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跟疼痛细寻因

2021-02-14 08:25:44河南王君
金秋 2021年18期
关键词:骨结核滑囊骨刺

◎文/河南·王君

日常生活中,常听一些中老年朋友说自己足跟部位疼痛,活动时加剧,甚至有时痛得不敢走路。多数人从足跟表面看不出红肿,也没有畸形改变,医学上称这一症状为跟痛症。这一疾病在中老年人群中发生率很高,仅次于腰腿痛。

引起跟痛症的原因大致有几种情况。

足跟脂肪纤维垫炎跟垫是由弹力纤维分隔,包绕脂肪组织而构成,有防震作用。脚跟部被硬物硌伤、长期压迫或受风着凉使跟垫发生炎症。临床表现为足跟疼痛、肿胀,有浅在压痛。

跖腱膜炎跖腱膜长于足底,附着在跟骨结节上。外伤、劳损或寒冷潮湿均可引起跖腱膜炎症。表现为跟下或足心疼痛,足底有紧张感。若跟骨结节前缘有压痛,牵扯跖腱膜可使疼痛加重。

跟部滑囊炎外伤或反复摩擦可使跟骨下、跟骨后或跟腱前滑囊发生炎症,出现局部疼痛、肿胀、皮肤发红、皮温升高以及局部压痛。

跟腱腱围炎跟腱附着部位的周围组织因外伤或劳损发生炎症引起跟腱肿胀、疼痛。发病后跟腱粗大,有压痛。主动背屈或被动背屈时踝关节疼痛加重。

骨刺在医学上称为骨质增生。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的关节软骨逐渐退化,弹性减小,骨关节在不知不觉中被磨损,这时关节软骨就会出现代偿性增长,最后逐渐钙化形成骨刺。由于跟骨是人体与地面的着力点,所以就相对容易发生骨质增生。脚跟疼痛一般情况下不是由跟骨骨刺本身引起,是由附着在跟骨下的腱膜发生炎症所致。不过当患者长时间站立、行走时,脚跟挤压骨刺,刺激周围组织发生炎症也可能引起疼痛。

痛风这是老人易患的一种代谢性疾病,主要原因是体内尿酸代谢紊乱,尿酸沉积在趾关节软骨处,引起局部疼痛肿胀等病变。该病早期表现是足跟痛,且每当进食肉类等高嘌呤类食物或劳累后加重。痛风病人除具有疼痛病状外,可以通过检验血清尿酸含量和X线拍片检查得以确诊。

跟骨结核或肿瘤跟骨结核常伴有肺部或其它部位的结核,同时有午后发热多汗、夜间盗汗、身体虚弱等症状。跟骨结核通过拍片可发现结核病灶。跟骨肿瘤除局部肿痛外,尚可触及异常突起的包块,X线检查可发现肿瘤。

发现脚后跟痛,一定要及时查找原因,以便对症治疗。急性滑囊炎发作时,可适当休息,局部热敷、按摩,可用活血化淤的中药泡洗,服用消炎止痛剂如消炎痛、芬必得可缓解症状。临床上封闭疗法较为理想,普鲁卡因加醋酸强地松龙混悬剂作封闭,可以减轻、抑制炎症反应。若骨刺形成,除用局部封闭疗法外,也可做骨刺切除术。痛风患者要少吃含高嘌呤类的食物,多食新鲜蔬菜和水果,急性期口服秋水仙碱、保泰松等药物,慢性期主要服用别嘌醇等药物。跟骨结核可用雷米封、利福平等抗结核药正规治疗,必要时作病灶清除术。跟骨肿瘤应根据肿瘤性质确定保守治疗还是手术治疗。

日常生活可以通过一些措施,来预防或减少足跟疼痛。

1.尽量选穿宽松柔软、轻便舒适的鞋子。

2.鞋垫可采用棉花或海棉制品,可在骨刺相对应的鞋垫上挖个洞,尽量减轻对骨刺的压迫。

3.坚持足部锻炼,增强肌肉韧带的力量和弹性,可赤脚在沙地上行走进行锻炼。

4.坚持每晚用温热水泡脚或用中药红花、透骨草等煎水泡脚,促进局部血液循环。

5.注意劳逸结合,不宜过久站立或行走,以减轻脚部的负重。

6.适度参加户外活动,如步行、慢跑或骑车,以增强局部血液循环,延缓足跟部周围组织的退行性改变。

7.天气转冷时要注意足部保暖,防止风寒潮湿的侵袭。

8.进食富含钙质的食品,多晒太阳,防止骨质疏松和跟骨骨刺生成。

9.一般来说,较胖的人更容易患足跟痛,要尽量保持不超重、不肥胖。

约稿

栏目《世相》通过文图并茂的形式,关注身边鲜活的人和事,以事件为主体,反映社会现象。要求《世相》里的人和事,每个人都有故事,每件事都值得思考。期待您的赐稿。

投稿邮箱:leiyanmaomao@126.com

电话:(029)87380620

猜你喜欢
骨结核滑囊骨刺
天天跑步? 小心『鹅足滑囊炎』找上门!
基层中医药(2021年4期)2021-07-22 07:15:34
“骨刺”听起来很吓人
浑身骨刺的肯龙
骨结核有哪些症状?如何治疗呢
肯龙的凶悍骨刺
磁共振成像对骨结核和骨肿瘤的诊断价值分析
超声在围髋关节相关滑囊炎诊断中的价值
滑囊炎一般无需抽积液
磁共振成像在骨结核和骨肿瘤中的诊断分析
壮医刺血疗法和骨刺散外敷治疗颈椎病40例