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京人在北大西洋上的拓殖及其原因探析

2021-02-26 01:47:16宋晓梅
中国民族博览 2021年23期
关键词:北大西洋格陵兰岛

【摘要】从8世纪末起,维京人开始向本土以外的欧洲发起了征服和侵袭,主要来自挪威的维京人也在之后向北大西洋深处拓殖。维京人在北大西洋上进行冒险活动的原因有经济的、精神的和技术的。维京人在北大西洋上的拓殖活动产生了深远的历史影响。

【关键词】维京人;北大西洋;格陵兰岛;文兰

【中图分类号】K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98(2021)23-056-03

【本文著录格式】宋晓梅.维京人在北大西洋上的拓殖及其原因探析[J].中国民族博览,2021,12(23):56-58.

基金项目:青海师范大学中青年教师科研基金项目——诺曼人的基督教化及欧洲文化共同体的形成(项目编号:2020QSK011)。

维京人向北欧以外的世界首次发起攻击是在公元8世纪末期(787年或793年),从此,这些来自斯堪的纳维亚地区的人群开始走出原始的封闭状态,与比他们的更高阶的文明社会相接触,后者对维京人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使得维京人最终结束了军事民主制阶段,建立起了以基督教为信仰的民族国家。

维京人并不是他们的自称,而是饱受其侵扰之苦的欧洲人为他们取的名字:法兰克人一般称之为“北方人”(Northmen)或者“丹人”(Danes),英格兰人的称呼比较多样:“丹人”“异教徒”“野蛮人”(Heathens),爱尔兰人早期称之为异教徒(Pagans or Gentiles),从9世纪中叶起称为“外国人”(Foreigners),用“黑色”(Black)或者“白色”(White)来区别丹麦人和挪威人,分别为Dubgall和Finngall。在东欧,斯拉夫人称呼那些北方来的人为“罗斯人”(Rus),该词可能是“斯维尔人”(Svear)一词在芬兰语中的说法,意为“划手”或“划桨能手”[1]。阿拉伯和拜占庭的史籍中也采用了“罗斯”这个称呼,并最终用该词将罗斯人定居的土地命名为“俄罗斯”(Russia)。英格兰人从9世纪开始偶尔用“维京人”(Vikings)这个名字来称呼这些海盗们。从19世纪起,人们开始将整个海盗活动活跃的时代(公元8—11世纪)统称为“维京时代”(the Viking Age),从而使该词获得了更广的应用范围。

维京人除对欧洲本土进行侵袭外,还对北大西洋上大大小小的岛屿——特别是冰岛和格陵兰岛——进行了拓殖,一方面在北大西洋上进行探险活动,另一方面在已经发现并占领的地区尝试建立新的社会制度,对这些地方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巨大贡献,使得这些地区也开始与文明社会接触。他们中的少数人,甚至到达了美洲(Vinland),并曾经尝试在当地定居,这比哥伦布早了几百年。虽然由于种种原因,维京人最终没能在美洲长期定居下来。但是在人类的探险史和航海史上,他们却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一、维京人的历史以及在北大西洋上的探险和殖民

在维京时代之初,维京人的目的就是抢劫财富,主要是白银,因为这种贵金属是他们急需的,但是斯堪的纳维亚本土却并不出产。维京时代开始的头几十年,斯堪的纳维亚海盗只是对沿海地区进行抢劫,还没有向内陆和大洋更远处做深度探险。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维京人逐渐放弃早期的突袭行动,而改为大规模的征服和定居,这使得他们对土地的需求也日益增长。于是,遼阔的、几乎没有人航行过的北大西洋对渴求土地的维京人来说,便是更富有诱惑力的挑战。所以,维京人一次又一次地发起新的探险活动,以期获得更广阔的土地。

众所周知,维京人所居住的北欧地区,终年被厚厚的冰雪覆盖,冬天严寒难耐,生存环境极为残酷。可供耕种和放牧的土地只有少数一些地区,资源非常缺乏。斯堪的纳维亚本土的居民为了生存,无时无刻都要与大自然搏斗,因此他们一方面易怒难训,崇尚勇敢,具有狂暴野蛮的野性,另一方面,也使他们养成了勤劳俭朴、生命力强等优良传统。由于缺乏资源,他们懂得怎样最有效利用每一种有限的资源,绝不轻易浪费,日后维京人的扩张无论在狂暴的大海中航行、还是向未知世界进发寻找新的居住地,他们即使在极为艰苦恶劣的环境中也能生活的很好,这应该归功于他们这种文化和传统。

9世纪上半叶,几乎与丹麦的维京人征服英格兰同时,来自挪威的维京人开始了对冰岛的殖民。冰岛对维京人来说,其实并不陌生,他们早就知道该岛的存在。但9世纪之前,冰岛并没有常住民,只是作为爱尔兰传教士建立的宗教据点而存在,类似的宗教据点在大西洋的岛屿上还有一些。根据后来的冰岛文学作品《萨迦》的记载,冰岛人认为,他们的祖先是为了躲避第一个统一了挪威的金发王哈拉尔德的暴政而不得不移民到此的。但事实上,挪威人的移民活动,早在9世纪初就已开始,只是9世纪末哈拉尔德在在挪威取得绝对性胜利之后,很多不愿意接受其统治的人加快了移民的步伐,从而形成了移民的高潮时期。

与人们的最初印象不同,维京人并非依靠掠夺为生,而是靠饲养家畜、耕种田地来实现自给自足,辅以打猎和捕鱼,妇女是非常重要的劳动力。北欧男人在每年秋季天气较好的一段日子出海探险和进行海外贸易,在冬天他们则回到家乡,忙碌着修理船只和制造各种精美的工艺品。

维京人在影视中经常被刻画为身披兽皮、头戴角盔的野蛮人,事实却并非如此。据历史学家考证,角盔其实是祭祀仪式上才戴的,除此之外就是少数德高望重的军事领袖才会戴一下。开始的时候身披兽皮则是无奈之举,没有资源,不穿兽皮穿什么?难道还能不穿衣服?事实上,维京人极其讲究外貌和装饰,维京人最初广泛的海外贸易就是用各种优质毛皮和海象雕刻来换取白银和阿拉伯人的玻璃珠,之后通过抢掠得到了大量的黄金和宝石,要这些东西来干什么呢??很遗憾,主要并非作为流通品,而仅仅是装饰品。维京妇女以拥有这些精美的装饰品为豪,用以显示自己的身份高贵和有品味。

每一个维京男人都是心灵手巧的艺术家,他们冬天就躲在家里专心制造各种首饰,各种各样的武器、工具、日常用品,以及船上的风向标、船首像等,事无巨细都在上面刻上复杂精巧的花纹和图案,他们从大自然中获取创作灵感,描绘对象大多是动物、猛禽等,制作非常精细,无愧于巧夺天工这个评价。他们的爱美天性还有一点给笔者印象很深的就是,有一张相片是一个耕地用的锄头残件,上面居然刻有极为复杂美观的花纹,可想而知维京人的爱美和艺术天分了。

维京时代的斯堪的纳维亚地区还没有文字,也没有记录历史的习惯,所以后人不能准确说出那些最早开始向冰岛探险的究竟是谁。爱尔兰的编年史认为,“以爱尔兰为基地的斯堪的纳维亚人有充分的理由是在9世纪下半期向西北方向去寻找新的根据地的”[2]。在爱尔兰建立永久性基地的过程中,维京人也丧失了他们原本的灵活作战的优势。由于内部斗争,也使得他们没能像在英国的丹麦维京人那样建立起一个稳固、坚实的根据地,维京人在爱尔兰遭遇了多次失败。866年,维京人被从爱尔兰北部的所有据点中驱逐出境,南部据点约尔(Youghal)被捣毁。到9世纪末期,维京人在利默里克、沃特福德和韦克斯福德的据点全部都被摧毁。以都柏林为根据地的维京人则由于内部斗争不休导致自身力量的削弱,902年被爱尔兰人打败,不得不离开。一部分维京人迁移到了马恩岛(Isle of Man),另一部分则转而向冰岛拓殖。

关于冰岛这片无人居住的土地的消息,在维京人有意识的传播之下,很快便传遍了挪威本土。由于对土地狂热的追求,很多挪威的维京人移民到了冰岛。大约到930年左右,“冰岛拓殖日久,凡可居住的地方都已有人定居”[3]。后来者不得不去冰岛西北部各峡湾附近寻找土地,这里面就包括红色埃里克。他在10世纪发现了一个大岛,埃里克认为这个大岛的西南部远比冰岛西北部更适于生存,于是他给这个岛起名为格陵兰岛(Greenland),意为“长满了青草的土地”,“因为他认为起了个有吸引力的名字便会有更多的人抵挡不住诱惑而甘愿冒险一行”[4]。所以10世纪末起,越来越多的冰岛人开始移居格陵兰岛,并在那里建立了维京人的殖民地。冰岛移民在格陵兰岛建立了东、西两个移民区,考古人员曾在两地相继发现400个左右北欧人居住的废墟,其中近300个为大小不同、时代不同的农庄[5]。

根据冰岛文学作品《萨迦》(Saga)记载,埃里克的儿子莱夫在其养父蒂尔基尔的陪同下继续向北大西洋深处航行,最后到达了北美洲大陆。他们在那里发现了一片十分富饶的土地,这里气候温和,有广阔的土地、丰富的牧场、鱼类和野味,在《萨迦》中有多处描写:“天气晴朗融和”、青草上的露水是“生平从未尝过的最甜的甘霖”“河流湖泊里都是鲑鱼”“整个冬天都没有霜冻,青草几乎不会枯萎”……[6]而且蒂尔基尔还发现了葡萄和葡萄藤,于是莱夫就将这片土地命名为“文兰”(Vinland)、“草地”(Meadow-land)或“葡萄之地”(Wine-land)。现代考古学家在今纽芬兰(Newfoundland)北部的昂塞(L’anse aux Meadows)发现了当时维京人残留下来的临时居住点,但没有明显的证据表明,维京人向大陆南面的更深处做过进一步的探险,也没有他们曾经到达过圣劳伦斯河(St Lawrence)的明显证据[7]。

二、维京人向北大西洋拓殖的原因

维京人之所以会在欧洲已经取得巨大成功的背景下,依然执着于向北大西洋深处探险和殖民,主要有以下三个原因。

首先,人口的压力。向北大西洋拓殖的主要是来自于挪威的维京人,挪威本土耕地资源匮乏。挪威形成于冰川时期,境内都是冰川切割过的山川地带。在形成之初,土壤被冲到了不列颠岛,导致直至今日耕地都十分缺乏。虽然挪威的山脉并不是很高,可是整个国境实际上是个单一的为深谷接合起来的高台地,而且西部有三分之一的土地还在北极圈内。直至今日,挪威的可耕地都只有整个国土面积的6%,而已耕地则只不到3%,因为有一半以上的可耕地开垦十分困难[8]。整个维京时期,挪威人口都是稳步上升的。人口的增长使得有限的耕地不敷所用,所以引起人口大量向外迁移,以缓解土地的压力[9]。所以,挪威的维京人海外冒险的主要目标就是获得更多的土地,这是他们与众不同的特点之一,也是他们不断向大西洋深处拓殖的主要原因。

其次,维京人冒险精神的推动。古北欧语中有一句谚语,叫作:fara í Viking,译作英语就是to go a viking,基本含义就是为了荣誉而去航行,这种荣誉是由远航中所得利益带来的,可以通过交易、突袭和开拓新的殖民地获得。发现、探索和征服新的土地是那些相互竞争并且意志坚定的维京人领袖在外部建立自己权力基础的一种方式。正如英国著名的维京考古学家霍尔所指出的,被征服的土地是一个竞技场,在那里,只有相对较低的社会地位但又雄心勃勃和成功的勇士,可以摆脱这些限制,戏剧性地改变他们的命运,成为自己的主人。一些维京人首领的生涯表明,他们不仅仅是机会主义者,而是准备攻击一个又一个目标,以顽强地追求他们可以控制的领土[10]。这一点,从红色埃里克与其子莱夫对是否从格陵兰出发继续向西航行的态度也可以看出。埃里克此时年事已高,不愿继续冒险,且劝他的儿子“这里是我们父子俩所一起来到的最远之地”[11]。但是莱夫并没有听从父亲的劝阻,仍然带领着招募来的大约35名水手的队伍出海了。这一行径,不仅是对新土地的渴望,而且是莱夫作为年轻的一代维京人,追求自我价值实现的一种直接表现。

最后,地理知识和航海技术是维京人进行远航冒险的保证。维京人怎么能在没有罗盘的情况下横渡大西洋并且返回呢?经过研究发现,维京航海家是通过所谓的“纬度航行”来管理它。著名的美国历史学家塞缪尔·E·莫里森(Samuel E.Morison)写下了关于挪威水手努力在北大西洋广袤海面上航行的文字:“在发现了法罗群岛、冰岛和格陵兰岛南部的法威尔角之后,北欧航海家通过粗略地测量北极星的角高来测量每一个地方的纬度——你可以用一根有缺口的棍子来完成。于是,在准备大西洋航行的过程中,他们沿着挪威海岸航行,直到到达目的地的假定纬度,然后顺着右舷横梁上的北极星广场在夜幕下航行……在多云的天气里,他们不得不凭‘猜测和上帝’驾驶。当天气放晴时,他们的简陋仪器——‘日影板’就被打破了。这是一个木制圆盘,上面标有同心圆……在正午时分,这个影子板浮在一碗水里,使它变平,它就会给出一个大致的纬度,指示船偏離航线有多远,使它能够再上船。”[12]维京人没有罗盘或其他复杂的仪器指引他们的航程,他们主要依靠诸如天气模式、动物行为和地标之类的知识,这样的信息从水手传给水手,代代相传。

三、结语

恰如托·金·德里所言:“创造历史的是到西方去的那一部分人。他们引导了一个向海外的移民运动,这个运动最后达到使挪威西部出息很小的旧农庄人迹绝灭的程度。”[13]维京人在大西洋上的拓殖活动,引发了包括挪威在内的整个斯堪的纳维亚地区的移民潮,冰岛的移民就包括挪威人、丹麦人、瑞典人和萨阿米人。到930年,冰岛移民人数已经达到2万[14]。

维京人在北大西洋上的拓殖活动,一方面对被殖民地区的社会、文化造成了深刻的影响,如在语言、习俗、宗教信仰等各方面都留有痕迹;另一方面,定居下来的维京人也逐渐形成了他们对新的居住地的身份认同,逐渐与母国脱离,从而形成了新的国家,冰岛就是此中最突出的例证。在此过程中,斯堪的那维亚本土的民族文化发展也受到一定的影响,到了11世纪,这种移民浪潮便进入到了尾声阶段,逐渐停止。

参考文献:

[1]Edited by Peter Sawyer,The Oxford Illustrated History of the Vikings,Oxford,New York,1997,p.2.

[2] Knut. Helle,The Cambridge History of Scandinavia,vol. I,Cambridge,2003,p.112.

[3] [冰岛]佚名:《萨迦选集》,石琴娥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3.

[4] [冰岛]佚名:《萨迦选集》,石琴娥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4.

[5][英]格温·琼斯:《北欧海盗史》,刘村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4:252.

[6] [冰岛]佚名:《萨迦选集》,石琴娥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12-13.

[7] Sverre Bagge,The Rise of the Scandinavian Kingdoms from the Vikings to the Reformation,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2014,p.128.

[8] [英]托·金·德里:《挪威简史》,华中师范学院《挪威简史》翻译组译,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1973:3.

[9] Knut. Helle,The Cambridge History of Scandinavia,Cambridge,2003,p.106.

[10]Richard Hall,The World of the Vikings,Thames & Hudson,2007,p. 95.

[11] [冰岛]佚名:《萨迦选集》,石琴娥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11.

[12] Samuel E. Morison, The European Discovery of America: The Northern Voyages, A.D. 500–1600,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3, p. 34.

[13][英]托·金·德里:《挪威簡史》,华中师范学院《挪威简史》翻译组译,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1973:124.

[14] Kathryn Hinds, Vikings, Marshall Cavendish Benchmark,2009,p.39.

作者简介:宋晓梅(1978-),女,内蒙古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为世界史,欧洲民族史。

猜你喜欢
北大西洋格陵兰岛
面向物种分布预测的加速计算方法研究
格陵兰岛积雪区地表径流增加研究
格陵兰岛Nioghalvfjerdsfjorden冰川表面运动特征研究
海洋通报(2022年3期)2022-09-27 02:46:02
格陵兰岛的冰盖悄悄融化
参花(下)(2022年1期)2022-01-15 00:45:01
近60年华北春季干旱特征及其与北大西洋海表温度的关系
中国东北夏季极端高温的分类及其与北大西洋海表温度异常的联系
回不去的格陵兰岛冰川
军事文摘(2020年22期)2021-01-04 02:16:44
2016与1998年春季北大西洋海表温度异常的差异及成因
北大西洋海浪特征分析
中国水运(2020年2期)2020-05-18 02:38:38
0.0人
新城乡(2016年11期)2016-11-28 17:1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