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法权
摘 要:因数学知识具备一定的抽象性、理论性与逻辑性特征,让多数小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了一定的畏惧心理。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已成为一线小学数学教学共同关注问题。本文就立足自身多年教学经验,谈一谈多元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应用,希望能够通过采取多种教学方式,来真正激活小学数学课堂,让学生们真正喜欢上数学学习,实现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关键词:小学数学;多元教学法;学习质量
在以往的小学数学教学中,由于受长期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教师教学主要以单一化的教学方法为主,导致整个教学过程枯燥且乏味,不利于学生主观能动性的调动,也不利于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升。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多元化教学法,如情境教学、问题教学、媒体教学、分层教学等应运而生。将其合理科学应用于小学数学教学之中,不仅能够大大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集中学生的课堂注意力,还能够在无形中丰富数学课堂教学结构,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教师的教学质量。接下来,本文就从以下几点进行具体阐述,希望能为一线教师提供可参考价值。
一、应用媒体技术,降低学习压力
《数学课程标准》有指出: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让学生能够在具体的情境中进一步感知与认识数学知识。要想实现以上所述,仅凭传统灌输式、一刀切教学模式是无法做到的。而将多媒体技术合理科学应用于课堂教学之中,就能够满足以上所述需求。简单来说,多媒体集视频、音频、文字与图片的优势于一体,将其合理科学应用于小学数学教学之中,不仅能够刺激学生的神经视觉,吸引学生的课堂注意力,还能够在无形中让学生更加直观的感受数学知识,帮助学生减轻学习压力,最终实现唤起学生学习兴趣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教学目标。
以小学数学苏教版“认识图形(一)”教学来说,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能够进一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激发学生学习乐趣的同时帮助学生初步建立空间观念。那么,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认识各种图形,我便在新课导入环节先借助多媒体为学生呈现了生活中我们经常看见的各种各样的物体,包括茶叶盒、文具盒、粉笔盒、电脑,电视等。然后再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尝试将相同的物体放在一块儿。通过我的一番观察,有的学生将电脑、电视机归结为一类,还有的学生将足球、篮球、弹珠归结为一类。随后我再询问学生道:“同學们,你们是如何分的,这样分的理由是什么?”如有的学生这样说:“电脑、电视都属于长长方方的,弹珠、皮球、足球、篮球都是属于圆圆的。”这时我借助多媒体为学生呈现大小不同、形状不同、颜色不同的的实物图,学生们就能够更加直观的了解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概念。如此一来,不仅为数学课堂教学增添了一些趣味性,还在无形中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以更好的状态参与到接下来的课堂学习之中,实现良好课堂教学效果。
二、创设生活情境,加深知识了解
知识源于生活,最终应用于生活。以数学学科来说,小学生学习数学的目的就是利用所学知识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提高自身的生活幸福指数。那么,在日常教学实践过程中,小学数学教师就可以立足教学内容引入一定的生活元素,这样既能够拉近学生与学习间的距离,有效降低课程的难度,还能够让学生们在无形中更易于接受本节课所学知识,从而实现学以致用的基本教学目标。
以小学数学苏教版“元、角、分”教学来说,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就是让学生充分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来认识一元以内的人民币。并且,让学生能够学会简单的购物。那么,为了让学生能够利用所学知识来进行简单的应用,我在引领学生学习基础内容之后,组织学生进行了一场模拟购物。以买水果这一生活情境来说,我会随机挑选两名同学分别扮演售货员与顾客,并让学生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进行买与卖。如顾客拿起两个橘子问售货员如何卖,售货员就可以回答道:“一个橘子一角。”那么,顾客给售货员一元,那么售货员就要利用数学知识找回顾客八角。通过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不仅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进一步了解了元角分之间的进率,还在无形中培养了学生理论与实际应用的能力,最终实现一举双赢教学效果。
三、开展小组合作,启迪数学思维
小组合作是基于新课改背景下一种能凸显学生课堂主体地位、营造良好教学氛围的新型教学手段,将其合理科学应用于小学数学教学之中,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合作探究欲望,拉近学生与学生间的的友谊,还能够在无形中启迪学生的数学思维,让学生在相互探究、合作竞争过程中加深对所学知识的进一步了解。对此,在日常教学实践中,小学数学教师可以积极立足教学内容向学生提出一个或多个问题,并鼓励学生积极探讨,营造良好学习氛围的同时实现良好的课堂教学成效。
以小学数学苏教版“整数的四则混合运算”教学来说,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是让学生能够掌握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能够正确的进行计算。那么在引领学生学习了基础理论知识之后,我便向学生提出了以下问题让学生思考,如“一辆公共汽车上原有乘客20人。到了北国商场后有13日下车,又有8人上车,请问汽车上现在有多少人?”为了让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其中,我便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大多数学生都能够积极产出自身的看法,如有的学生这样认为:“应先计算下车后车上的人数,然后再用得出的数与上车的人数想加即可。”通过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不仅能学生们了带来了全新的学习体验,还在很大程度上锻炼了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继而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四、开展分层教学,实现学有所得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为了促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良好的发展,我认为小学数学教师应积极在课堂教学中开展分层教学。简单来说,每个学生因受到的先天遗传因素不同、后天努力学习程度不同、家庭环境氛围影响不同,导致大家在自学能力、对新知识的接受能力以及学科基础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为了实现人人学有所得的小学数学高效课堂,小学数学教师应积极更新自身的教学理念,按照“因人而异、因材施教”的原则开展课堂教学,旨在让每个学生都能够收获到应有的知识与快乐。
以小学数学苏教版“时、分、秒”教学来说,为了让学生们能够在具体的情境中能够进一步感知和体验时间,帮助学生建立初步的时间观念。我便在课堂测试环节,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设置了不同层次的题目。对于学优生来说,主要设置难度较高的题目;对于中等生来说,主要设置中等难度的题目,并积极鼓励学生可以尝试去解决一些拔高题型;对于学困生来说,主要设置比较简单的判断题、填空题为主。同时,教师也要多关心帮助他们解决一些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够让学困生逐渐树立起学习自信心,以更好的状态参与到日后的数学学习之中。通过围绕“低起点、多层次、高要求”思想来设计本节课的课堂测试,不仅满足了各个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还让各个层次学生都能够汲取到相应的数学知识,真切感受到数学学习的快乐,最终让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学有所成。
五、应用思维导图,知识脉络梳理
众所周知,小学生因所学知识有限,对于一些抽象性的数学概念以及逻辑性较强的理论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存在一定的畏惧心理。再加上受长期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教师教学主要以灌输式教法为主,导致学生并不能够真正理解数学知识,也无法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思维导图作为当前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将其合理科学应用于小学数学教学之中,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将一些不易理解以及容易混淆的知識点,更直观的呈现在学生面前,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变形能力,还能够在无形中增添数学学习的乐趣性,让学生主动积极参与到知识的探索之中,最终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进一步了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以小学数学苏教版“元、角、分”教学来说,为了让学生能够进一步了解圆角分及相互间的关系,小学数学教师就可以将人民币作为主线,引领学生进行扩展延伸。主支线主要包括人民币的功能作用、面值转化以及种类与形式等。最后在引领学生进行总结整理,将复杂的知识点转化为简单的内容,就能够让学生轻松记忆。因此,在日后教学实践中,小学数学教师应善于立足教学内容,科学应用思维导图,帮助学生整理知识脉络的同时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综上所述,随着新课标对课堂教学提出的新的要求,一线小学数学教师就应不断转变自身的教学观念,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通过开展多元化的教学模式,来真正构建一个轻松、愉悦、高效的数学课堂。因此,在日后教学实践中,小学数学教师应善于立足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意在有效促进学生更好学习进步,为日后深层次数学学习奠定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林翠英.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乐学[J].学周刊,2021(27):25-26.
[2]梁水年.论新时期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方法[J].学周刊,2021(27):63-64.
[3]慕鹏.分层教学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1(23):38-39.
[4]王海燕.生活情境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创设浅探[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1(23):44-45.
[5]张继勇.实施有效教学方法 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J].小学生(中旬刊),2021(08):127.
[6]李国龙.探究小学数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实践方法[J].学周刊,2021(26):47-48.
2732501705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