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沛全
摘 要:数学是一门与实际生活有着紧密联系的学科,在数学教材中经常能够看到生活中的元素,在生活中数学知识点也无处不在。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尝试将二者结合在一起,利用生活情境来实施小学数学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学习共鸣,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优化数学课堂。基于此,本文将针对生活情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情况展开讨论,首先分析了生活化教学的重要性,然后分别提出了当前小学数学生活情境的应用现状与优化策略,希望能够为教师的教学工作提供帮助。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活情境;课堂教学;应用策略
一、小学数学课堂实施生活化教学模式的重要性
首先,可以改变传统教学过程的弊端,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到教学中。在学习数学知识前创设生活情境,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学习内容,加深学生对具体知识的理解,从实际生活中学习数学内容,探索具体知识与生活之间的联系。
其次,生活情境教学以学生为学习主体,可以使学生自主探索知识,使枯燥乏味的数学概念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变得生动具体,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眼、耳、手、脑并用,多维度学习,提高学习能力。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和锻炼其思考能力。
最后,情境教學方式的具体实施途径更加丰富。以往的教学途径单一,以教材讲授为主要教学方式。而随着科技的进步,互联网在各领域广泛运用,在日常的小学数学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的多媒体资源创设教学情境,可以将图片、视频、PPT、数字黑板等各种多媒体教学工具运用于教学中,使学生可以直观化、多维度地学习数学知识。
二、生活情境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应用中存在的不足
(一)教师对生活情境化教学不够重视
作为新引入的教学方式——生活情境化教学,在一定程度上不受小学数学教师的重视。教师在教学中认为,当下的教学当以学生基础知识教学为主,而不应该将教学精力放在研究教学模式上,从而在教学中轻视生活知识的引入,只是在教学中强调学生反复记忆数学知识,加强对数学计算的训练,让学生失去在数学课堂中观察生活的机会,影响了学生数学实践能力以及综合素养的培养。同时,教师在进行相关生活的应用题教学时,只是在读题时简单提一下生活知识,并没有进行拓展,例如讲正方形时,教师并没有结合生活中的剪纸、建筑来进行教学,而是直接通过题目的信息抽离出数学模型,并没有对题目中的生活信息详细解读,从而限制学生的知识面,不利于学生的综合学习以及成长。
(二)教学方式单一,学生数学思维得不到培养
虽说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已经采用了生活情境教学法,但很多教师在教学中教学方式单一、没有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只是强调片面的灌输,从而不利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以及理解,让学生无法从生活的角度去观察数学、思考数学、探究数学,影响了学生相关学习能力以及综合文化素养的提升。并且,当下的数学教学课堂,仍旧是以教师教学为主,没有留给学生在课堂中观察生活、思考生活、学习生活的时间,让学生对生活和数学的认知不够,不利于学生课外数学知识的积累以及数学思维的培养,从而影响了生活化教学的质量。
三、生活情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施策略
(一)教师要树立数学生活化教学的意识
重视生活情境教学的开展,让教师拥有在数学课堂中传授学生生活知识的意识,从而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深入挖掘教材,结合生活知识来进行教学,以此来引导学生学习生活知识。对此,学校应加强对数学生活化教学的宣传,扭转教师的传统且错误的思想,并在重视学生基本数学学习的同时引导学生在情境中探究生活知识。
同时,教师还应加强对数学教学中生活例子的挖掘,例如在进行乘法和加法运算教学时,笔者就先给学生举生活中的例子,甲、乙、丙三人约好去某个旅游景区玩,第一种方案:甲是学生,景区购票半价,乙、丙只能买成人票,每张票60元;第二种方案:团队购票,三人以及三人以上购票的,每人45元一张,问哪种购票方案更加实惠。从题目信息来看,这是一个数学问题,可在实际生活中却是常见的生活问题,就像超市的相关福利折扣这类。教师应在教学中以这种例子为引导,加强对学生生活意识的培养,让学生学会通过数学知识来省钱,从而达到教学的目的。
(二)联系实际捕捉教学内容生活化
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要善于从书本内容中捕捉数学信息;从现实生活中捕捉数学现象;从身边数学知识中捕捉生活内涵。让学生深切体验到数学密切联系于生活,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进而让学生感受到生活材料数学化、数学教育生活化的效果。当我们每天在乘坐电梯时,不按电梯里楼层数字是不能上下楼的;当我们想知道具体时间时,不看钟表是不能知道准确时间的;当我们到超市购物时,花钱不用数学知识是不行的等等。
例如,在教学“年月日”这节课时,教师可把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转化为课堂教学师生探究的对象,学生学起来就会产生对数学的亲切感,并且能萌发对数学的期盼感,进而能产生对探究数学的欲望感。教师在教学时,可以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对教材进行适当的调整和重组。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把在生活中发现的“年月日”数学素材挖出来,然后把它应用到课堂教学中来。在教学前,教师可把几年来的年历收集起来,教学时发给学生,让学生自己把过去的年历和现在的年历进行分析比较,让他们亲身体验在统计中发现年历中存在的数学奥秘,并让他们自己去寻找数学规律。一年总共有多少天?一年总共有多少个月?每个月的天数是否一样?学生兴致盎然,从观察得出:有31天的是大月,大月有7个月,分别是1月,3月,5月,7月,8月,10月,12月;有30天的是小月,小月有4个月,分别是4月,6月,9月,11月;2月是特殊的月份,平年2月有28天,闰年2月有29天;因此,平年全年有365天,闰年全年有366天。教学时,教师可演示用拳头记忆法教学生记住大月和小月。为了加强记忆,每天可请值日生在黑板右上角写出日期。还可利用一些有关国庆节、儿童节、生日聚会等图片,让学生用彩笔在日历上圈出一些有特殊意义的日期。这样,教师既可借此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又可使学生感到“年月日”知识的应用在生活中无处不在。
(三)科学创设相应的生活情境
对于生活情境教学模式来说,该如何进行高效地创设呢?这对于小学数学课堂效率的提升带来的影响是非常大的。所以,小学数学教师一定要认真观察日常生活,不断地收集与教学相关的生活素材,并且按照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需求等,为学生创设一个熟知的环境,这必然能够使学生的心情更加轻松,同时能够增强学生思维的活跃性与创新性。
例如,在进行加法计算的过程中,假若教师只是按照课本中的授课模式进行知识传授与解析,则无法使学生的思维更加具体和形象,不能让学生与实际生活环境相融合,這对于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并无明显的帮助。对此,教师需要向学生提问:在我们这个集体中,有5位同学曾学过音乐、5位同学曾学过素描,那么,会唱歌的或画画的小朋友有几个呢?教师将与我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一些真实案例引入到课堂中,为学生创设一个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对其进行思考与解析,与传统的按照课本进行讲解的教学模式相比,此教学方法有利于创设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让学生能够大大提高关注度,促使学生思维更灵敏,真正地增强理解能力。
(四)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构建生活情境,加强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例如常见的小桥流水、鸡兔同笼等等,引导学生对生活以及数学进行思考,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让学生找到数学知识和实际生活的契合点,让学生学会把实际的生活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进而解决问题。
例如,在工程解决问题中,甲、乙、丙三个施工队做一个工程,甲施工队做完要五天,乙施工队要六天,丙施工队要八天,问三个工程队一起做完要几天?甲、乙工程队做完几天,乙、丙做完要几天?如果从实际生活的角度来分析,这个问题根本无法解决。因为缺少条件,不知道具体的工程总量,不知道甲、乙、丙施工队的施工速度,无法进行计算,但如果把这个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就很简单了,把工程总量看做“1”,用总量除以天数就是各施工队的施工速度,再进行计算,解决实际的问题。让学生在对具体问题分析时,形成一定的思维,进而培养学生的数学文化素养。
结束语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加强对数学教材中生活知识的挖掘,构建学习情境,引导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关注数学和生活之间的联系,从而引导学生重视数学课堂的教学,让学生在数学课堂中积极学习数学文化,积极思考,全面发展和培养学生。
参考文献:
[1]张亚军.生活情境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研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1(16):89-90.
[2]陈林.生活情境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研究[J].数学大世界(上旬),2021(06):21.
[3]张科.依托情境,趣味引导——基于生活情境的小学数学教学新思路[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1(15):56-57.
[4]马进山.基于生活情境的小学数学教学方法探究[J].考试周刊,2021(40):97-98.
1924501705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