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艺术之光——薄胎瓷艺术

2021-03-11 15:41:28龚盈盈
陶瓷研究 2021年1期
关键词:坯体粉彩蛋壳

龚盈盈

(龚盈盈工作室,景德镇,333000)

0 引言

薄胎瓷也叫脱胎瓷,自古有“薄如蝉翼、亮如玻璃、轻若浮云”的美名,它薄到看起来几乎没有胎。其制作要求之高,制作工艺之复杂,令人叹为观止。薄胎瓷的制作颇具特点,需要经过四十几道工序,每一道工序都是手工完成,要分三次才能烧制成功。在薄胎瓷的制作工序中,修坯是最最紧要的一环。一般等到胎体成型之后,等器内的挂釉彻底干涸,然后将未挂釉的那一面胎体刮除,剩下一层釉,再在这个刮削面上涂上釉汁,坯体在利篓上反复地取下、然后装上,重复百次左右,方能将两三毫米厚的粗坯修到蛋壳般那么薄。瓷胎烧制完成后,瓷器看似被抽去了胎骨,就是“脱胎瓷”的由来。

薄而透光的陶瓷,美的与众不同,观赏性和实用性兼而有之。薄胎瓷作为一种艺术载体,通过光的接入或其他形式,赋予了薄胎瓷艺术新的生机。

1 薄胎瓷艺术的发展史

图1 青花图样

图2 粉彩图样

薄胎瓷始于北宋年间,因其胎薄,享誉古今中外。其雏形可以追溯到4000多年前的龙山文化,在龙山文化出土文物中,发现了黑陶,其胎壁大约在0.5-1毫米左右,又称蛋壳黑陶。蛋壳黑陶为后面薄胎瓷的出现提供了技术支持。公元前约2550至约2195年,在居家岭文化中,制陶的种类增多,蛋壳陶烧制较为完好。其中,彩陶的胎壁约为1毫米,这种彩陶又叫蛋壳彩陶。东汉时期,瓷才真正烧成。发展到宋代,进入了一个全面繁盛的时期。这个时期出现了很多名窑,陶瓷的制作工艺和烧制水平达到巅峰,在这种背景下,薄胎瓷应运而生。北宋时期,景德镇开始尝试烧制薄胎瓷,至明朝时期,薄胎瓷的制作已趋近成熟。永乐时期,景德镇官窑开始制作薄胎瓷,胎体脆薄,多用于陈设瓷。至成化时期,薄胎瓷的制作工艺发展迅速,走向了成熟,所制薄胎瓷真的如脱胎一般,很薄很透;到了隆庆、万历年间,连一些高级民窑也能烧造出水准很高的薄胎瓷,并有了薄胎瓷、皮蛋盅和流霞盏等专称。这些都说明了薄胎瓷这时已经从影青瓷发展出来,成为一种专门瓷器的制作品种。

2 薄胎瓷的制作工艺

薄胎瓷作为景德镇的传统艺术名瓷,它轻巧、秀丽,做工精致,透光性好,又被人们称之为"脱胎瓷"或者是"蛋壳瓷",这是因为它的瓷胎如同蛋壳一般薄而得名。薄胎瓷的制作有很大的难度,而且需要极强的技术性。从配料、拉坯、利坯(修坯)、上釉到绘画、烧制,经四十多道工序,全部采用手工完成,分三次烧成。这么多复杂工序里,以利坯和艺术加工要求最精细。利坯师傅需经过粗修、细修、精修等反复百次的修琢,才能将两三毫米厚的粗坯修至0.5毫米左右。胎体厚度大多在1毫米以内,“薄似蝉翼,亮如玻璃,轻若浮云”。

薄胎瓷制作工艺很复杂,需要制瓷人具备熟练的操作技艺,而且严格地执行工艺规程。为了防止薄胎瓷在烧成中产生变形的情况,以及为了提高釉面的白度和透明度,增加氧化铝(Al2O3)在坯料中和氧化镁(MgO)在釉料中的含量来解决这些问题。

在修坯的时候不同于传统的修坯方法,先将厚的粗坯修成壁厚小于1毫米的精坯,薄脆的坯体未烧前很是脆弱,经不起手的弹扣来判断坯体的厚度,于是利坯师傅发明了一种方法,叫“走水验坯法”,利用坯体吸水性,通过渗水的程度来判断坯体的厚薄与均匀。这种方法像极了中医把脉,评的是经验,不能有半点的疏忽。它的烧成也分为两步,先是素烧一遍,温度大概在760℃左右,之后上釉,里面用淌釉法上釉,外面则采用喷釉法完成,釉的厚度控制在0.1毫米。装匣采用特制的垫饼,使坯体平稳地装入在匣钵内,烧成温度约为1280—1320℃。

薄胎瓷的用途非常广泛、品种众多,一般用来制作成餐具、酒具、灯具等,因制作过程胎体容易破裂和变形,制作难度很大,故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作为了陶瓷爱好者们追捧的目标之一,薄胎瓷拥有中国瓷器之美成为文化载体之一。

3 薄胎瓷的装饰

陶艺家们在薄胎瓷上描绘有青花图样(见图1),就称之为青花薄胎瓷;描绘有粉彩图样(见图2),就称之为粉彩薄胎瓷。

青花薄胎瓷和粉彩薄胎瓷装饰手法和常规青花和粉彩等陶瓷装饰手法一致,并无区别,只是对技法要求更加严苛,因为薄胎瓷胎壁极薄,在进行陶瓷装饰时需分外小心,不然很容易破碎。

装饰上还有两面装饰,即内外呼应装饰,利用空间和光线的作用使得薄胎瓷的装饰更显和谐、统一、呼应和特别。

薄胎瓷的装饰题材丰富,可以描绘大自然中的小鸟、花朵、祖国的大好河山、古典的仕女图、现代人物、风景画、装饰图案等等,世间万物万象都可以描绘其中,表现的内容不受限制。

图3 旗袍灯具

图4 吊兰灯具

现代艺术设计及装饰,促进了薄胎瓷的发展。为了促进薄胎瓷艺术的发展,陶艺工作者们发明了薄胎瓷灯具,这种以薄胎为主体的灯具,晶莹透亮、洁白如玉,使用功能和艺术效果完美融合。现代薄胎瓷造型融入现代艺术元素,有着强烈的民族化缩影。

4 薄胎瓷的传承与创新

创新是为了吸收运用时代最前沿科技成果。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陶瓷产品的要求不仅仅只是停留在实用上面,以人为本、绿色环保、遵循自然等理念也在不断地深入人心。设计,其本质是为人类生活便捷提供服务,是科技与生活的结合。现代薄胎瓷工艺运用到现代设计中,涉及范围小到碗碟灯具,大到航空器件,包罗万象。薄胎瓷在现代社会中的创新应用,主要由以下三个方面:

1.在灯具中的应用(见图3、图4)

传统薄胎瓷制作工序繁杂,成型困难,多数被用于观赏、陈设。随着现代薄胎瓷工艺的改进,薄胎灯应运而生。至此,薄胎瓷不仅仅再单一的作为一种观赏性用具,更是成为了非常实用的电器,走进了千家万户。薄胎瓷灯具工艺独特,釉面光滑、柔和,兼有耐高温急冷、高强度抗碰撞、不易产生划痕等特点,大大吸引了广大消费者群体,成为陶瓷、电器市场上一道靓丽风景线。

2.在刀具中的应用

日常生活中,常用的钢制刀具易生锈,不易保养。而将纳米技术引入陶瓷工艺过程中制造出的纳米陶瓷刀具,也是薄胎陶瓷的一种应用。它区别于金属材质,与之相比,纳米陶瓷刀超过钢性刀具的锋利,且不导电、也不像人们想象的陶瓷易碎,最关键对食品不会产生化学反应污染食物,在冰冻条件下,切肉类、水果和其他食品,不变色。

3.在茶具中的应用

中国茶文化源远流长,唐代更是茶文化盛行的高峰,“唐朝陆羽写茶经三卷”是最好的佐证。而有着“薄如纸”美名的景德镇陶瓷,更是不乏薄胎瓷茶具,他们洁白如月,胎薄如纸,泡入茶汁,茶香和美器交相辉映,熠熠生辉。现在陶艺家们结合薄胎瓷制作工艺,创作出一批手工艺薄胎瓷茶具,其造型简单多样,以轻薄亮为特点突显返朴归真的感觉,深受热爱陶瓷的年轻人的追捧。

5 结语

作为一种新的艺术尝试,薄胎瓷灯具通过光与瓷的结合,利用灯具陶瓷器身薄而透光的特性,丰富了其内部的肌理效果,使得光与瓷完美融合在一起。但是在薄胎瓷近些年的发展过程中,并没有出现过多的进步和突破。造型和装饰等方面略显陈旧,只有极其少数的陶艺工作者进行了创新,尝试着改变薄胎瓷的装饰表现形式,以打破世人对薄胎瓷的固化认识,赋予其不一样的面貌。现代薄胎瓷的发展,需要更多的陶艺家的努力参与,譬如,用传统技法融合现代工艺、制作符合时代艺术前沿的陶瓷器型等手段,创作出符合现代艺术审美的作品,让薄胎瓷艺术上一个新的台阶。

猜你喜欢
坯体粉彩蛋壳
敏行篇之窑变·釉上粉彩作品
景德镇陶瓷(2022年1期)2022-05-06 20:43:09
敏行篇之窑变·釉上粉彩作品2
景德镇陶瓷(2022年1期)2022-05-06 20:43:09
凝胶注模成型制备TiB2-C复合多孔坯体的研究
陶瓷学报(2021年4期)2021-10-14 08:57:28
《窑开全青》粉彩瓷瓶
景德镇陶瓷(2021年1期)2021-03-24 05:47:28
一种陶瓷板的制造方法及陶瓷板
佛山陶瓷(2021年1期)2021-03-02 01:08:52
蛋壳变变变
神奇的小蛋壳
浅析超厚仿古砖在辊道窑干燥过程控制的注意事项
佛山陶瓷(2019年9期)2019-12-02 15:33:17
史上最难撩的四大星座
意林(2018年2期)2018-02-01 12:56:02
陶瓷坯体预干燥方法
佛山陶瓷(2017年8期)2017-09-06 09:47: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