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颢香
摘 要:小学阶段的数学教育既是学生未来数学学习的重要基础,又是学生数学能力培养、良好学习习惯养成的重要途径。但由于小学阶段的学生仍是以形象思维为主慢慢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他们一时还很难接受比较复杂的知识。因此,这就要求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高度重视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以兴趣着手,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从而达到整体教学效率提升的目的。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趣味性
前言
成功的教学并不是强制,而是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积极经营课堂教学的兴趣点,让学生感觉到学习是一件有趣的事情,这样才能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从而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的最大化。
1趣味性分层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实施
1.1趣味性分层教学应基于学生的学习情况
兴趣是学习最强的推动力。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通过幽默、有趣的语言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实施小学数学课堂的趣味性分层教学,首先需要教师明确分层教学的基本活动,将学生进行合理的分层,保障后期的数学教育教学活动能够有效地开展。教师需要充分地了解学生的学习能力,在学期初可以对学生的数学能力进行一次整体的测试,通过数学水平的测试大致了解每个学生的基础能力,结合学生的性格特点进行合理的分组。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亲身体验,在生活中主动地实践数学知识,感受借助数学知识解决问题所带来的乐趣。教师可以将班级的学生分为三个主要的层次,分别是:基础层次、中等层次和高等层次。基础层次的学生学习能力一般较差,数学基础不牢固,包括一些后进生,这一层次的学生需要从基础方面提升他们的学习能力,因为他们的学习进度一般比较慢,需要教师不断地强化他们的基础能力。第二层次的中等学生基础相对比较好,有较大的进步空间,需要教师结合相关的训练,对其基础能力进行强化。第三个层次是高等学习层次的学生,这类学生的学习基础良好,教师可以充分地开发这类学生更优质的能力,例如让这类学生带动基础层次的学生,给予这类学生一些难度更高的训练,开发他们的学习思维能力,实行培优辅导。教师应该合理分配小组的数量以及每个小组内的人员数量,每个小组应具有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有利于数学学习活动中学生的优势互补,实现组内学习与探究的互帮互助。将趣味游戏与小组合作探究相结合是进一步增强合作探究有效性和趣味性的重要方式。
1.2根据教学内容进行趣味性分层
将学生划分成一定的小组后,设定趣味性分层教学的目标,教师就需要结合教材的内容进行分层设计,对于学习基础不同的学生进行必要的分层教学,教师要把握分层教学的整体和局部关系。整体的分层教学需要教师深入研究教材的内容,把握数学教材内容中的基础知识、重点、难点内容,确保学生能够掌握基础的知识,比如概念理解题、基础计算题等等,这些内容需要确保大部分的学生都能够掌握。其次,教师要展开局部的分层教学,注重学生的个体化差异,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对于思维能力发展较好的学生,教师可以设计相关的探索题型和内容,让学习能力比较好的学生可以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究。对于思维基础比较差的学生可以在教学内容和要求上相对放宽,确保学生能够基于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基础能力的提升。举例来说,在学习长方体与正方体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依据实际生活情境与课堂教学中的趣味性操作活动让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与正方体,同时可以设计不同层次的学习内容。让基础较差的学生找一找身边的长方体与正方体,学生回答:课桌,铅笔盒。让学习基础较好的学生找一找,学生回答:课本,黑板,让学习基础好、思维能力好的学生找一找,学生回答:教室,门窗。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是围绕着一个问题点作不同的回答,答案都是对的,只是看待问题的角度不一样罢了。所以,趣味性分层教学的内容主要是帮助学生从生活实际中感受到数学理论知识的精彩和有趣。
1.3实施课后作业的趣味性分层设计
小学课后作业是巩固小学生的学习基础的重要实现途径,小学教师在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时候,要注重对于学生课后作业的趣味性分层设计,帮助学生通过相应的练习巩固数学的课堂知识,拓展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在作业的设计上,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布置教育与培训不同的作业内容。在布置的家庭作业的时候,教师也同样需要把握整体和局部的设计原则,同时还要兼顾课后作业的趣味性,不局限于布置课本中的习题,还要给学生布置一些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以及学习积极性的任务。在趣味性的课后练习中,学生的积极性被有效调动,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深入学习相关数学知识,同时可以有效地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并拓展学习范围。以小学数学《认识时间》的教学为例。其主要目的是引导学生掌握时间的基础概念,能够认识钟表,形成初步的时间观念,培养学生能够观察事物并善于思考的习惯。教师可以将课本的教学内容作为依据,把趣味性与课后练习有机结合起来,设计“观察身边的生活,写出你能知道的时间”的课后作业设计方案。第二天上课时,检查作业完成的情况。基础较差的学生:7:10起床,7:20吃早饭;基础较好的学生:爸爸17:30下班,8:00上班;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强的学生:6:01日出,18:39日落。由此可以看出,不同层次的学生给出的答案都包含着对时间知识的掌握以及知识的外延,教师通过此类课后作业布置的设计,进一步帮助和引导学生感受时间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值得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不同深度的探究及实践应用,以此提升数学教学的效果。
2微课资源在小学数学趣味性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2.1利用微课资源解决数学趣味性问题
小学数学教师可借助微课资源来解决学生对学习没有兴趣的问题,比如说:利用虚拟模拟情景使學生更加了解相关问题的本质,清楚问题产生原因,这样才能提出更好的策略来进行解决。教师可以利用微课资源的丰富内容,加入相关例题的讲解,使学生在进行微课学习时,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和印象,并充分了解小学生感兴趣的元素,将其融入在微课教学中,以此来提升教学趣味性,有让学生学会怎样学习,让他们自己学会解决问题,理清自己的思路,才能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和独自分析问题并采取措施予以解决的能力,从而在趣味性教学当中巩固所学知识内容,为后续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2.2利用微课资源开展数学活动
在小学数学的趣味性教学当中,由于有些知识点难度较大,一次趣味性教学活动无法达到教学效果,需要开展多次教学活动才能巩固学生学习的相关知识内容,在教材中很多重要知识都出现在不同章节中,鉴于此特殊情况,利用微课资源将知识的重点难点导入到趣味性教学当中,从而开展相关数学活动,为学生构建完善的数学知识框架,是当下教师在进行趣味性教学导入微课资源中需要重视的环节。教师要利用微课资源对教材知识重点进行梳理,积极开展与趣味性知识点相关的数学活动,从而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加强课堂趣味性,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2.3利用微课资源拓展学生知识面
微课资源内容丰富,其呈现的知识面积相当广泛,教师在利用其进行重点难点导入趣味性教学中时,一定要了解微課资源的这一优点,充分利用其拓展知识面积的特点。教师数学趣味性教学中,不光要巩固所学知识,还应对相关知识内容进行延伸,从而增加学生知识接触面,使其掌握更多的知识内容,小学数学当中不同的知识点在不同类型的课题中都有一些关联性,当学生知识面积更加广泛时,就能够在学习中体会学习乐趣,从而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学会如何自主开展学习,解决相关问题,从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4利用微课资源营造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
与传统的小学数学趣味性教学不同,传统的趣味性教学中存在大大小小的问题和缺陷,没有良好的课堂氛围是其中一大问题,若课堂氛围不够浓厚,就不能提升学生学习兴趣,相反会使其对数学趣味性学习产生厌烦心理,从而出现抵抗心理,这就不利于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若合理利用微课资源进行导入教学,能够合理的改善课堂氛围,从而使学生产生对数学趣味性学习的兴趣。比如:数学教师趣味性“空间直角坐标系”相关内容的过程中,可以提前准备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物体,制作空间直角坐标系模型,从而吸引学生注意,使其感受到空间直角坐标系的特点,利用微课资源将相关知识难点和重点进行导入,让学生自主探索思考,也可开展分组讨论的形式,从而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开发学生数学思维。
结束语
原本枯燥无味的数学课堂,在趣味性教学中气氛活跃了。趣味性教学方式的运 用有效促进了小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深度理解, 在小学数学的教育活动中发挥了关键的作用,通过趣味性教学模式培育学生的学习动力以及自信 心,培育小学生良好的数学知识技能以及数学 应用能力,满足小学生 具体的数学学习需求,这是值得在教学实践中 推广的。
参考文献:
[1]刘芳.浅析如何为小学数学课堂增设趣味情节[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8).
[2]陈贤丽.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技巧[J].教学与管理,2009(14).
[3]陆凤娇.如何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趣味性[J].读写算,2020(23):56.
[4]王占云.如何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趣味性[J].天津教育,2020(17):61-62.
3488500338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