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桃丽
(安顺市西秀区七眼桥镇云峰初级中学,贵州 安顺 561000)
核心素养背景下,不仅要求老师加强初中化学基础知识教育,还需要老师培养学生化学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思维能力及综合能力等,而化学实验教学则符合这些能力培养要求。故很多老师都基于核心素养及学生实际制定了有效性及针对性化学实验教学方法及措施,以进一步提高化学实验教学质量,从而强化学生化学核心素养。对此,本文根据相关文献对核心素养背景下初中化学实验教学进行了简单分析。
坚持“学生主体”原则,尽量将多的课堂时间及空间留给学生自主学习,包括化学实验原理、实验方法、实验基础知识等的学习,以实现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强化学生的化学实验自主学习能力及操作能力;老师要积极转变或者摒弃不利于学生化学实验自主探究和操作能力培养的教学理念及方法,诸如灌输式的理论教学法等;要鼓励学生在实验中敢于面对自己的问题,并配合老师的指导快速解决问题,以强化学生的问题分析能力及实验探究能力[1]。
例如,在对“制取二氧化碳”进行化学实验教学时,可直接设置实验问题,诸如“当在锥形瓶中加入适量石灰石,并将木条伸到玻璃导管末端,然后点燃木条,观察木条是否熄灭?如果加入稀盐酸,点燃的木条是否熄灭?”等问题。激加法了学生实验积极性,又强化了学生化学实验问题分析能力,更加深了帮助学生理解、记忆和应用“制取二氧化碳”实验原理,提高学生化学实验操作能力。此外,还需要引导学生加强对“二氧化碳制取”方法、相关实验仪器等操作练习,以帮助学生快速熟练掌握实验。
提前做好化学实验计划及准备工作,通常情况下根据学生实际先设计化学实验,然后在该基础上确定实验内容和实验目标,以保证实验的针对性及有效性,从而有效强化学生化学实验操作能力及实践能力;要创新化学实验方法,例如利用多媒体展示实验步骤及原理[2]。
例如,在对“制取氧气”进行化学实验教学时,可先利用多媒体展示“制取氧气”实验步骤(见图1);然后对照相应的图像讲解实验原理,最后引导严格按照要求进行化学实验,具体操作如下:①实验器材准备:包括氧化氢溶液(5%)二氧化锰、高锰酸钾、大试管(2只)、木条若干、酒精灯、火柴、铁架台和集气瓶(2 只)、药匙等;②实验过程:加入过氧化氢溶液→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观察木条是否熄灭→继续加入二氧化锰→再次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观察现象→实验结果及总结。
首先,对于一些非常重要的化学实验,教师可以定期为学生开展实验活动,并做好学生分组工作,保证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这些重要的化学实验,为学生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为了提高学生的化学实验操作能力,加深学生的化学知识;其次,教师要准确地指导学生的化学实验活动,帮助学生选择适当的测试内容,确定正确的测试步骤和原则,从而指导学生顺利完成化学实验。这不仅提高了学生化学实验操作能力和实践能力,而且提高了学生化学创新能力和综合能力[2-3]。
比如,在“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的化学实验教学中,教师可以先根据课文内容让学生明白“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的化学反应原理,然后根据化学原理设置实验步骤,最后引导学生独立进行化学实验,加深对“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的认识,提高学生对化学实验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认识。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普及,多媒体教学、情境教学和实验教学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等方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原本就是实验教学法,但不同的是教学内容要通过其他教学方法来实现,因此多媒体技术作为当今时代最常用的教学技术,应该在初中化学实验中得到充分的应用[3]。借助多媒体技术实现化学实验,不仅可以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化学实验教学情境,而且可以大大降低化学实验教学的难度,使学生在短时间内参与实验教学,可以有效地改善学生化学实验学科的现状,实现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总之,初中化学实验是初中化学教学体系中必不可少的教学内容之一,对初中化学教学质量及教学发展产生了必不可少的影响作用。所以作为初中化学老师,不仅要提高对化学实验教学的重视度,还需要基于核心素养不断创新和完善化学实验教学方法,以打造高效实验课堂,提高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