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四友
摘 要:在新课程不断推动的背景下,如何更好的追求教学效率的提高,是教师在课程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问题。因此,在这样的背景下,高中教师在数学教学开展过程当中就应该多举并施,不断的追求教学的完善和优化,带动教学质量和效果得到提高,推动理想的课程构建效果得到真正的实现。
关键词:高中;数学;效率提升
前言:
在课程体系当中,数学教学具备着较强的逻辑性、应用广泛,是诸多新技术和新思维的基础,对于社会及经济发展有着非常大的推动作用。所以,在现阶段,在新课程的导向下,高中教师在日常数学教学开展中也应该不断地追求教学效率的提高,使得教学得到进一步的完善和优化,达到理想的课程教育效果。
一、新课程背景下提升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必要性
在当前教育改革持续推动的背景下,面向新课程,如何对传统教育思想进行转变,打造创造性、开放性的生动课堂,以追求教学效率的提高,是教师在课程教学当中非常重要的目标。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地落实新课程所提出的要求,让教学在开展的过程当中高质高效,达到理想的教育效果。因此,在现阶段,高中教师在数学教学开展中,一定要在新课程的理念下,不断的追求教学效率的提高,这是非常必要和迫切的。是每一个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当中应该深刻探究的内容和责任,值得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反复思考。
二、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误区
(一)教师主导地位过强
在传统课程教学开展过程当中,教师大多数对知识呈现的方式都采取生硬灌输式[1]。通常情况下认为,灌输的知识越多,课堂最终的效率则越高。这样的观念有着较大的偏差。导致学生在知识接受的过程当中始终出现被动,无法在第一时间消化,即使教师投入再多的精力,煞费苦心,充分做好准备,也很难达到理想的教学效率的提高效果,是值得教师在课程教学当中不断反思的。
(二)大量习题等同效率提升
在以往数学教学开展过程当中,教师往往会结合知识点为学生大量预留习题,认为通过习题的讲解和练习,能够有助于教学效率的提高[2]。在这样的模式下,学生往往时时刻刻都沉浸在题海战术,不仅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也会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出现较强的枯燥感、乏味感,无法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和问题解决的乐趣。使得学生进一步的增强厌学心理,这就需要教师在后续课程教学当中积极地进行转变,这样才能够使教学效率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将新课程的要求落到实处。
(三)急功近利思想较强
很多教师在当前课程教学开展的过程当中,急功近利的思想比较强。由于在高中数学课程教学开展过程当中,需要面临来自于高考的压力。在日常教学开展过程当中,教师只是将关注点放置在学生考试成绩方面的提高上,但是学生分数方面的提高,并不代表着数学教学效率的提高。只是一味使学生在应试能力方面得到提升,却无法让学生结合实际的知识点做到学以致用。使得数学教学在开展的过程当中与预期的目标背道而驰,要想达到理想的教育效果是非常难的。
三、新课程背景下提升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
(一)构建翻转课堂,提高教学效率
在传统课程教学开展过程当中,学生一味的处在被动地位,缺乏自主、合作、探究的空间[3]。这样就会使学生的思维产生惰性,只是一味的依赖于教师来对学习内容进行探索,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当中无法展现创造性和创新能力。因此,在现阶段,教师首先在课程教学开展中就可以在新课程的导向下,加强翻转课堂的构建。通过这样的方式,实现对学生当前学习方式的调整和创新,让学生的学习感受得到进一步的增强。
例如,在讲解“直线方程”这一知识点之前,教师就可以先做好备课工作,明确本节课中的重难点。在后续,教师就可以结合这些难点来进行提前讲解,取之精华,制作成几分钟的微视频,上传在网络当中。在后续,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对微视频进行运用,辅助学生的课前学习,让学生对内容形成基本掌握,明确的后续探究中的问题和方向。在后续,教师就可以让学生提出自己在预习中遇到的困惑,学生以合作的方式进行解决,教师结合实际情况适当加强引导,真正的凸显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让教学效率得到不断的提高。
(二)密切联系生活,提高教学效率
在传统数学课程教学开展中,教师受到应试教育带来的影响较大,在课程教学开展过程当中一味的急功近利,很难真正的做到密切联系生活[4]。使学生在知识获取的过程当中无法实现学以致用。所以,在现阶段,教师应该积极的改善这样的情况,应该贴近实际生活,带动学生问题解决的意识和能力得到不断的提高。
例如,在讲解“指数函数”这一知识点的过程当中,教师就可以贴近实际生活,对问题进行设置。如:“将2016年我国生产总值作为基础,之后的20年内,我国生产总值每年平均增长率会达到8%。那么在之后的20年生产总值会是2016年的几倍?”通过这样的问题,集中学生的专注力。在后续,教师就可以让学生联系生活,尝试着借助指数函数来进行思考和探究。在这其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以合作探究的方式,借助指数函数来直观推算。这样的方法是便捷且科学的,能够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在问题解决过程当中的价值和魅力,让良好的教育效果得到达成。
(三)加强情境创设,提高教学效率
众所周知,数学知识在呈现的過程当中本身就具备着较强的抽象性。假如教师在教学开展的过程当中缺乏情景的良好创设,就会使学生在知识掌握的过程当中存在着一定的困难,要想达到理想的教育效果是非常难的。所以,在新课程的带动下,教师也可以适当的加强情景创设,为教学的开展产生良好的助力。
例如,在讲解“立体几何”相关知识点的过程当中,部分学生的模型和透视能力较弱。所以,在教学开展过程当中,教师就可以通过提前制作好的flash课件,为学生设计图形相应的情境,并且可以结合内容来为学生展现出国内外著名的建筑物,让学生能够产生亲切感和探索热情,让学生在具体问题解决的过程当中可以进一步的展现热情和积极性。在这样的模式下,就可以使得一些抽象知识在呈现的过程当中化繁为简,让最终的教学效果也可以事半功倍,从而使学生的学习效果得到进一步的增强。
(四)善用现代技术,提高教学效率
在信息技术的背景下,要想使教学的效率得到不断的提高,信息技术的有效运用则是必不可少的,是教师在课程教学开展过程当中所必须要运用的。所以,在新课程的带动下,教师应该不断地加强教学的信息化和现代化构建。通过这样的方式让课程效率得以大幅度的强化和提高。
例如,在讲解“抛物线”这一知识点的过程当中,教师就可以对多媒体进行运用。比如,在引导学生探究直线和抛物线相切或者相交引出的求法及范围等相关问题的过程中,对相切或者相交的过程,为了便于学生的观察,教师在对该部分知识点进行讲解的过程中就可以加强现代技术的有效运用。比如,可以借助几何画板对这一过程进行动态演示,引导学生在观察之后进行分组探讨,使得学生可以尝试着自己对所得进行总结。
(五)理论结合实践,提高教学效率
在新课程的带动下,在推动教学效率提高的过程当中,教师也应该鼓励学生积极的投入到实践探索中。可以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来对实际生活当中的问题积极的进行解决。这样才能够让学生的数学学习变得更加有价值和意义,也是数学教学设定的初衷。
例如,在对“函数”相关知识点进行学习完毕之后,教师就可以为学生布置实践任务。比如,可以让学生对生活当中一些变量数据进行采集,尝试着对变量变化进行推断,最终得到结论。如,教师可以让学生广泛的选取主题,如时间推移和水的温度间呈现的变化关系,让学生利用传感器、采集器尝试着对数据进行获取,对数据变化进行推测,也可以利用计算机来快速的构建函数模型,以图表的方式对变化规律进行呈现......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让学生实现学以致用,并能够让学生的作业模式变得更加贴近于生活,落实当前所倡导的“双减”政策,让教学在开展的过程当中得以进一步的完善和优化。
结论:
总之,在新课程这样的背景下,高中教师在数学教学中不断的追求教学效率的提高是非常重要的。能够更好的转变传统教学的不足,使得教学在开展中走出误区,让教学的有效性得到不断的提高。在这其中,主要可以通过构建翻转课堂、密切联系生活、加强情景创设、善用现代技术、理论结合实践,促使教学的质量和效率都能够得到大幅度的提升。借助这样的方式带领课程教学在开展的过程中走出误区,使得教学在开展中突破桎梏,构建高效,使得数学课程教学在开展中朝着高效课堂的构建目标不断迈入。
参考文献:
[1]赵玉娟. 基于数学核心素养的高中数学排列组合解题研究[J]. 求学,2021,(36):53-54.
[2]史亚兵. 在高中数学课堂中开展自主合作探究教學的实践研究[J]. 学周刊,2021,(28):23-24.
[3]赵加营,陈柱,王贵杰. 高二学生数学建模素养的调查研究[J]. 中学数学月刊,2021,(09):43-46+51.
[4]李院德,黄海波,何承全. 影响高中生数学学习的因素分析及教学建议[J]. 教学与管理,2021,(27):41-45.
1560501705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