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专项护理管理对骨质疏松症患者的风险控制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2021-03-03 05:54:56徐丽红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21年1期
关键词:骨质疏松症骨质骨折

徐丽红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骨量减少、骨密度下降、骨强度降低、骨折风险增加为特征的全身代谢性骨病[1],在我国骨质疏松症发病率高达50%~70%。老年骨质疏松患者往往因骨吸收增多使骨脆性增加,轻微外力就易发生骨折,而在其发生前往往无临床症状[2]。因此,骨质疏松症患者生活质量随着疼痛或骨折的发生而严重下降,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严重负担。骨质疏松骨折常发生在腰椎、髋部和腕部等,女性发病率远高于男性[3]。本研究对40例骨质疏松症患者采用疾病专项护理管理取得了满意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2017年6月—2019年12月收治的80例骨质疏松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组间年龄、性别具有可比性的原则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男19例,女21例;年龄61~76岁,平均64.17±4.82岁;观察组男18例,女22例;年龄62~78岁,平均63.94±4.63岁。两组患者均行骨密度(DAX)检查,符合骨质疏松症的诊断标准。两组患者均志愿参加本次研究,签署知情同意书,并报医院伦理委员会同意备案。纳入标准:年龄小于80周岁;无严重心肺等疾病;神志和精神正常者。

1.2 护理方法

1.2.1 对照组 采取常规护理方法,包括:入院宣教、病情观察、药物治疗、给药护理、健康指导;指导患者进食维生素D、维生素C含量高的食物,如海产品、橙子等。鼓励患者多晒太阳,多参加户外活动等。

1.2.2 观察组 采用疾病专项护理管理,内容如下。

(1)成立疾病专项护理管理小组 由主治医师1名、副主任护师1名,主管护师2名,护师3名组成专科护理小组,小组的主要职责是根据患者的病情及评估结果制定干预方案,定期评价干预效果,专人对患者进行干预前、干预 1个月、干预3个月、干预6个月的随访调查和收集整理资料。

(2)疾病专项护理管理措施

1)提高疾病认知:针对患者关于骨质疏松症的认知度,让患者及家属共同参与制定认知干预内容,着重在骨质疏松症的概念及其病因,临床表现与特点,防治措施和并发症,需要配合的注意事项等,采用理论指导、现场模型展示与演示的方法为患者讲解骨质疏松症骨质密度的变化与发生骨折的关系,采用图文并茂的折页或自媒体工具进行居家生活的宣教与指导。

2)疼痛康复护理管理:遵循“评估、干预、再评估”的原则,直至疼痛评分低于3分。评估发生的疼痛部位是否固定,采用数字评分法,指导患者动态进行疼痛评分,大于4分进行疼痛干预,给予止痛剂进行治疗,评分低于3分采取放松疗法。指导患者避免久坐或长时间站立,睡眠时注意避免对疼痛部位的压迫。

3)防跌倒护理管理:采用平衡训练和肌肉质量的锻炼。平衡训练:单腿站立,双目微闭,逐步做到保持10s,每天3次,双腿交替进行。股四头肌质量训练:采用坐位,单腿伸直,脚尖内钩和伸直各保持20s,两个动作交接进行,从单腿训练逐步做到双腿同时进行。每天2次,每次20~30min,训练中注意保护膝关节及踝关节周围组织,避免二次损伤。对踝关节及膝关节定期进行按摩,按摩前双手搓热,顺时针和逆时针方向交替按摩,每次按摩30min,每天1~2次。指导患者选择适合的防滑鞋,家庭环境做好防滑处理。

4)韵律操:根据患者个体差异,选择适合的音乐与韵律操,指导患者每个关节均能在韵律操中得到锻炼,每天或隔天1次,每次30min。韵律操前注意热身后方可进行,循序渐进,以第2天不引起患者的疼痛或其他损伤为原则。

5)提高服药依从性:骨质疏松症患者的主要药物治疗为阿法骨化醇、唑来膦酸、密固达、钙剂等,绝经期妇女症状较重者还会增加激素替代治疗。因此,阿法骨化醇静脉给药前3d给予补充钙剂治疗,鼓励患者多饮水, 静脉滴注时滴速保持恒定,<6.6ml/min。出院前帮助患者制定口服药物服药的日志表,将口服药物填入表内,指导患者按表中钩选的剂量、时间进行服药,在相关栏内注明服药注意事项及自我观察方法,出现异常的处理方法及联系方法,出院前将患者加入骨质疏松治疗群,便于患者定期上传日志表,由专科医生和护士进行指导与处理。

6)科学饮食管理:根据患者的饮食习惯,帮助患者及家属制定居家生活中饮食管理方案,在方案中钙的摄入为饮食管理中的重点管理内容,合理范围应保持在1000~2000mg,尽量减少发酵食品、茶饮品、咖啡的摄入,注意深色蔬菜去草酸盐化的处理,以免影响钙剂的吸收,戒烟酒。注意食物中钙磷比例维持在 2:1或以上,指导患者奶、鱼等优质蛋白的摄入量控制在每天60~80g。适当增加进食山药、葡萄干和香蕉等,以增加铜和锌、镁和钾等微量元素的摄入;避免进食腌制菜品以减少磷、铝等摄入。

1.3 评价标准

1.3.1 疼痛程度评估 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在直线标记0~10分,让患者表达疼痛程度,评分越高则表示疼痛越严重。

1.3.2 两组患者跌倒效能评价 采用修订版跌倒效能量表[4](modified falls efficacy scale,MFES)评定,评定内容包括室内9项、户外5 项活动条目,每个条目分值为 0~10 分,得分越高表明效能越高。

1.3.3 生活质量 采用中文版简明健康调查简表[5](the short-form 36 item health survey questionnaire,SF-36)评定,包括 36个子条目,子条目均有权重得分,得分越高表示生活质量越高。

1.3.4 观察两组患者跌倒的次数及骨折发生率。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4.0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检验水准α=0.05,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疼痛评分比较

干预前两组患者的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干预后各观察时点观察组患者疼痛评分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疼痛评估结果比较

2.2 两组患者的跌倒效能评价比较

两组患者干预前及干预后1个月跌倒效能评价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干预后3个月、6个月观察组患者的跌倒效能评价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跌倒效能评价比较

2.3 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定比较

干预前及干预后1个月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定,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干预后3个月、6个月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定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定比较

2.4 两组患者跌倒次数、骨折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跌倒次数、骨折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跌倒次数及骨折发生率比较

3 讨论

骨质疏松症是钙质从骨质向血液移动,导致骨骼内钙的流失,使得骨质内间隙变大,骨组织结构受损,骨矿成分和骨基质的比例不断减少,使骨小梁数量减少出现骨质的疏松现象[6]。骨质疏松的速度由破骨细胞和成骨细胞活性的消长决定[7]。骨质疏松症的症状是以慢性疼痛为主,以身高变矮、后凸畸形、发生骨质疏松为主要临床表现。目前骨质疏松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临床研究显示其与性别、年龄、家族史、生活方式、用药、疾病等呈相关性,目前尚无有效的防治方法,主要以疾病专项护理管理为主,以减轻疼痛、降低发生骨折的风险,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8]。

骨质疏松症是慢性骨代谢异常的全身性系统性疾病,其骨量减少、骨结构损伤引起骨强度下降,骨脆性增加,从而极易发生骨折[9]。老年人中枢神经系统运动神经元的协调功能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步下降,导致肌肉协调性也降低,使患者的身体平衡能力减弱而易发生跌倒,更进一步加重了发生骨质疏松骨折的风险[10]。本研究通过对患者进行骨质疏松症知识的认知干预,使患者了解骨质疏松症的发生、导致跌倒甚至骨折的风险因素,有利于控制跌倒,降低发生骨折的风险。指导患者在日常生活中锻炼身体平衡、韵律操及肌肉质量训练,通过训练刺激患者运动神经元的兴奋性,保持或增加神经肌肉的协调性,维持身体的平衡,同时提高了患者肌肉韧带的质量,使关节周围韧带及骨骼肌对关节的保护更稳固,从而发生跌倒的风险也随之下降[11]。通过医护患共同制定训练方案,使患者及家属日常生活中确定减少发生跌倒事件和跌倒后骨折事件为最高目标,调动了患者及家属主动训练的积极性。训练中注意指导患者避免发生二次意外损伤,而时间、频次、强度应结合患者的个体差异进行。本研究结果显示,通过综合干预,观察组患者的跌倒次数和骨折发生率明显降低,提示疾病专项护理管理有利于控制跌倒,降低发生骨折的风险。

骨质疏松症患者症状以慢性疼痛为主,疼痛部位通常发生在腰背部、髋部、踝部[12]。疼痛是一种引起患者不愉快体验的情绪反应,轻则患者引起不适反应,尚能正常生活;严重疼痛者易发生行动障碍,甚至出现应激反应,患者常出现睡眠障碍,烦躁焦虑,需要用止痛剂维持,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导致生活质量下降[13]。护理干预以帮助患者进一步缓解或减轻疼痛,恢复正常生活、提高生活治疗为目标。本研究疼痛康复护理中以评估不低于3分作为疼痛干预的目标线,鼓励患者及家属共同参与并动态评估,改变日常生活中的不良习惯,正确站姿和坐姿及卧姿,减少对疼痛部位的压迫,教会患者放松疗法,转移患者对疼痛的过度注意。药物亦是抗骨质疏松关键措施之一,常用药物包括钙剂、维生素D、促骨形成药(特立帕肽)、抑制骨吸收药(密固达)等多种类,药物不良反应也是日常居家观察的重要方面[14]。因此,指导患者尊医嘱正确服药则是护理干预的重要措施,本研究中建立患者服药日志上传微信群,动态保持对患者服药中的监测与指导,及时评价药物的疗效及不良反应,实时掌握患者的剂量、服药时间,通过患者自我观察到的内容勾选,能发现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便于调整治疗及处理,使患者治疗周期能尊医嘱进行,有利于患者治疗效果,使疼痛的症状得到缓解。骨质疏松症作为一种慢性病,改善生活方式是减少慢性病患者并发症的重要措施之一。骨质疏松症患者的居家生活管理与宣教是护士干预的重要内容,特别是饮食护理与户外活动,注意进食钙剂含量大饮食的同时也要避免进食影响钙剂吸收的饮食,指导患者科学饮食,保持进食一定量的优质蛋白质,同时,注意钙磷搭配比例和摄入对钙磷比例有促进影响的微量元素[15]。鼓励患者多参加户外活动、多晒太阳,减少钙质的流失。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干预前后VAS评分、SF-36评定比对照组有明显改善,提示疾病专项护理管理有利于减轻患者疼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对骨质疏松症患者采取认知干预、疼痛康复、平衡及肌肉质量训练、饮食管理等疾病专项护理管理,有利于控制跌倒、骨折发生的风险,减轻患者疼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猜你喜欢
骨质疏松症骨质骨折
健康老龄化十年,聚焦骨质疏松症
不可忽视的“一点点”骨折
保健医苑(2022年6期)2022-07-08 01:25:50
骨质疏松知多少
基层中医药(2021年3期)2021-11-22 08:07:50
关注健康 远离骨质疏松
中老年骨质疏松无声息的流行
骨质疏松怎样选择中成药
骨质疏松症为何偏爱女性
今日农业(2020年17期)2020-12-15 12:34:28
同时伴有Tillaux-Chaput和Volkmann骨折的成人踝关节骨折的治疗
切开复位内固定与有限内固定联合外固定治疗胫骨Pilon骨折的对比观察
中外医疗(2015年11期)2016-01-04 03:58:43
一例犬骨盆骨骨折病的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