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润昌 许志宏
摘 要:在核心素养教学背景下,培养中学生的应用意识成为了数学教学中的重要目标。但是中学生正处于成长发育阶段,其思维逻辑还不是十分成熟,对于很多数学逻辑并没有较为深刻的理解和认识。因此,在中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老师要适时更改教学的方式以及教学的内容,将学生的发展放在首位,激发学生的潜能,教师培育学生数学的应用意识以及应用能力,形成自身的数学意识,强化对数学应用类型题目的认识,让学生得到更加全面的中学教育。
关键词:核心素养背景;中学数学;应用意识;培养策略
引言:
在中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对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进行培养,从空间意识、应用题解题意识以及逻辑思维意识等方面,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综合素养,利用多样化的教学模式,使学生能够积极的参与到数学课堂中,深入了解和思考数学的逻辑关系,并进行不断地琢磨和研究,使学生能够形成自身的思维逻辑,从而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
一、培養学生数学意识的重要价值
新课改背景下,教师在对学生教学时,应重点关注学生是否养成良好数学思考习惯和规范的解题思路,让学生养成自我行为习惯,培养良好的数学思维,这对于学生思维逻辑的发展以及相关能力的培养十分重要。在教育改革的背景下,老师如果只是重视课本中的内容知识,对于其中包涵的逻辑不能及时向学生进行讲述,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对于各种数学题目的具体解题方式以及解题思维没有一定的思考。中学生年龄尚小,逻辑性较差,思维散漫,对于学习没有自律性以及积极性,在学习的过程中需要老师时刻督促。老师在教学时运用正确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了解其中相关的逻辑,使学生形成一定的应用意识,发展学生的能力。此外,在现代社会不断发展下,解决问题的能力成为了人们必备的能力之一。生活和工作中时常会遇到较多的难题,保持清晰的头脑,找出解决的途径,积极面对困难,对于个人成长以及发展十分重要。中学数学知识较为综合,对于学生的思维发展而言十分有利,可以提升中学生阶段的数学学习能力和全面素质发展水平。现阶段的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积极探究培养学生应用意识的策略,使学生在听讲的过程中,能够对知识进行一定的整合,学习教师的数学思维能力以及相关的分析问题能力,让中学生能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方式,促进学生全身心健康发展,培养健全人格与良好核心素养[1]。
二、初中数学的教学现状
在进行初中数学教学时,老师对于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投入的精力较少,忽视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在教学时,认为只要将自己的本职工作做好就可以了,对于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以及知识运用等,没有过多的关注,这对于学生的数学水平发展十分不利。还有部分老师认为,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并不仅仅是数学教学的任务,同时也是其他课程教学中的任务,导致很多老师在对学生进行培养时,总是想依靠其他的课程教学,这样错误的想法使得学生不能得到较为全面的教学。此外,还有一部分数学老师,虽说专业的教学素养有一定的水平,进行教学时也有一定的方法,但是自身的思维水平以及道德素养并没有很多的提升,对于学生的差异性不能做到正确的分析,在进行教学时,对学生也缺乏关爱,这样一来,学生容易形成一些错误的观念,对学生性格的成长发展十分不利。[2]
三、核心素养下培养学生应用意识的相关策略
1、改变教学模式,让学生理解数学问题
学生的思维散漫,没有一定的逻辑思维,对于书本中的相关概念以及题目的信息等有时不能进行很好的理解。在以往的课堂教学中,老师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的教学,向学生讲述大量的理论知识,但对数学思维的讲解较少,学生在这样的模式下会对数学有一定的抵触,自信心较低,其理解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更是得不到提升。面对这样的情况,老师要适当地改变教学策略,让学生在数学课堂中感到生动有趣。老师在进行教学时,就可以利用学生这样的特点,采用游戏化教学的模式,将课程内容进行课前导入,在游戏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将数学知识穿插其中,设置闯关游戏,让学生对数学知识进行探究,增强学生的探索欲,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在学习华东师大版初中数学《二元一次方程组》这一章节时,老师可以对以往学生学过的内容进行一个复述,之后可以让学生对方程组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这样一来,学生有了一个明确的研究目标,就会将过去学过的知识进行一个合理的运用来解决这个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学生思维逻辑的发展,启发学生的思维。而后,教师可以根据相关的题目信息,找出同样类型的例题,让学生进行练习,趁热打铁,会在较大程度上巩固学生的知识,对于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有重要的作用。
2、通过小组合作进行数形探究,提高学生的数形结合意识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是问中学数学课堂问题探究各环节最有效的学习方式。小组成员之间互相交流、探讨与帮助,形成“优生带困生,困生促优生”的小组学习合作模式。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特别注重把问题导学与学生小组合作有机整合,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意识。在小组合作过程中,可以充分融合将数形结合思想。
例如在学习华东师大版初中数学“反比例函数”时,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比如如何求解反比例函数解析式,如何运用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解决有关问题,给出函数解析式怎么判断大致的图象等等。然后教师对每个小组的探究结果进行分析总结,由每个小组派出代表讲解小组的探究过程。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共同对教师设计的问题进行探讨和研究,找出学习的重点内容。在小组合作中,问题导学教学模式的优点能够得到较好的体现,对于学生数学能力的提升十分有利,同时增强了的数形结合意识。
3、注重学生差异,促进自主学习意识的发展
由于每个学生道德成长环境以及接受知识的能力不同,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往往会出现较大的差异性,因此,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创造相关的教学环境,创造出差异性的教学环境。在数学课堂中,利用多样化的教学模式,创建灵活、生动的数学课堂,让学生能够根据自身的学习水平,自主的吸收相关教学知识。在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应积极地鼓励学生,帮助学生探究相关的数学知识,使学生形成数学学习兴趣,这是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开始。在教学的过程中,老师要有意识地和学生搞好关系,与学生之间进行积极地沟通交流,对于学生的问题要进行及时地解决,对于一些不容易理解的问题,可以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小组,让学生在小组之间进行探讨和交流,在这个过程中,每个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以及应用能力将会有大幅度的提升。但在小组合作教学的过程中,老师要将每一个教学任务都切实地分到每一个学生身上。这样一来,学生能够不断地丰富自身的数学文化,不断地深化自身数学体系的同时,也能提高自身的交流与表达能力,对于学生的综合发展而言十分有利。
4、创设教学情境,应用数学知识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由于其中存在较多的代数问题以及图形问题,且在较多的情况下,很多图形与代数问题需要进行一定的结合,才能学好相关的数学知识。基于这样的教学背景,数学教师可以在课堂中创设相关的数形结合教学问题情景,引导学生进行相关的探究。
例如在学习华东师大版初中数学“二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时,教师可以根据二次函数的图像,让学生找出函数的增减区间以及极点,在向学生讲解完相关的知识后,教师可以根据知识,创建出问题情景,例如,在这个图形中,如何根据相关的途中信息,求出函数解析式以及函数的增减性?在这个问题当中,学生需要根据途中的相关信息,例如X、Y轴的相关数值,可以看出函数的极点;再根据函数的整体走向,大致看出函数的增减性,之后,学生需要根据相关的数学知识,求出相关的函数解析式,分析函数的相关性质,最终能够求得相关的答案。这样反复的锻炼,学生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自身独特的图像分析能力,数学综合知识的应用能力也会有大幅上升。
5、讓学生在数学问题中寻找相应的规律
在数学的学习过程中,很多的问题都是有规律可循的。在教学的过程中,老师要引导学生对应用题进行积极地探索,找到其中的规律,之后让学生运用发现的规律去解决问题。老师也可以通过让学生找到题目中的规律,自己总结解决问题的方法,之后运用这些找到的规律,去解决问题。这能帮助学生树立一定的自信心,增强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同时也能够为那些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提供一定的学习和总结时间,使其能够进行独立的思考与研究。同时,还可以激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兴趣,养成自主学习习惯,在后续的学习成长过程中学会主动探索、分析、总结数学各方面知识,了解并熟悉其中存在的规律与方法。[3]
结语:
在中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老师要投入一定的精力培养学生数学知识的应用能力。在教学时,教师应创新自身的教学模式,积极融入各种数学教学理念,在核心素养的教学背景下,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意识和解题能力,要逐步地引导学生找到数学中的规律,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自发地总结出相关的规律,找到题中的关键信息,找到切入点,结合自身所学的相关知识,使学生在听讲的过程中,形成自身的数学意识,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
参考文献:
[1]时桂娟. 核心素养下培养学生数学应用意识探究[J]. 教学仪器与实验, 2020, 000(002):61-63.
[2]马崇元, 胡萍. 中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培育探索--基于数学文化的角度[J]. 数学学习与研究:教研版, 2020(1):44-44.
[3]陈国强. 基于核心素养视域下数学”数感”的培育路径[J]. 数学教学通讯, 2019, 000(034):P.29-30.
“教育部福建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2021年度开放课题《初中数学核心素养下学生应用意识的培育路径研究》(立项编号-KCZ2021027)研究成果。”
2511501705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