2019-10-17 01:48:42
上化乐善义仓碑
西江月(2015年3期)2015-02-17 13:23:56
“义仓”故事
抗日战争期间陕甘宁边区拥军工作的述评
军事历史(2002年1期)2002-08-16 07:33:04
战斗在皖浙赣边区的刘毓标
军事历史(1998年3期)1998-08-21 02:59: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